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2018-01-24汤嘉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汤嘉玲

【摘要】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地理教师作为地理教学的主导者,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成为必然。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容包括四大方面:地理教育智慧、综合思维能力、学科拓展能力以及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081-02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在当前“知识时代”向“素养时代”转化推进的过程中,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育人理念、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必须尽快适应核心素养时代的新要求。无论从国家人才培养新要求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趋势,还是教学对象特征的改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迫在眉睫。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1]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目前,各个学科在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都各自提出了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获得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2]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词,应包含“用区域的方式认识”和“对区域本身的认识”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策略与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区域认知是在对区域本身认识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能力。第三,区域认知不仅具有“认知”的价值,同时也蕴含价值判断的成分,即对区域开发的合理性或不足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3]。

3.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综合和分析是地理教学中常见的一对思维逆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将各种地理因素和地理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形成相对组织等级较高的地理事象的整体认识。分析则是在头脑中将地理事象整体按一定的角度分解为各种地理因素或各种要素,认识各因素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4]可见,综合思维是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而不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机械重组。因此,在面对具体地理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抓住地理学科的整体性,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决策。综合思维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整个世界,并从多角度解决面临的地理问题。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当然,地理实践不仅是传统意义上课堂外的地理观测、地理调查,也包括课堂内的教具制作、问题讨论、绘制地图、地理实验等,是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前提是教师必需首先拥有这些素养。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地理学科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跟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在内容上是紧密联系的。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容包括四大方面:

第一是地理教育智慧。地理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在能够充分利用地理学科资源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其内涵远大于单纯的地理知识传授和地理教学技能的提高。具体体现在把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二是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学的魅力在于综合,而地理教育的重点也在于教会学生综合的思维方法。思维教学的重要性远大于知识教学,方法比规律往往更加重要。地理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地理的角度、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去描述、解释和思考自己生存的环境和生活中的现象。对地理教师来讲,综合思维是一个需要毕生修炼的能力。

第三是学科拓展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务必打破学科和学段的界线,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各学科的融合是地理学的天然优势;从初中到高中,各学段的教学方式方法都各具特点,互补性强,地理教师不宜固守某一学段的教学套路;而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地理学还是教育学,呈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地理教师应该具备把问题转化成为课程的能力。

第四是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课堂组织和教学中,要精心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课堂的组织,展现课程的生成、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解决,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7]。由于教学条件、教学环境、课时等各方面的限制,学生没有太多地直接动手探究的机会,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常常难以实现,主要是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現象从而积累地理表象。这对地理教师的课堂组织和调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地理教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地理教学目标,进行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课堂学习方案,营造良好的探索氛围,不断地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结语

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对地理教师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的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与发展是终身性、持续性的过程,积极跟进学科核心素养探究的进程,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纳入不断深化的课改浪潮中,坚持学习、接受新理念新要求,勇于挑战自我,无论是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还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袁孝亭.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J].地理教育,2017,(01):4-6.).

[4]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