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设计理念

2018-01-24李宜杰沈阳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古典园林

□李宜杰 沈阳师范大学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它能鲜明地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中国历史底蕴。它巧妙地利用植物、水泉、山石、花鸟、建筑等构造出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情趣。其中各种妖娆妩媚、刚劲壮阔的水是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无论大小园林都有理池的设计,因为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大自然中一草一木都离不开水的存在,水代表人类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人们看到水内心会产生心旷神怡的舒适感。理水设计则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融入自然、顺应自然的传统理念体现。

一、理水在园林中的文化特点

水是最具有生机的,水孕育人类生命,世间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所以园林中理水的设计特点有着更深层次的意蕴。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中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人世间最大的善良就像是清澈的水一样,善的人对万事万物不追求名利,即使处在众人厌恶的位置,也能保持平和之心。老子认为水能代表道家的思想,可以象征崇高的精神境界。中国古典园林中亭、阁等建筑旁边或下面都有理水的设计,是为了渲染一种平静、安逸的气氛。庄子曰:“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此养神之道也。”这句话可以看出庄子的意思是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才是最佳状态,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的哲学审美观点。中国古代很多山水画家和诗人都有借水的品格抒发自己情感的喜好,比如《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借水来抒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借水来体现诗人壮志的情怀。再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山照,清泉石上流。”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山水的向往和憧憬。而园林中水体搭配池山、植物和楼台亭阁不仅给整个园林空间设计增加层次感,还可以烘托出诗情画意,抒发园林主人内心的情感。

二、理水在园林中的设计特点

园林中理池设计少不了植物、山石、亭阁的衬托,俗话说“山无水则不秀,有水无山则不灵。”水虽无色无味,却能呈现出各种形色和韵味。水犹如一面明镜,映射出园林中的景色,这里就存在着中国古代辩证法中虚与实的哲学观。《庄子》中提到:“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无不为。”这充分体现出“虚”的重要性。再如《诗绎》中说:“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再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都强调虚空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园林中水池周围的所有景色为“实”,水为“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才能引人入胜,恰到好处。

三、理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审美理念

理水的设计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设计包括湖泊、池塘等,水面相对平静,水体面积有大有小,水旁有植物、山石的衬托,给平静的水面增添色彩,营造出千姿百态的意境美,这就充分体现出理水设计中“借景”的手法。刘致在《山坡羊·倚牧庵先生西湖夜饮》中写道:“微风不定,幽香成径,红云十里波千顷。绮罗馨,管弦清,兰舟直入空明镜。碧天夜凉秋月冷。天,湖外影。湖,天上景。”这句话不仅写出湖面本身的美,还有湖周围景象映射到湖面所产生的意境美。除了理池周围的设计,理池的选址也十分讲究,正如徐宏祖的《滇游日记》中提到:“建一亭于外池南岸,北向临池,隔池则龙泉寺之殿阁参差。冈上浮屠倒影波心,其地较九龙愈高,而陂池掩映,泉源沸漾,为更奇也。”可以看出在选择地点上也很考究。动态设计包括溪泉、瀑布等,动态水营造出的意境美和静态水截然不同。《林泉高致》中有“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水体周围的建筑为静态,与水流的动态遥相呼应。

如今,理水也是当代园林设计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在园林设计中更为普遍采用理水设计,无论是酒店还是园区都能看见它的存在。理水设计不仅增加了空间设计的层次感,也给人们视觉带来了冲击感。我国的园林理水设计应该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特点和现代设计风格,不断丰富,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古典园林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怎样读古典诗词?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