APP下载

共享的羊头VS.经济的狗肉

2018-01-25冯珊珊

首席财务官 2017年14期
关键词:单车资源经济

文/本刊记者 冯珊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从滴滴优步,到共享单车、共享房屋,共享的概念也越来越热。从共享知识、云计算服务,到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越来越多挂了“共享”的互联网羊头,只不过是在卖传统经济视角下的“狗肉”。

一些学者直言不讳:现在流行的“中国式共享经济”,其实是“以重新生产或购置新资源用于出租的商业模式”。如果共享经济的概念仅仅是一种“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高效出租业务”,那么基本上不会催生新需求,而且反而会拉动一波没有新需求的新供给:去生产那些用于被出租的物品。

而且为了引诱那些本来不想租的人去租,开始补贴大战,无论很早以前的滴滴优步,到现在几乎免费的共享单车,都是必然结果。所以,这样的所谓共享经济事实上是在做一个“加速贬值市场”,对经济有百害而无一益。

无论从供给还是从低频用户角度看,如何把共享经济形成冷启动,是最难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供给,一个增量市场,在传统体系里是没有的。正如同创伟业投资总监胡庆平所言:今天的热点不一定是明天的爆点。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更多应该选择稳定的方向,扎扎实实做好场景。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还是一句话:非常密切的关注,审慎地研究。最后,大家要注意价值回归,因为所有的估值最后都是以业绩为导向的,需要核算的。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速度让世界钦羡。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交易规模将占GDP比重10%以上。

从社会运行和管理角度而言,共享所带来的问题远多于它所解决的问题。共享热潮的繁荣之下,不妨冷静思辨。

共享经济VS.租赁经济

共享经济从共享单车开始,由平台方统一采购,统一安排,依使用时间或用量出租给个人使用。“共享模式其实有两种(C2C和B2C)。最早大家理想化的可能是C2C,但C2C没法避免一个标准化的问题,很非标。由于这一方面的原因最终效率不会高,而且C2C之间沟通成本非常高,所以我们现在是比较看好B2C的模式。”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说。

作为摩拜单车的早期投资方,熊猫资本把共享经济分为了两个阶段:

传统上认为,共享经济就是整合线下的物品或服务者,以较低的价格提供商品或服务,同时让闲置的商品和时间创造收益。需求方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Uber、Airbnb等C2C共享模型是当前人们所理解的最为普遍的共享经济类型,也即共享经济1.0模型。

共享经济1.0模型的特征有三:高频需求、相对标准、需求缺口。其局限在于:一是服务品质不恒定,用户在体验上有很大问题;二是传统C2C共享实质上没有完成成本结构的优化;三是C端的供给不可持续。

熊猫资本认为,共享1.0模式创造的最重要的一个价值是在填补需求缺口的同时,降低了原所有者的保有成本。但新的价值并没有被创造,用户原本应当承担的部分并无大变。在共享经济2.0模式下,用户不再承担保有成本,而是由B端提供优秀的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

B2C模式有两大优点:一是产品的标准化,带来更大的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指的是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产品价值得到自然提升。由B端提供的标准化产品理论上会比C2C更容易产生网络效应,随着产品投放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网络效应也越强。

二是去除人的因素。人的服务很难标准化,同时人的服务成本也是共享模型中不可忽视的。在B2C模型中,B端提供的产品如果是能够去除人的因素,想必会创造更高效的价值。

做共享还是做租赁?ofo早期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的观点是, “资产比较轻的,像自行车和充电宝,完全可以做B2C。做B2C的好处是很显然的,速度快,可以控制供应链。如果它的产品符合标准化,可以一下子铺下去。ofo一辆自行车的造价是两三百块钱,我投一百万辆,也就两三亿人民币,这个成本对于风险投资完全可以接受。所以资产轻的,我更喜欢做B2C。即使大家叫它租赁生意,就叫好了,我们无所谓。关键能把市场占领住,这是唯一的要点。”

“现在还有很多人说不要拘泥于概念,把共享单车、充电宝美其名曰为共享经济的2.0版。那反问一句,希尔顿酒店向外出租房间算不算共享经济呢?他们跟单车和充电宝一样,可也都是通过B2C短时出租使用权,收取租金。所以我们成年人就不要玩儿这种偷换概念的把戏了。”在松禾远望基金合伙人田鸿飞看来,通过商业价值本质,共享和租赁有着一目了然的区别,并从平台、业务模型、资产、网络效应和市场趋势这5个维度对两者进行了对比:

