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云南群众合唱语音的艺术化培训

2018-01-24李冰江云南省文化馆

民族音乐 2018年2期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歌唱

■李冰江(云南省文化馆)

■背景阐述

云南的天是蓝的,圣洁的蓝;云南的地是热的,让你感到温暖;云南的人是多姿多彩的,一张张质朴的笑脸带给您的,一定是阿娜的舞和甜美的歌。在崇山峻岭之间,这片红色的高原,七彩的云南,是我深深爱着的热土。由于工作的特殊原因,使我有机会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多少次走进每一个城镇,每一个村寨,每一户人家,新朋老友围坐一起饮酒聊天,看舞听歌,那份惬意,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一首首或民间或新创的悠扬旋律中,会使你抑郁的心情豁然开朗,这是每一个云南人表示感激,传递友谊的圣洁之物。于是,人们的心更贴进了,使苍茫人海中偶遇的人们瞬间成为了朋友,那自然的和声,那情动的语意,流淌出云南人生产生活的华彩乐章。

作为一名云南群众文化艺术的工作者,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云南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繁荣群众文艺,为构建云南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和加快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大力普及文艺知识,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以优秀的文艺成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不断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养,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巩固社会主义群众文艺阵地,推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标准和新的内涵。

那么,合唱艺术作为群众文化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怎样培育和壮大这支队伍,由自发转化成为具有相对专业理念和演唱水准的舞台表演团队,则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云南群众合唱艺术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急待提高呢?下面我将就云南群众合唱语音的艺术化培养、训练进行分析阐述提高和解决的方法。

■方言体系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孕育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之所以从古至今从未出现过文化上的分离,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传承的主要工具——汉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各民族受地域文化,生活习俗,历史衍变的不同影响,在语言表达上则呈现出了不同的地方方言。中国是一个方言众多的国家,不同地方的方言共同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交流障碍,从专家研究的成果看,我国的汉语方言从语言特征上可以分为七大方言,而云南汉语方言属于西南次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云南话在其它北方方言区也能进行基本的交流,但要准确无误地、流畅地进行交流并进行演唱,方言就很难做到了,这就需要借助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来完成。而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相互交流的通用语言。

云南方言,特别是方音的特点既是地方特色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成为云南人学习普通话时所要共同注意的难点和重点。云南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地域词语使用较多,而在较正式的场和,规范词语则使用较多。那么,云南人要想说好普通话,进而在合唱作品中准确唱好歌词、表达词意就成为了必需渡过的难关。结合云南的方言、方音特点,按声母、韵母、声调三大方面与普通话进行比照,明确共同点或相似点,运用排除法,找出最大差异并有针对性的来学习,从而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这是其一。而采用对比法,一是对比语言的差异,找出不同点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调整、纠正;二是对比字音归类,找出那些普通话和云南方言归类不同的字,按类记忆,这是其二。

■存在问题

(一)在声母方面,云南129个县(市)区中,有近一半的县(市) 区zh、chi、sh读成z、c、s,另一半虽然zh、ch、sh与z、c、s能区分,但发音的部位较普通话靠前,出现方音。

(二)韵母方面,云南近2/3的地方齐齿呼和撮口呼不分。普通话读撮口呼韵母的字在云南方言中大多读为齐齿呼,如普通话ü韵和以ü开头的韵母,在云南方言中都读为i音和以i音开头的韵母;有一半多的地方in、ing、ün不分,有约2/3的地方,没有卷舌元音,故儿化韵没有卷舌等。

(三)声调方面,普通话的轻声词在云南全省基本都不读轻声;云南方言的四声中,阳平、上声、去声与普通话相应声调差异较大,其中普通话的阳平和上声则是云南人学习运用普通话歌唱的难点。需要有较专业的普通话教师进行规范化辅导和教学。

(三)词语方面,普通话的运用过程中,由于云南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明显的地域特色,进入发声歌唱状态时,会产生使用程度和使用习惯的差异,云南人在使用普通话歌唱时若不加以区分,就会造成表达与理解上的偏差。这就要求合唱指挥在培训的过程中进行重点训练。

(五)句式方面,云南方言经常会使用一些特殊的语气助词,一旦语言不准确,语音就很难把握,歌唱的潜在内涵就难以体现,就会造成演唱者与听众交流、融入和理解上的难度,如不加以训练,将会直接影响词意和歌唱情感的表现状态。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段与创造方法。就声乐(合唱)艺术而言,它又是以歌声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情感、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除无词的声乐作品之外,其它各种体裁的声乐作品本身都是诗的语言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诗的语言形象为音乐创作提供了艺术构思的基础。诗化的内容、形式、结构、韵律、节奏对音乐的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舞台表演实践和组织策划实施群众合唱的培训教学及演出比赛等项目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同一首歌》,原歌词是: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而我们云南的有些合唱队却把它唱成:“萱”花“成”告“述”我你“诊”样“肘”过……一句歌词唱出五个语音的音变,因此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语言、语音在演唱中的必要性和必须加以解决的重要性

