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018-01-24方小慧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教育融合创新模式可行性

方小慧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大热点话题。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关键词】教育融合 环境分析 创新模式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264-03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港澳一直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出海口,是世界经济金融交流的主要地区,地域经济发展更是融合世界各大经济发展区的特征,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香港地区的金融教育业、澳门的赌博业成为了当地发展的支柱及国际沟通的桥梁。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珠三角地区得到国家政策的关照,在开放浪潮中迅猛发展,形成完整的农工商和新兴产业发展体系,为国家GDP创造作出巨大贡献,一批批有创新意识和斗志精神的民营企业家成长起来,给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文化基础

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各种传统文化在这里有着很好的保留,乡镇级文化部门每年定期举行文化竞赛交流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官方举行的各种活动,文化宣传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有代表性的是粤港澳小镇的春节系列活动,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淳朴而真实的传统文化气息,大家可能说着完全不同的语言,但完全感觉不到沟通障碍,反而感到气氛非常的自然融洽。粤港澳地区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高技术高学历人才,和本地人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建设年轻的大湾区。在这里,你会有一种文化兼容的感觉,任何一种生活理念或方式,都能被接受,都会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二、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

(一)外部机会分析

1.中国学校和西方国家国际学校建立教育合作关系

近20年来,粤港澳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普遍达到小康水平,民营企业家创业取得累累硕果,为粤港澳创造了巨大财富,带动整个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受到开放的文化氛围影响,粤港澳企业家具备很好的战略投资眼光,关注企业效益创造的同时,想到了投资教育、奉献社会、扩大企业影响力,创建了一所所多元文化意识并存的国际学校,和欧美国家学校建立教育互助合作关系,定期举行师生教学交流,相互吸取对方在教学中的长处,引入原汁原味PYP、MYP、DP、AP、AL、IFD等国际课程,培养出一支具有国际情怀的师资队伍,本土学生有机会在自己国家体会到各种国际课程的教学风格。

2.汉语及中国文化在很多国家成为受欢迎的课程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增强,世界各国开始关注汉语及中国文化,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开始创建孔子学院,中小学开设汉语言选修课,全世界掀起一股学汉语热潮,大家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武术课、太极拳课、诗词课、剪纸课、书法课等具有中华特色课程深受外国友人的欢迎。作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者,我们的责任在于共同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的爱国精神,鼓励他/她们努力钻研传统文化,做好文化交流的桥梁角色,为中国未来的文化复兴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3.“一带一路”经济贸易的带动相关地区教育融合发展

继承中国历史海陆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国政府在2016年重新把“一带一路”列入到国家发展的议事日程,在物质条件上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中西亚地区及欧洲地区的经济交流,同时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暗示着我们既要内部团结,又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同全人类的命运联结起来,而发展的根本在于通过教育实现共同素质的提升,只有培养出能为人类事业发展做贡献的人才,世界才会最终变成团结的大家庭。

(二)外部挑战分析

1.西方发达国家个性化素质教育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体系

二战结束后,欧美及澳洲等发达国家很快形成一套成熟的素质教育体系,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高等院校允许学生转学校或转专业,给予学生很大的选择自由度。近年来,中国学校也逐渐提出尊重学生个性,但很多時候仅仅流于形式,实质操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教师有时对这种教育模式不太适应,不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自觉性普遍比较低,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往往不能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传统的标准化大教育更有利于约束孩子们的行为规范,更能够让他们清楚地理解怎样做才能达到优秀学生的标准;相反地,家长很担心个性教育养成孩子们懒散的学习习惯,最后可能收获甚微。

2.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教育发展起到一定阻碍作用

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正式拉开帷幕,双方在某些重要行业对对方实行关税壁垒,教育方面的交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估计今年各个年龄段的赴美留学生人数会有所减少,现在的留美学生可能大部分人选择回国就业。经历过中美贸易战,中国学生可能会对美国教育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忽略了他们教育中做得优秀的方面,忽略了如何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内部优势分析

1.大湾区中小学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大湾区城市的经济走在改革前沿,教育事业也走在改革前沿,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以来,湾区各地中小学对素质教育有了不同程度的重视,而不仅仅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除了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小学设置了许多第二课堂活动,包括体育、艺术、文化、文学等方面,每周安排几次活动时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爱好的第二课堂,近年来培养出一大批多才多艺的孩子,在各种文艺竞赛表现突出,取得优异成绩。

