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8-01-24冯晓苗

科技视界 2017年31期
关键词:导论高分子教学方式

冯晓苗

【摘 要】高分子材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化学领域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本文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现状分析、课程所实施的研究型专题教学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几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改革;实践

0 引言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导论作为一门大一新生的课程,是学习本专业的最先接触的一门专业知识课程。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了整体而细致地了解,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它的关键在于可以比较系统的了解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同时,这门课还有着培养学生学习材料科学相关知识的兴趣的作用[1]。

目前,高分子材料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2]。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高分子,甚至人们自身的肌体也是由大量的高分子组成的。我们穿的衣服,不外是棉麻、丝毛、尼龙等纤维构成;吃的食物,如米、面、豆、肉、蛋中都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建房子 用的木料,屋内摆设的木质家具是植物纤维构成;而有些灯具等是塑料制品;交通工具使用的轮胎、穿的球鞋、雨衣是橡胶制品……,而所有这些都是高分子物质。足可见高分子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本专业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对于高分子的合成、结构等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只是一味地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势必造成学生思维疲劳,对所听内容不理解,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从讲授方式、内容编排和观摩学习等方面进行改革将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建立和完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导论新的教学体系,将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认识和兴趣。

1 下面具体阐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在本科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1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课程教学由一个专任教师完成,本次改革由本系教授每人讲授一次,全部由不同的教授讲授,重复发挥不同教授在自己学科领域所有的优势,在经典教材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结合高分子领域的最新进展,将经典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实践密切联系;在实行传统的接受型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研究型教学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整合和拓展教学内容,结合高分子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特别是在科学前沿的最新进展。

1.2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启发式教学也可以理解为课堂上的问题式教学法,为了加深学生对知专业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这个知识点设计成研究性教学过程,通过专题讨论或给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的方式,把思路教给学生,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形成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避免传统的“一言堂”讲授方式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1.3 充分挖掘课外教学的潜力,充分发挥研究型教学作用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使学生有机会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或组织学生科研小组,让学生参与科研的全过程和自己动手搞科研,使其掌握进行科研的思路、程序和方法,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使书本知识和研究实践得到统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路分析解决问题和完备的研究模式,进一步增强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

1.4 改革课程考试和考核方法

不局限于期未算总帐或仅以有限几次的闭卷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方式,以科技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写作学生查阅大量的文献,从而对该领域的科学前沿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科研工作的兴趣,另外可以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2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不同教师之间的相互协调与衔接

对传统的一人讲台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由不同的教授每人讲授一堂课,需要八位主讲教师协调上课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筛选,深入浅出的把该领域的基本内容和科学前沿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参考大量的资料,对各个领域的内容即要安排合理,又要实际完美的对接。

2.2 精炼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任课教师要阅读大量的课外资料,增加教学素材,深度发掘课程内容,使高分子与工程专业导论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和科研,为学生精心设计研究性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方式向研究型教学方式的转化。

2.3 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不但应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要有扎实的教学经验,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不断地从教学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双方面的互动过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不能仅仅依赖于教师的付出和努力,同时还要依赖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努力。而新进的大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对本领域基本没有多少认识,因此是否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成功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

3 启示与思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全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重要知識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加以介绍,同时兼顾理论基础和研究前沿,以比较直观和趣味化的方式向学生讲授。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以研究型专题式教学,有助于增加学生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变理论课程枯燥、单调乏味的模式。通过本次教学改革的开展,使本课程的教学在活泼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良好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梅群波,宋娟.高分子材料导论课程中实施专题教学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6,37:13-16.

[2]姜鸿基,薛伟.“高分子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110-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论高分子教学方式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絮凝济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