从平台角度看,共享经济需要一个链接两端,为双方提供撮合、交易服务的平台。平台赚取的是服务费、中介费,以及流量带来的广告收入。

租赁业务是由单一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出租业务,商家本身就是物品的所有者,不存在撮合交易的过程。商家是直接通过工具型的APP或其他流量入口,出租物品的使用权,赚取租金和押金的利息。

从业务模型角度看,共享经济得益于平台链接起了两端的用户群体,业务流程一定是C2C的,由用户对用户,这才符合共享的精神;而租赁业务大多是B2C模式,直接由商家提供服务或出让物品的使用权给用户。这是由公司主导参与,应归类于商业行为,谈不上共享。

从资产角度看,在共享经济的C2C中,平台只是起撮合交易的作用,并不占有物品、服务的所有权,是非常轻资产的模式。反观租赁经济B2C是非常重资产的模式,由前期投入、中期运营、后期维护带来的成本很是惊人。

从市场趋势角度看,真正的共享经济,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居领先地位的平台规模收益(Return to Scale)会显著递增,最终会利用更丰厚的资本优势清盘对手,很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

租赁经济没有网络效应,就难以形成垄断优势,市场趋势一定是各自割据一方,多个平台并存的局面。

以摩拜举例,粗略以日订单2000万,使用一次0.5元计,那就是日赚1000万元,一年的租金收入36.5亿。取得这个成绩的基础是,摩拜在全国各地投放超过了360万辆单车。以前老款摩拜成本在3000元,现在升级版成本大约1000元。我们厚道一些以平均1500元/辆计算,按4年的寿命,那么一台车投放的成本是375元/辆/年。

再考虑线下运维,车辆的维修,10%以上的损毁率等,平均到每辆单车上一年不会少于500元。那就是(500+375)X360万=31.5亿元。

相比于36.5亿的租金收入,利润并不可观。而且要维持增长,必须持续保持投放规模的扩大,也就是一份资产投入对应一份收益,这是非常重资产的租赁模式,在边际成本方面的降低也非常有限。

也有观点认为,租赁和共享经济的区别在于:第一,租赁和共享经济都需要物权与使用权进行分离,但控制权不一样;租赁意味着租赁期内,获益方完全失去了使用权的控制;共享经济的获益方能自由灵活地控制使用权。第二,租赁和共享经济都需要有经济回报,但属性不同;租赁意味着稳定可靠的收入保证,共享经济更多时候意味着灵活的经济补充。

在上述人士看来,很多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商业模式中,“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实际上是并存的。“共享经济”的成分(比如“顺风车”)远远比不上“租赁经济”的成分(比如“专车”)。

原因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单靠“顺风车”之流提供的空座位,是解决不了需求的,只有依靠增加额外的资源,或者说“专车”,才能够支撑起一家规模那么大的公司所面临的大量需求。

普通人对于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最大的误解是认为,随着规模的增长,所有的随机误差将有更大的概率相互抵消。放到“共享经济”上就是: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人,那么对于闲置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几乎总能匹配上。

事实上,大数定律说的是“平均的随机误差会减小”,中心极限定理说的是“误差会向均值集中”,在规模增大的情况下,误差即使集中了,仍然是在增大。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当随机误差独立时,总体的随机误差只会随着规模的增长而增长。随着“共享经济”规模的扩大,其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匹配只会更加剧烈的波动,如果没有“专车”这种稳定的“供给”,可能大部分人都会因为死活打不到车的经历而放弃叫车软件。

闲置资源VS.开掘资源

目前市场上共享概念野蛮生长,使创新经济模式蒙羞;大量资本流向“伪共享”项目,追求短期利益。与此同时,各类共享事物也在不同层面、以不同形式给城市管理带来挑战和压力。此外,目前中国社会信用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也掣肘共享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范永茂认为,共享经济的实质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盘活存量经济,进而避免新的资源开掘。“但目前中国城市中很多共享物品,虽然用的是‘共享’概念,但往往需要新资源和新投入,而不是已有资源的再利用。”

