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论析

2018-01-24周如川张锦萍黎盈君陈栋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周如川 张锦萍 黎盈君 陈栋升

【摘要】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本文尝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出发点,以东莞理工学院知行学院为试点,分析传统文化缺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对比学习国内外文化传承经验,立足高校实际,构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与方法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立项项目,项目号pdjhb050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030-01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现状

(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外在契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绵五千余年,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中国发展壮大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在五千余年的滚滚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传下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学说,积淀下丰富多姿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1]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既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又不免存在历史局限性,如何深入挖掘与阐发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时代价值,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交相呼应的创造性转变及创新性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青年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传承、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价值观构建与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价值取向将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而抓好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形成是当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重点任务和紧迫使命。基于此,近几年来全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探索,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广泛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课程与活动,为实现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相融合提供宝贵的经验。

(二)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内在联系

时至今日,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延续至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始终拥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与精神品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仅在个体上发挥着引领价值观、塑造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化作用,且其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儒家精神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发挥着强大的维系与承载中华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特质的重要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社会主流意识的传播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担负着承续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与实现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文化重责。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文化的同根同源性,二者在功能上的教育教化、导向、整合作用,对于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避免落入腐朽、不良思想的窠臼,达到个人理想与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度契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均有着重要实践价值。

实现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默契融合,不仅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焕发蓬勃有力的精神面貌,也能使其中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们的精神养分与思想道德养料,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开花结果,实现文化的相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原因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理解偏低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进高校的成效以及现状问题,笔者团队选取300余名东莞理工学院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可归为以下几点:

1、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认同的积极态势:在被问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近97%的同学表示感兴趣;在被问到“如何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前景”时,超过六成的同学表示对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怀着坚定信念;在被问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行课程有必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时,84.72%的同学认为有必要,且40.2%的同学持非常有必要的积极态度。基于这三点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持肯定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优秀的文化成果值得世界各民族学习与借鉴,而高校思政教育在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探索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变与创新性发展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2、高校大学生对传承传统文化缺乏行动力的消极现状:在被问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时,认为自身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传统文化的同学仅占25.91%;在被问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占据的比重为多少”时,95.68%的同学认为应占60%甚至更少的比重;在被问到“如果学校开设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更能接受哪一种形式的授课方式”时,82.06%的同学选择讲座或者选修课的形式接纳传统文化,仅有10.96%的同学选择了必修课形式。基于这三点可以看出,虽然高校学生基本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较为欠缺,在付诸行动上,存在认知与行为的不统一,大部分同学缺乏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动力以及耐心,亦缺乏传承传统文化的行动力。

(二)全球一体化视域下外来文化的侵袭和与传统文化流逝

对大学生人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是各国高校的共同使命,纵观全球,在全球一体化、世界多元化、不断现代化的今天,传统文化的流逝并非个别现象,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外来文化的侵袭和传统文化流逝的风险,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高校育人工作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应用研究,除了进行本土性的探索之外,也可以从其他国家高校育人理念中寻求借鉴。新加坡高校思想引领课程的成果告诉我们在我国高校思政课程的设计上,应坚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適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的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上,应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全面构建课程内容。在课程实施上,应加强对课程的领导与管理,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英国高校隐性德育教育公共课程,启示我们隐性德育在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论意义与价值弥补,以及亟待改变传统的以单向度、灌输式为主要特征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缺憾或不足。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

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2],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异质影响下,加强文化自信教育,亟不可待。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管理、服务建立新载体,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文明校园创建,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东莞理工学院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整体目标中,审时度势,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于2017年9月创建学生社区知行学院,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社区育人新方向。通过对知行学院应用成效的调研及访谈,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抓好课堂教育主渠道主阵地,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与亲和力

以东莞理工学院知行学院为例,目前开展的传统文化课程有:太极、武术、国画、国学、茶道、书法、哲学、中医针灸等,后续知行学院也将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课程之间的共通性,实现教育活动的融会贯通,将传统文化自然嵌入到各类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当中,丰富课堂文化内涵。同时契合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打破传统“灌输式教育”课堂模式,通过鼓励学生站上讲台,以沙龙教学和片段展演等方式让学生传达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提高思政课堂的趣味性与亲和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APP资源共享等渠道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全方面把握好课堂主阵地主渠道,让学生想学、好学、乐学。

(二)丰富传统文化实践体验方式,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感染力

以东莞理工学院知行学院为例,当下知行学院设置点于莞雅社区,在该社区中举办许多特色活动,于无形中起到教育作用。课下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行动力的关键,高校围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一目标,通过整合各部门与教职人员力量,组建一支有思想、有能力、有态度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结合当前社会文化资源,开创试点社区文化建设,可开展“戏曲大会”、“国礼与传统文化”“汉服在高校”等各极具特色的课外活动,聚力发展校园文化,让高校建设成为传统文化的精神文明高地。同时借助学校之力,带领同学们走出校门,通过参观非遗博物馆,传统文化馆,文博会等特色活动,身体力行,让学生更紧密更贴近传统文化根源,激发文化启蒙,内化文化自信,提高文化鉴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东莞理工学院知行学院以社区育人为导向,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课堂,通过积极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传统节日活动安排、传统文明礼仪传承活动,实现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环节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开展,不仅能在思维引导、价值取向、文化修养方面滋养学生,也能有效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领,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人生观、价值观、家国情怀、读书明理等思想无不和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息息相关。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内在的文化自信、文化传承行动力,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文化繁荣发展高度契合,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亦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蓬勃发展。

參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新华网.2014.

[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九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传承·扬弃·创新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接续与超越中国新闻法制传统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