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2018-01-24吕海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品味文章语言

吕海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183-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小学语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讀”。但笔者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堂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却逐渐消退,抽读时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学生即使被抽起来朗读课文,声音小如蚊吟难听见、吞吞吐吐不流畅、错字漏字添字变文意等现象也非常突出。原因出在哪?应该怎么办?下面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朗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到了小学语文高段,许多教师感觉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朗读耗时耗力又不考查,于是乎将语文朗读“束之高阁”,不加重视。课前备课忙于专研考点,课文很少读,甚至根本不读,更不用说朗读方法与技巧的研究。课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课文分析上与知识点的讲授上,“讲问教学”满满地挤占一堂课,朗读成了语文课堂“匆匆过客”。课后作业关注的是书写作业,朗读要么不布置,要么布置了缺乏必要的检查措施。

(二)对学生朗读缺乏必要指导。有时一堂课出现了朗读环节,集体读、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热热闹闹,感觉还不错。细看却发现,读前却没有朗读要求,读中没有朗读指导,读后没有及时评价反馈,缺少必要的朗读指导,学生只是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口无心地“念着经”,心不在焉,难见实效。

(三)学生参与朗读的面窄。有些教师比较重视朗读,但在朗读教学方法上研究不够。在课堂上,盯住的始终是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要么齐声朗读(整整齐齐,其实是唱读),要么就是那四、五个学生读来读去,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得不到锻炼,朗读成效不明显。

二、朗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增强记忆。朗读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增加了文章向大脑输送信息的渠道,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把“读、品、思、悟”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文字。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曾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朗读,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达到熟读精思,就能激发想象力,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二)提高学生语感,强化表达。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学生在对文章语音、文字、词语等进行反复的品味琢磨后,进行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声情并茂的朗读时,会自然地把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在不知不觉间进行着语感训练,提升自身的语言感悟能力;用大量时间进行朗读强化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规范拼音、准确读音,促使大脑的记忆转化为语言的表达,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或创造性的无声语言,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丰富学生想象,熏陶情感。朗读有助于创设文章情景,再造意境,把原本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符,尽情展示出文句的生命力,使作者蕴藏于文字中的思想感情浮出“水面”。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有利于情绪化语言文字,产生丰富的想象,并神游于字里行间所创设的情景中,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通过“入文”品味到文章的语言美、通过“入境”品味到文章的意境美、通过“入情”品味到作者的情感美,达到熏陶情感的目的。

三、朗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朗读氛围,引导学生“亲近朗读”。一是广泛宣传“造势”。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LED显示屏以及班级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朗读的重要性,同时邀请学校领导、家长代表,召开高年级组“我与朗读同行”主题队会,快速掀起朗读热潮。二是找准基点“起步”。针对学生朗读声音小,少部分学生还存在读字、唱读等问题,“晨读”时间听录音“示范读”,课堂上为学生上台朗读创造条件“鼓励读”,将朗读作为课后必备作业“巩固读”,随时检查朗读情况“抽查读”。多种方式的读引领学生改变不良朗读习惯。三是开展活动“激趣”。单一的朗读形式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对朗读的性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集体读、分小组读、领读、分角色读文、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配乐朗读、想象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朗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二)创设良好朗读条件,引导学生“走进朗读”。一是赋予学生“走进朗读”的时间。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赋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琅琅书声洋溢课堂,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品,感知文中的生花妙笔和感人情境,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二是搭建学生“走进朗读”的平台。创设自由、轻松、能够展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课堂朗读空间,找准时机让学生大声地自由读,与学习伙伴互相读、“比拼读”、“接力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将朗读比赛与节日庆典有机结合,让朗读由课内走向课外,让朗读向朗诵延伸,让学生充分感受朗读的魅力。三是教给学生“走进朗读”的方法。针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音量偏小,速度过快,破句多等到缺点加以指导,让学生“朗读得法”,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直至熟读成诵。注意纠正某些学生先天性、生理性、地方性不正确的发音方式,指导学生处理好重读音节、握住语速和节奏,让朗读产生韵律感。

(三)着力入文入境入情,引导学生“享受朗读”。一是指导学生“入文”,品味语言美。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华美的文章,通过“正字音、明词义、晓文意”、录音示范读、教师引领读、学生揣摩读等过程,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充分接触,认真揣摩,反复咀嚼,就会在不知不觉间体会到语言美,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形象美等等。二是指导学生“入景”,品味意境美。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多媒体,采取图片展示、情景再现、音乐渲染等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其中或明朗、或朦胧、或恬静、或悲壮的优美意境,身临其境,沉浸期间,尽情玩味。三是指导学生“入情”,品味情感美。读书没感情,只能叫念读,有感情的读书才叫朗读。教学过程中,采取背景分析真入情、融合自身体验巧入情、借助视听媒体帮入情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作者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

猜你喜欢

品味文章语言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品味桂峰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