当前所有批量生产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他们都不能称为已存在的、闲置的资源。相反,资本市场为了逐利,会把过多的资源配置到不需要的地方,造成大量浪费。而该起到监督作用的政府一旦缺位,就会迅速引发诸多的城市管理难题。

在一些学者认看来,中国式共享经济的核心弊端,不是管理、标准化、安全等问题,这都是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运营能力和相关立法与执法来完善的,核心弊端是“制造加速贬值市场”,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助力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我国的自行车行业面临需求减少,产能过剩的情况,自行车业正在走向品牌化的方向。共享单车的出现,一开始,能够自动定位、坚固耐用的共享单车,还颇具几分产业升级的意味。但是后来,越来越多没有技术含量、更低质量、更不具审美价值的单车被生产出来了。

上述观点认为,现在流行的“中国式共享经济”,是“以重新生产或购置新资源用于出租的商业模式”。

此外,共享经济有两个核心法则:一是对原有经济格局里面的资产垄断的进行打破,二是通过统一的平台去整合零散的资源。

悖论在于,只有共享规模的不断增加,共享系统的整体效率才会越高,单位使用成本才会越低。在激烈的竞争中,共享经济运营商不断地合并,才会让规模不断变大,但是这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个垄断寡头。

滴滴一统江湖之后,不光是抛弃了最开始网约车共享经济的初衷,率先组建自己的职业司机队伍,还取消贴补开始涨价,提高了服务价格,原本应该让大家享受更好服务的“共享经济”的运营商变成了新的垄断者。

自由就业的主动和被动

共享经济的支持者们认为,共享经济不仅把闲置的生产资源加以再利用获得收入和产出,而且推动的是除了消费模式以外更深层次的变动和转型,包括劳动关系、劳动结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改变。

互联网女王Mary Meeker发布的2015年互联网趋势报告里有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美国的自由职业者(freelancer)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300万,即总劳动力的34%,这个群体要么没有稳定的雇主,要么业余时间打多份工营生(moonlighter)。根据对美国千禧一代(Millennials即低于35岁的年轻人)的调研,他们中的20%打多份工,38%希望从事自由职业,32%深信自己未来的工作时间将非常灵活且有弹性。

为什么在美国会有这么多劳动力愿意放弃稳定的收入和保险,从事自由职业?一种乐观的解释是认知盈余。“因为8小时工作制,人们每天会有8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人类有消费(接受信息)、分享(传播信息)、创造(提供新信息)的需求。在以前人们只在电视机前进行消费,而如今,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分享和创造。如此多的盈余时间如果能够被利用,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比如在技能众包领域,美国有一系列这样活跃的公司,如编程领域的oDesk、客服领域的LiveOps、翻译领域的Flitto等,其中LiveOps解决了Airbnb急速扩张期的大半的客服话务量,而提供服务的大多是悠闲的欧洲家庭主妇们。

根据OECD的报告,英国在2010~2014年间,由于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自主雇佣和自由职业者的增长比例和速度较以往有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放弃传统的全职工作,成为工作时间富有弹性的兼职Uber司机、Taskrabbit家政服务人员等。

在中国,小猪短租的数据显示,在房东职业分布上面,自由职业者占很大比例。小猪短租创始人陈驰认为,这与分享经济驱动就业优化,改变原有工业时代就业组织方式的趋势是吻合的。

“平台上很多人通过分享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去获得收入,例如在成都有一个自由艺术工作者,他分享自己在成都郊区的房子,同时还给房客提供音乐、绘画等艺术资源从这些趋势来看,去中心化的就业方式在住房分享领域中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经济学家Lawrence·F·Katz和Alan·B·Krueger研究发现,稳定的、能保障退休生活的工作正在消失。从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在全美新增的近1000万的工作岗位中,几乎全部都是临时工、合同工或是自由择业的散工。网络社会的新型经济没有缩小贫富差距,反而令各种工作更零散、更原子化,而且收入更低、更不稳定。

不为“共享”为“经济”

