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地区桉树人工林造林密度对蓄积量的影响

2018-01-24刘杰覃彩萍

绿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桉树密度

刘杰 覃彩萍

摘要:指出了按树生长速度快,材质好,在木材、造纸、绿化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在我国海南、广西、云南、广东、湖南等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选取广西容县,进行了一般伐区调查设计并测算了公顷蓄积量,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种植造林的建议。

关键词:广西地区;桉树;人工林造林;密度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1-0046-03

1 引言

桉树作为广西的一种常见的用材树种,其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等诸多方面的优点,深受广西地区林农的青睐。虽然广西地区桉树人工林的种植规模较大,但是造林密度对桉树生长的影响,哪种造林密度最适宜,仍争议较大。因此就必须折中选取最适合的的株行距,以保证在一定的土壤、光照、水分下获得最大的蓄积量。研究从广西同一地域,不同造林密度;不同地域,同一造林密度;不同抚育次数,不同的造林密度等几个方面探讨最适合的桉树造林密度,从而为该地区桉树造林生产提供指导意见。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实验地位于容县,地处广西东南部,位于东经110°15′—110°53′、北纬22°27′~23°07′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1 km,南北最大纵距73.5 km。全县面积2257 km2,其中陆地占97. 51%,水域占2.49%。多年平均气温为21.3℃,是玉林地区气温最低的县份。第四季赤红壤,土层深厚,质地为壤土和轻黏土。大陆季风气候,年降雨量为1100—1300 mm,全年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1634—1719 h[5]。春夏雨水充分,有海洋带来的台风降雨。是桉树种植的绝佳之地。

2.2 实验设计

实验一选取六王镇金库村、六王镇莲塘村、黎村镇平咯村、黎村镇六旺村造林密度為93株/亩的桉树林地,每片林地取面积8 m×50 m。选取标准地2块。对其进行树高、胸径、造林成活率测量,计算公顷蓄积量。

实验二选取六王镇金库村造林密度为93株/亩的桉树林地,每片林地取面积8m×50 m。选取标准地2块。在一轮生长期内分别进2次抚育放肥,3次抚育放肥。采伐前对其进行树高、胸径、造林成活率测量,计算公顷蓄积量。

实验三选取六王镇金库村造林密度为93株/亩、111株/亩、190株/亩的桉树林地,每片林地取面积8m×50 m。选取标准地2块。在一轮生长期采伐前对其进行树高、胸径、造林成活率测量,计算公顷蓄积量。

2.3 伐区设计及公顷蓄积量测算

本实验地块大,采取一般伐区调查设计。按照连片7 kn12(含7 km2)以上的伐区。使用GIS方法计算面积。蓄积量的测定选用标准地调查法。在小班内,抽取一定有代表性的林地面积进行实测,以实测得到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推算小班蓄积量。第一,计算标准地总面积。第二,根据小班内影响蓄积量的林木株数密度、胸径、树高均匀分布界线划分作业小班,按各作业小班面积比例分配标准地数。本实验为山地标准地,考虑了上坡、中坡、下坡均有分布。第三,标准地设置方法:带状标准地:用罗盘仪定向或用“三杆”定向,测绳或皮尺测量水平距离。为减少系统偏差,带状标准地的方向要与人工林行向成45°。然后以测绳为中心向两边各垂直量取4m以上确定样地边界。第四,牢记标准地的角桩和边线,并清晰标记界外木。第五,先进行天然更新调查。第六,进行每木检尺。

标准地使用全林调查法,对达到起测胸径的林木逐株测量胸径。使用测树围尺逐株检尺。检尺位置在检尺山坡位置树干高1.3 m处。如为开叉树,在检尺位置以下开叉的,按一叉一株树检尺,在检尺位置以上开叉的,按一株树检尺。如检尺位置生长不正常的,取上、下检尺的平均值。所得胸径数据按径阶整化,做好记录。检尺完成后,每径阶选取胸径值最接近径阶中值、生长正常的样木1~3株测量树高。由于桉树造林有成活率,如造林时按照111株/亩密度造林。而95%的成活率只有105株左右成活。所以计算蓄积量时造林密度要严格按照实际的成活数进行计算。

3 结果与分析

实验一选取六王镇金库村、六王镇莲塘村、黎村镇平咯村、黎村镇六旺村几个镇的不同地块对93株/亩的5年生桉树林地进行标准地测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这几个试验地的公顷蓄积量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试验地其公顷蓄积量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p=0.216>0.05),并得到各试验地平均公顷蓄积量图,见图1。很明显,大坡镇内村的桉树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最高。为比较不同试验地的差异情况,基于LSD法做两两比较,并得到结果,见表1。