2.大湾区高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

最近几年,广东省提出高考制度改革的构想:语文学科的深度广度加大,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及对生活的感悟,而不单纯考查临时记忆能力;英语学科在一年内多次参加考试,选择分数最高的一次作为高考成绩;数学学科难度降低,重点考查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的技能;学生可以根据未来职业生涯需要,从6门选修课里面选择3门作为高考科目,其余科目只需要参加毕业会考;具有学科特长或文体特长的学生,高校适当放宽录取条件。广东高考的新构想,对未来教育的资源共享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大湾区建立起一系列颇具规模的国际学校

民營企业家创业理念先进,发展家族产业的同时,注重回报社会,贡献社会,创建了颇有教学特色的国际学校,勇敢尝试各种新方法,例如信息化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最著名的国际学校是碧桂园教育集团,创建了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国际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理念和套路按照IB学校的要求,参加全球IB学校联盟举行的项目设计及学科考试,和各国姊妹学校建立良好互助关系,目前已有成熟的IB教育系统,很多方面开创中国国际学校的先例。碧桂园教育集团的成功,带动了周边很多国际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成长,大湾区掀起一股开创国际教育的热潮,大家纷纷向碧桂园取经。

4.大湾区高等院校开展了很多有建设性的科研合作交流

2004年广州大学城的建成,给大学城10所高校及广东150所高校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许多学校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以广东在改革开放的经管思维进展作为研究大背景,暨大、华师、华工、华农等院校的经管教师共同研讨各种经济时政热点,取得很高的学术成果,在全国学术界具有很好的研学价值,给二本三本院校的经管教程提供很多宝贵的资源。

(四)内部劣势分析

1.大湾区仍然很难很好地做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虽然广东各大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科研教研合作体系,但是每所高校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学校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公办民办学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就使得整个大湾区的学校很难达到一种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状态,高校之间没有达成很好的默契,甚至有时候在某些方面的做法是有冲突的。粤港澳建立起世界级城市群之后,高校应该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谋求共同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果。

2.大湾区高等教育和世界一流水平仍然有差距

和美国旧金山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学术成果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及培养人才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旧金山湾区拥有着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院校与大型企业合作密切,人才培养方面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做到真正地理解所学东西的意义所在,懂得自己能为社会做什么,所以旧金山湾区的高校一直能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相对来说,大湾区高校培养出来的则是一大批潜力尚未发挥的高智商人才。

三、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机制改革创新的模式探讨及可行性分析

(一)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1.共同制定科研教研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成,高校间的学术合作交流将会日益频繁,三地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激励方案很可能会相互渗透,相互认可,逐渐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于此,三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制定一套对粤港澳高校教师均适用的人才培养方案:①每年举办大型学术讲座,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设置相关课程培训,高校给予教师一定的经济补助;②在珠三角风景优美的地区建立大型产学研基地,每所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参加产学研活动,学生可在学习知识同时回报社会;③对于科研教研有杰出贡献的教师,教育部门根据他们对社会贡献的程度,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奖励,激励青年教师投入到学术建设中。

2.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粤港澳地区职业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寻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为了让整个粤港澳地区的职业院校共同发展,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制订共同培养的方案,不同地方的院校可以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学生的课外实践不需要局限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可以到不同的环境体验工作,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尝试到全国各地进行导游实习,感受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经济文化状况。

3.定期举办粤港澳地区校际文体活动交流

港澳回归之后,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视培养爱国精神,学生对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充分利用地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优势,未来粤港澳地区中小学可以联合举办各种文体竞赛,竞赛的目的不在于比出高低,而在于让学校借助这个机会,了解到不同学校的教学模式的不同,做得好的地方可以相互借鉴,大陆学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了解港澳孩子的学习状况,港澳学生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中国孩子的学习模式,大家的视野都变得开阔。

4.加强国学教育,推广传统优质文化

到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越来越频繁,学习了很多新型的东西,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自己文化优秀的一面,导致了盲目的崇洋媚外,认为国外的就一定是最好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传唱人》等国学教育举办的有声有色,说明现在国家开始重新重视优质国学文化的教育,开始推崇学习本国文化。如果想让粤港澳地区的学生发自内心愿意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首先就要让他们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国学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

