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8-01-24孙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家庭情感家长

孙琳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孩子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石。幼兒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只是外部表现,更是幼儿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是幼儿的内在素质水平,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化。但是,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方面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比如幼儿的自私、独霸、娇纵、不合作、不分享等行为。)着实令人担忧。针对这一现象,我以家庭教育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切点,通过初步实践研究,促使幼儿的合作、分享、谦让、助人等亲社会行为得到重视和发展,以利于幼儿心智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 亲社会行为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293-01

一、问题的提出

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它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趋向。亲社会行为是儿童良好个性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提高集体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资料表明:4—5岁期间是幼儿道德总体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道德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时期正是幼儿进入幼儿园中班,儿童的人际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同伴关系开始发展,交往范围开始扩大,有着强烈交往的需求。然而中班幼儿,由于思维水平较低,生活经验不足,往往以成人的是非、行为规则作为行动标准,很少将这些与自身的实际行动联系起来,社会性发展不稳定,常常出现“知、行”脱节现象。因此对中班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尤为重要[1]。

二、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中班幼儿对事物态度、行为、语言是孩子内心情感表达的自然外露。为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我在日常生活中对本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

镜头:放学的时间到了,敏敏的奶奶来接了,敏敏和以往一样嚷着要去玩大型玩具,奶奶一边走一边痛苦地说:“奶奶的脚很痛,走路不方便,今天就不玩了好吗?爸爸来接你的时候再玩。”“不嘛不嘛,我想玩我就是要玩!”一边说一边就拖着奶奶走向户外,也不理会奶奶在后面直喊:“慢点!慢点!”

原因分析: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把握不住爱的分寸,娇宠过度,一味迁就,放任,不自觉地使他们处于“特殊优先”的地位,成为家中的“小太阳”。从而使孩子养成极端“自我中心,众人为我”的心理定势。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但对孩子的情感往往呈现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2]即在把爱倾注的同时,没有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如此日积月累会使孩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的,而他却不知去爱自己身边的人,不会体谅他人的痛苦与欢乐,只想“人为我用”不想“我为人用”。

三、影响幼儿亲社会家庭因素

1.家庭的结构。

现在的家庭结构有核心家庭(两代人)和三代人或四代共居的大家庭。幼儿(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父母的唯一宝贝,在这种家庭结构里,极易造成幼儿形成“自我中心” 的意识,养成“小霸王”、“小公主”的娇纵性格。

2.家长对幼儿的教养方式、态度。

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态度方式是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因素。父母对幼儿的教育态度一般有以下四种: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冷淡型。 这四种类型的教育态度都会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家长应该改变教育观念,选择一种正确的教育类型,如:民主型,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并适当地教育引导幼儿更好地发展其亲社会行为。

四、通过家庭教育培养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情感氛围,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

愉快的家庭氛围是由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创造的,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互相体谅,团结互助,学会克制自己不良情绪,理解地处理家庭问题,多点谦让,少些争吵,为幼儿树立一良好的教育榜样。要形成亲社会行为的意识,首先应信任对方,关爱对方,用幼儿与家长之间形成一种和谐、亲密和信赖的感情氛围。在一种相亲相爱的氛围中,家长要注意随时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和各种需要,同时注重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幼儿发展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友爱的情感,帮助幼儿形成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意识。[3]

2.家长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示范和榜样

年龄较小的幼儿经常因为父母的奖励亲社会行为而学会分享和帮助他人,所以在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化过程中,父母的直接教育与榜样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

五、教育点滴成效

通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老师的一系列的观察教育,孩子们逐渐摆脱了过分自我中心思想,开始能为他人着想,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亲社会行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一次,由于感冒,我的嗓子一下子哑了。听见我嘶哑的声音,小朋友知道后象宣布一件大事似的对班上全体小朋友说:“嗨,今天你们声音都轻点,老师嗓子哑了。”小朋友们听后马上围着我,一张张脸上露出关心的样子。小可可跑来对我说:“孙老师,您多喝点水,我感冒的时候妈妈常叫我多喝水的。”其他小朋友也关心地问我:“老师,你疼吗?”“老师你要紧吗?”“老师,你别讲话,我们一定乖乖的。”听了孩子的话,心中着实很感动,虽然这仅仅只是几句问话,但却体现了孩子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孩子已经学会了爱老师,懂的关心别人了。

六、思考与建议

在实践过程中,家长与教师要及时抓住生活中闪现的每一个机会,只要我们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加以利用,都能使幼儿更好地去感受、感知、体验、理解,最后从行为中反应出来。家长,老师始终用赞赏、鼓励的态度和眼光肯定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要从小开始,通过家庭、社会或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教育,逐渐培养孩子亲社会的情感和能力,从而增加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参考文献:

[1]李丹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大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家庭情感家长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情感
家庭“煮”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