“不管是租赁生意还是共享经济,关键是要能赚钱。”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直言不讳,“到底是叫共享经济还是租赁生意,我们根本无所谓。我只关心三个点:第一,这是不是普通用户高频刚需点。第二,商业模式到底成不成立,是不是能够赚钱。不管是租赁生意还是共享经济,关键是要能赚钱。最后一点很重要,必须很快速地,大规模地占领市场。互联网唯快不破,需要大规模迅速地占领市场。”

“不管如何,既然是企业,就要回到商业本质的问题,共享单车为什么不能盈利,做企业是肯定要盈利的。所以你要清楚你的出发点是商业还是便民,如果只有便民,那是做公益,而商业的话就是要赚钱。”澳银资本合伙人欧光耀认为,共享项目要回归商业本质。违背了商业底层的东西,再火也只会是昙花一现。

不能为了共享而共享,“经济”才是共享经济得以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计算机科学家、《浪潮之巅》作者吴军看来,共享经济真正的目的既不是为了用户省钱,也不是帮助大家将手中的闲置资源变现,而是要更多地使用资源,必要的时候甚至要制造资源。

“以前没有滴滴的时候,大家出行不方便,只能两条腿走路,只能挤公交,有了滴滴以后,你就坐出租车。滴滴帮你省钱了吗?并没有,它让你花更多的钱。滴滴帮助社会节省资源了吗?也没有,它调动了更多的资源,使用了更多的资源。”

所以,一个成功的共享经济模式背后,一定是更多地使用资源,而不是少用资源。少用资源,经济就萎缩了,所以要想办法让用户增加新的需求。

吴军认为,商业的本质是让用户多花钱,“有一个调查是说,原来没有Airbnb的时候,大家在美国国内玩,平均玩2-3天。因为旅馆太贵了。有了Airbnb以后大家就可以玩5天。所以Airbnb不是给你省钱,它实际上给你提供了一个方便之后,让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做这件事情。”

在《数位之墙》创办人黄绍麟看来,共享经济本质上是创业者为了绕开既有商业巨头,另辟管道取得流量成为入口而发起的战争。它的套路千年不变:向参与者许诺一个美好未来,透过老参与者带入新参与者以至于获客成本很低。等流量够大,成为可跟传统商业巨头呛声的新势力,甚至取而代之。

“是不是共享经济,这样的分辨其实都没有必要,只要认识到它们其实就是创业者在向传统商业巨头要分一杯羹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的手段罢了。”

投资人观点共享时代的投资逻辑和创业趋势

◎并不是所有的共享经济都能创造出价值,什么最适合共享?

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我们总结了四个标准:第一,持有成本高,使用成本低。第二,刚需、高频。第三,标准化需求为主,个性化需求为辅。第四,流动性好。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潇:第一,在供应端上形成了颠覆式的投入,创造了低成本。比如说获取供应的边际成本,或者低于行业标准,甚至是重建行业标准。比如Airbnb和小猪短租,平台调用的是个人房屋,其获取房屋使用权的边际成本是极低的,因为这套房子本来闲着也是闲着。

第二,创造了独特的、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为什么摩拜起来这么快?我们平时有很多3~4公里以内的短途出行需求,如果去打车或者是坐专车,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大概价格估计会花在20~30块钱左右,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而且有时候还打不到车。但是如果用摩拜或者是ofo,只需要花1块钱,可能只需要5到10分钟。

第三,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定价模式的商品或服务。原来的租车,按天计算,现在的新能源分时汽车租赁,可以按小时算;原来的办公空间,要按年计算、整片租赁,现在是按天、按工位计算。这都是对产品进行了重新的定义。

第四,通过交易平台,降低交付成本。像Airbnb、小猪就不用前台,每一个房东自己就是前台,问题可以通过对话和交流解决,就不需要前台了。

◎共享经济的有哪些坑?

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第一个是因为连接所带来的问题:共享也好、分享也好,其实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那怎么筛选?怎么让它做动态的定价?