(二)克服弱点,利用机会

1.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共享

目前,粤港澳地区教育交流日益频繁,但是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资源共享系统,例如,生物科学研究,有一定科研实力的高校原本可以共同建立研究基地,共享研究成果,然而实际中更多的则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方法研究,这里面其实存在着人力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粤港澳三地的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建立开放的资源共享系统:①高等院校进入网络资源共享系统,要进行身份验证,交纳一定的会费,就可以获取同学科的共享资源,允许在教学或研究中适当的使用;②科研性质很强的学科,高校合资建立产学研基地,申请科研资金补助,高校学者共同参与大项目可以,研究成果共同使用,接受奖励的时候具有同等的条件;③对有创新性成果的教师,注重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避免学术成果被盗用,积极性遭到打击。

2.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交流的诚信法律建设

在中国社会,学术的诚信问题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原创性方面,知识产权缺乏成熟的法律保护体系,知识盗窃现象非常普遍。如今中国和很多国家建立了教育互动关系,日后会有很多合作办学机会,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树立良好的形象,重视契约精神,尊重重视产权,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才会让更多的世界一流学校愿意与我们合作。目前,我们的法律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对知识产权认识不够深刻,学术方面的创造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有待提升,同时相关法律部门也要配合高校改革的步伐,制订与之相適应的诚信法律体制,保护知识产权。

3.增加中小学文化课程的多样性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个性、挖掘潜能的重要阶段,而我们国家的个性化教育是做得比较薄弱的模块,孩子们对必修课程没有兴趣、自身优势没有得到认可的现象很普遍。针对这样的状况,粤港澳大湾区学校可以尝试大胆的改革,在中小学采用学分制形式,学生完成了最基本的课程任务,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课程涉及面要广,尽可能满足所有孩子的发展需求。如果一所学校确实不存在某种教学资源,学校可以让学生到其他学校选课,开具学时证明,大家达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三)发挥优势,回避威胁

香港实行英联邦国家的教育模式,注重科研创新,取得了比较惊人的成果,这里有一批世界著名的高等院校,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澳门结合欧洲国家和中国大陆的教学模式,与珠海高等院校交流频繁,形成有特色的教育体系,这里的高等院校在世界范围有一定影响力;珠三角地区善于吸收各种教育的特色,政府重视高等教育投资,广州、佛山、珠海、深圳等城市都有规模一定的大学城,很多知名高校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创建“2+2”、“3+1”等办学模式,本土院校吸收了一些国外元素,具有一定创新性。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之后,三地可以逐渐形成融合的教育体制,培养本土教师的多元化教育理念,形成既不同于传统教育也不同于西方教育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模式。

(四)克服弱点,回避威胁

因为各种历史原因,粤港澳地区吸收了中国大陆和西方国家教育的优势,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粤港澳将在未来的10年形成规模巨大、多种模式向融合的教育体制,系统内资源自由流动,实现最优配置。这就需要教师培养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断更新知识,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成为一名有博大胸襟、有国际情怀、有多元文化意识的新时代教师。教学管理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教师角色逐渐转变为教学引导师角色,真正的变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而不是仅仅知识的传授者。

优秀教师的培养,不仅仅要重视专业素养的提升,还要重视政治素养的提升,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能够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的人生导师,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材,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队伍政治素养的提高,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每年定期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老师们关心时事政治,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一切从大局考虑,避免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等,给社会各界人士树立好榜样,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推动精神文明的前进。学生价值理念形成过程中,教师的潜移默化起到很大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

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创新的未来展望

习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广东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国家大湾区建设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制度、经济、基础建设等时间表、路线图呼之欲出,教育融合创新将会开创新的局面。未来的10年里,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纵横交错、资源流通、模式多样的教育系统,各层次学校既能在系统中自由获取信息,又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到系统中,学校间可以进行线上线下交流;粤港澳学校将会逐渐淡化传统应试模式的影响力,加强对个性化教育的重视,实施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尽量让所有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式,并能和国内外学校的师生进行畅通交流。

参考文献:

[1]《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林先扬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ISBN9787218120355;

[2]《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王珺、袁俊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5月,ISBN9787520126151;

[3]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慕亚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7月,ISBN9787520108959;

[4]《融合教育理论指南》,邓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ISBN9787301267394;

[5]《融合教育理论反思及本土化探索》,邓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ISBN9787301251294;

[6]《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白逸仙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9月,ISBN9787509779941;

[7]《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创新》,和震主编,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ISBN9787030514721;

[8]《国际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吴砥、黄荣怀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ISBN9787303227839。

[9]《大学的未来》,德里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ISBN9787300199559;

[10]《高等教育理念》,罗纳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ISBN9787301197974。

猜你喜欢

教育融合创新模式可行性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浅谈如何落实教育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