由表1可发现,大坡镇内村的桉树人工林蓄积量与黎村镇平洛村的桉树人工林蓄积量在o.05水平上差异显著,而与六王镇金库村、六王镇莲塘村、黎村镇四维村差异不显著。六王镇金库村立地条件为石粒含量10%,坡度18°。六王镇莲塘村的立地条件为石粒含量25%,坡度25°。黎村镇平咯村的立地条件为石粒含量18%,坡度20°。黎村镇六旺村立地条件为石粒含量8%,坡度15°。对93株/亩林地造林密度得出的公顷蓄积量分析,可得出:由于地块不同,土壤肥力、水分降雨、阳光等的不同。林地的蓄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黎村镇六旺村由于立地条件较好蓄积量为141.3 m3/hm2,六王镇金库村是它的96.2%。最少的六王镇莲塘村也是它的82.3%。这种外界的差异不能人为的改变。而在同一个县份,这种差异不也大。而可以人为改变的是研究如何择中取得最大蓄积量,可以从造林密度、人工投入等方面人手。

实验二选取六王镇金库村。造林密度为93株/亩的桉树林地,在一轮生长期内分别进二次抚育放肥,三次抚育放肥,四次抚育放肥的标准地测量,得到四次抚育放肥蓄积量为158 m3/hm2,三次抚育放肥为136 m3/hm2,二次为127.5m3/hm2。六王镇金库村立地条件为石粒含量10%,坡度18。。通过对不同抚育放肥次数93株/亩林地造林密度得出的蓄积量分析,可以得出二次抚育放肥林地的公顷蓄积量为127.5 m3/hm2:随着抚育追肥次数的增加,林地的蓄积量有所增加。三次抚育放肥增加6.7%,为136 m3/hm2。四次抚育放肥增加23.9%,为158 m3/hm2。但人工投入与成本也相应提高。在排除先天立地条件与后天人工成本以后,造林密度的研究成了追求最大蓄积量的最具时效的方式。

实验三选取六王镇金库村造林密度分别为93株/亩、111株/亩、190株/亩的桉树林地。进行五年生林地进行标准地测量,计算公顷蓄积量,得到190株/亩的公顷蓄积量为120 m3/hm2,111株/亩为158 m3/hm2,93株/亩为136 m3/hm2。六王镇金库村立地条件为石粒含量10%,坡度18°。通过对相同立地条件,三次抚育放肥对93株/亩、111株/亩、190株/亩林地造林密度得出的公顷蓄积量分析,可以得出93株/亩林地的公顷蓄积量为136m3/hm2,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林地的蓄积量有所增加。111株/亩增加16.1%,为158 m3/hm2。但达到190株/亩后,由于造林密度过大,林地产生争夺阳光、水分、与肥力的情况。林木生长不佳,林地的蓄积量开始减少。所以190株/亩林地公顷蓄积量减少11.8%,为120m3/hm2。且人工投入与成本也相应提高。分析后得出111株/亩的造林密度最利于桉樹生长。

4 实验结果与建议

(1)不同立地条件林木生长有差异,但同一地区差异不大。

(2)随着抚育追肥次数的增加,林地的蓄积量有所增加。4次抚育放肥蓄积量最佳,但人工投入与成本也相应提高。

(3)111株/亩的造林密度最利于桉树生长。且有利于桉树可持续发展,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降低。对土壤肥力与微生物的破坏也相对较低。

5 结语

基于以上调查研究的分析,保证桉树种植工作,并在人工造林工作中,控制好整体密度,促使蓄积量的实现。这样不仅能实现桉树的可持续发展,也能降低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llPenfold A R,Willis J L.陈木繁,等.桉树栽植密度[J].林业实用技术,1965 (11).

[2]李付伸,吕曼芳,彭雪迪,等.桂中地区不同造林密度下桉树无性系生长及经济效益研究[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5(1):56~60.

[3]陈远生,雷林桉树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J].桉树科技,1979 (4).

[4]莫乐强.造林密度对桉树生长及生态的影响初探[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5,34(4):59~61.

[5]叶绍明,郑小贤,谢伟东,等.萌芽更新与植苗更新对尾巨桉人工林收获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3): 43~46.

猜你喜欢

桉树密度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巧用浮力知识测量密度
森林里的纵火犯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
第4讲 质量和密度专题复习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