第二个是资源流动性带来的问题:怎样在有效供给和及时需求间做一个匹配?在今天这个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是及时性需求,我有一个需求马上被满足不能等,这就是说连 接的体验在这里不能等。你的供给量能不能和及时性需求匹配,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还需要一个密度的问题。我们投摩拜单车,很多人说这个简单,我们就往市场上砸车就是了,我砸一百万的车下去相信所有人都用得上,砸下去你就会发现这些车最后变成死车了。所以一个有效供给,是你让供给方这边都能赚到钱,让需求方这边的体验都非常好,让资源流动匹配好。

第三个问题是要去看商业的本质,不要去看概念。不管是个人资产也好,还是商业也好,我觉得没关系,关键是你这个平台让这些资源更好的被活跃地利用起来,满足更多人的及时需求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最后一个问题是公平的问题。因为互联网本来就是公平,互联网是最公平的,连接权超过物权是最公平的。但是再反过来想,这种公平是不是就带来新的不公平?Airbnb、Uber在国外都会碰到一些法律上的问题,包括诉讼,这不是简单的市场经济的问题。

以前人跟人没有连接,我们是跟组织连接,一个组织会帮着你去监管,他帮着你做很多的服务,今天没有,平台能不能做这件事情?如果平台不能做这件事情,出现的问题谁来承担?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出现,出现危险也好、各种突发事件也好,虽然不是员工但是劳动保障怎么办,大量的社会问题就接踵而来。

共享经济不仅仅是市场经济,这是一个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你怎么去对待因为共享所带来的新的不公平,以及你怎么样去应对政府的监控。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潇:首先是有效的供给不足,这是一个大坑。Airbnb在美国的发展前几年非常慢,房东和访客都很少。所以,对于双边的交易市场,当你觉得有非常强的黏性的时候,或许实际上用户的黏性也没有多少。

其次是交付的成本过高。Zipcar是美国最早的分时共享系统,后来发展的情况也一般。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它不是一个移动的年代,还是一个PC互联网的年代,交付功能非常弱,大家网页上定,然后又找不到了,再打开,再送过去,交付太麻烦。

第三是补贴中的经济模型不准确。这对于很多公司也都是血泪史,因为在大量补贴的时候,公司高速发展,反而这个时候的评估经济模型都是不准确的。创业者需要关心的是,去补贴之后,这个模型是否成立?

◎共享经济类项目的投资决策会从哪几个方面判断?

晨兴资本合伙人程宇:首先还是市场规模是否足够大。其次该交易是复杂交易还是简单交易,比如说Uber是简单交易,无非从A点到B点;住别人家里这件事情是一个比Uber复杂的交易,但又没有过于复杂;而技能交易这可能是更复杂事,而且越往后越复杂,所需要的匹配难度越大。

也许用这种闭环交易的模式,不适合承载一些相对复杂的交易。因为相对复杂就需要交易之间的摩擦很大,你完全靠在线的数据、在线的匹配、算法没法把交易摩擦消除掉。再次是这个行业的壁垒,时间是不是站在你这一边,是不是有更多的供给和需求存在,用户是不是离不开你,你是不是能形成对未来新进入者和挑战者的壁垒。

最后看是否有足够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当规模效应导致更多人使用时,成本往往会更低,网络效应更明显。比如当身边所有人都在用Facebook时,你也会被抓到这个网络上来,用Facebook。

同创伟业投资总监胡庆平:从共享经济发展的逻辑来看,有四部分。第一是人口红利,是闲置资源和共享经济的提供者,包括核心的信息技术和产生和普及。目前市面上很多共享经济的项目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就是配置资源的优质和闲置资源,到底哪些可以真正提供这些优质的配置和优化。做产品的有一句话:千万不要为了创造产品而创造需求,应该是有需求才创造产品,这也是目前同创伟业在看共享经济项目中一个大的逻辑。

第二是盈利模式。在互联网领域,大家只会记得住第一名和第二名,第三名之后的市场占有率,能够超过前二的几率,从目前已经统计的案例来看相对比较小。因此,在投资项目时,同创伟业通常会问细分领域在哪里,项目有无机会做到行业第一名,距离第一名有多远。总的来说,需要考虑所处的行业市场空间有多大、消费频次有多高以及被替换的意愿和交换的意愿。

第三是运营成本。对于创业者而言,需要考虑平衡点,比如频次与人员之间的对应平衡问题,以及需要多久、烧多少钱才能烧出高频等问题。

第四是团队。需要考核团队在行业领域里面的经验、技术等问题。

猜你喜欢

单车资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给资源分分类
飞吧,单车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