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建设和供应链管理的太仓港港口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2018-01-24顾希张利明

科技视界 2017年31期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化

顾希 张利明

【摘 要】本文对太仓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以物流信息化建设、供应链管理两大战略为基础的太仓港港口物流发展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供应链;港口物流发展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国际化、一体化的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脉”。 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各港口保持竞争力最有效的方法。太仓紧邻上海,开辟了太仓港至洋山港快航,搭建太仓港江海中转平台,来引导苏锡常地区集装箱货主“弃路改水”从太仓港出运。而太仓港又是国家定位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具有发展物流业的地缘优势和优良的腹地资源。因此对太仓港港口物流发展策略进行研究迫在眉睫。

1 太仓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太仓港紧邻上海,位于江苏东南部,是江海联运最佳结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太仓港拥有发达的经济腹地,苏南经济快速增长及长江中上游货箱江海中转需要,为太仓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和稳定的箱源保障。

太仓港截止2017年9月,太仓港已建成码头泊位72个,设计吞吐能力1.25亿吨、435万标箱。集装箱航线总数已达166条,其中近洋航线17条,内贸干线38条,长江(运河)支线71条,洋山支线40条。经过近几年开发建设,太仓港物流业已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作为一个开港20多年的新码头,太仓港的港口物流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2 太仓港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突显,太仓港港口物流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主要表现为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港口物流管理理念落后两个方面。

(1)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缺乏。目前,太仓港多数物流行企业仍采用传统运作方式,通讯手段仍停留在使用电话、传真方式上,而条形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技术(RF)和实时监控系统等物流技术尚未得到普遍应用,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得不到提高,单据处理成本、库存成本和人事成本不能有效控制。太仓港还缺少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影响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物流企业经常出现信息渠道不畅通,资源配置不合理、作业衔接不到位从而进一步影响港口物流的发展的现象。

(2)港口物流管理理念落后、增值服务不够

太仓港口物流业虽然基本形成了以集装箱物流为主、 以散货物流为辅的格局, 但是经港口运输的大宗散货主要是生产性原料, 绝大部分物流为简单的货物中转,不在太仓市加工增值。港口基本上还是以装卸、搬运、仓储、运输为主,货物加工、包装、配送服务还显不够,未能形成以信息技术支撑的运输、仓储、加工、包装等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产业链,没有充分发挥货物在港口大进大出、方便快捷、成本低的特点。

3 太仓港港口物流发展策略

要解决好太仓港港口物流存在的两大问题,需要同时做好信息化建设和供应链管理两大战略,以信息化为技术保障,供应链管理核心齐头并进,再加上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共同促进太仓港港口物流的发展。

(1)信息化建设

要解决太仓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缺乏的现状 ,必须进行现代化的、前瞻性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物流的灵魂,没有港口物流的信息化,就没有港口物流的现代化。因此,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港口物流综合信息系统

利用太仓港现有的信息中心平台,将门户网站、数据交换平台、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平台、电子商务管理平台等整合到同一个信息系统中去,即将码头公司、物流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系统整合,同时开发客户应用端,建设港口物流综合信息系统。

2)港口物流综合信息系统的技术设计层次

从设计层次上来说,太仓港物流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至少应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指挥调控中心, 这是信息平台的中枢神经, 应规划建设在港口管委会区域内; 第二层次是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此为现代物流运作的执行层, 应布局在港区和各码头及现代化的物流功能园区内; 第三层次为具体客户层,应通过互联网络或 EDI 系统与辐射区域的广大物流客户相互联系,为客户提供诸如货物跟踪、货物状态、货物交接、单证办理和管理、提单、通关、联运、仓储储存情况、船期预告货运市场行情等情况,用户可直接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

3)单一窗口建设

针对太仓港进出口货物实际物流过程遇到向政府监管部门多次申报、受多次监管的问题,要促进太仓港港口物流发展,必须构建“单一窗口”,即以“一站式服务”为目标,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 将现有口岸多部门申报受理模式改变为一点接入、一次申报、一次办结的“单一窗口”模式,实现跨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高执法效能,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为满足外贸新业务及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2)供应链管理

针对太仓港港口物流管理理念落后、增值服务不够的现状,要促进太仓港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实施供应链管理。

港口供应链是指以港口为核心企业, 将各类服务供应商 ( 包括装卸、加工、运输、仓储、报关、报检、配送, 甚至金融、商业服务等企业) 和客户 ( 包括付货人和船公司等) 有效结合成一体, 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 实现整个供应链成本最低的功能性网络。 与典型制造型供应链不同的是, 港口供应链没有制造环节, 它是以港口作为主导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供应链管理中必须发挥港口主导作用,提高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中所有的服务都围绕港口业务服务,为港口业务、港口物流提供增值服务,而各类服务的引入与整合又反作用于港口发展,提高港口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太仓港而言,供应链管理中侧重于加强加工服务业和金融服务的引入,加工服務的引入,例如在港口对进口肉类、水产进行初加工,会使得一些生鲜食品的顺利进口成为现实,对进口原木、板材的再加工,能够显著地提高其的附加值、方便物流运输更能显著地增加地方的GDP和税收;金融服务的引入,例如针对大宗货物进口商现场提供金融质押贷款服务,能明显增强进口商的资金流动性,提高资金利用率,推动进口商加大进口量。港口与供应链服务商们在供应链管理中是合作共赢的局面。

(3)地方政府资金、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牵头,构建资金结算、信贷平台,为港口物流提供增值服务,引入担保和保险机构,为进口商提供货物质押融资服务,为出口商信用保险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加大对品牌产品、小微企业等的支持力度。信贷政策中向港口物流企业有所倾斜,通过府贴息、减免税费等提供较低融资成本,促进港口物流业发展。

最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信息化是全球化港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供应链管理是港口物流的发展主方向,资金、政策支持是太仓港港口物流腾飞的翅膀,以上三个方面发展策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王景敏.电子商务模式下港口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3月90-92.

[2]董艳梅.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设计,特区经济47-48.

[3]朱文涛.对太仓港发展港口物流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9年3月222-223.endprint

猜你喜欢

供应链信息化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