■语音特征及培训方法

在演唱的吐字、咬字中,暨要掌握字音的局部结构,又要掌握字音整体的依字行腔方法,通过辨字审音准确完善地依字行腔,才能在训练及演唱中做到出字、引长、收声、归韵和谐适度,情真意切。因此如何处理好字与腔的关系就成了在歌唱中必需把握的规律,语言文字是“骨头”,行腔归韵是“血肉”,培训过程中做到语音与行腔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才能够圆满完成合唱作品的演绎。

普通话语音的学习需要从发音及辨正两个方面去努力。需要掌握一定的语音学的理论知识,按正确的部位、方法,发准每个音素、每个音节。同时我们又需要凭借掌握的语音知识在专业合唱指挥的带领下成系统地进行纠正受方言影响的语音习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准确、熟练是语音学习的基本要求,需要我们不但要动脑,而且要上口并通过反复的实践演练加深记忆。

(一)找准语音的准确性

1.字不正,腔难圆。这是因为不同的字构成了不同的发音部位与方法,唇、齿、喉、牙、舌的五音变化,口的开、合、齐、撮的四呼形态,穿鼻、抵腭等的收音归韵,形成了不同的共鸣腔,因此无论是说是唱都要依字行腔。合唱艺术是具有强烈音乐性的歌唱艺术,要求在演唱的瞬间,让听众首先能清晰无误地听清歌唱的每一个字并随之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与想象,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2.字不正,意难明。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因字取意才能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

3.字不正,音难听。听觉艺术自然要求悦耳动听,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否则会适得其反。

要求在练习通畅发声时,可以想象声音在胸和喉部经过一根通畅的管子到达喉部,要想象这是一个比自己脖子细一些的管子,管子应该是上下直立的,左右不能扭曲,前后不能扭曲。为此,演唱者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头都要和身体处在统一的一条垂直线上,脖子要略向后靠,保持管子的直立畅通。而想象中的管子不能瘪,不能挤,也不能胀撑,只能是不紧不松的状态,声音经过这个管子的过程是迅速的,没有障碍的,发声的力量用在腰腹部,而不是用在管子处,声音经过管子时,管子本身不能处于紧张状态,如果管子紧张,就会使声音受阻,音色有一种紧张感,声音也容易发生嘶哑。

(二)找准语音的形象性

合唱作为声音的艺术,它的形象创造是以声音为材料来完成的,而声音则是以语言的声音——语音,和音乐的声音——乐音,包括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复调、曲式等特有的表情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形象创造的。也就是说,你唱什么,仿佛立刻在听众眼前就呈现出什么。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力是建筑在演唱者积极想象的内心视像创造基础上的,还表现在音色或声音造型的性格化上。准确优美的声音不仅表现了歌曲内容,也会促进语音的准确表现后以利自我审美意识的提高。所以选好歌、学好歌、唱好歌更能找准语音的形象性。

要求在练习语音的形象性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声音的音色明朗坚实而又轻松,能够给人以信任感

2.掌握一定的发声吐字和语言表达技巧,吐字清晰流利自然,语句抑扬顿挫自如

3.演唱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歌唱语音传递出来,做到闻声而知人。加强修养,提高文化水平,塑造正能量的歌者形象也至关重要。

(三)找准语音的音乐性

合唱是具有丰富音乐性的歌唱艺术,语言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伴随着旋律的悠扬宛转、高低起伏,节奏的铿锵疾徐、长短交错,时而似行云流水,时而激烈高亢,缠绵的低吟,奔放的歌唱定会使听众在声腔的音乐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歌曲的音乐性虽然主要是从曲调中体现出来,但在依字行腔的过程中,对歌词或唱词的语言情态、语调、语气、语势等处理的细微变化,都将会影响曲调的音乐性和表现力。音乐性本身就是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

我们要求像歌唱一样的说话和像说话一样的唱歌,这其中就包含了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要求在练习语音的音乐性时努力做到:

1.情感色彩形成节奏,语音引起的感受使我们体验到,每首合唱作品中,段落不同而情感的分量不同,情感的色彩也不同。而由不同的感受引起情感的变化,使表达产生各种不同的起伏,不同的浓淡色彩,不同速度,不同分量,必然构成节奏的转换和对比。

2.主次关系形成节奏,一定要弄清楚合唱作品里的主次关系,语音出现的机会不同,位置不同,频度不同就表现出较为丰富的节奏变化,由主次关系的变化引起语音的轻重变化、抑扬变化则形成了节奏。

3.时空变换形成节奏,这一点在反映历史题材的合唱作品中尤为明显。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事情,会因情景不同,空间距离不同,时间远近不同,引起语音的快慢变化,这样语音节奏的变化也就显现出来了。

4.形象差别形成节奏,在很多的合唱作品中会出现人物形象,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特征,能够觉察到不同人物形象之间的差异,并且在认真地表达时区别他们,包括动作、举止、说话的腔调、神态,从而也就产生了节奏的多重变化。

(四)找准语音的动作性

所谓动作性就是指合唱作品的语言表现在每句、每段、每首歌都应该具有它特定的情感作用或目的。合唱艺术是需要表演的艺术,在引发情感与传达情感的演唱过程中,要借助于对歌词语言的理解和体验,充分表达喜、怒、哀、乐、怨、恨、愁、悲等感情的细微变化,从而达到吸引听众,感染听众,说服听众,甚至改变听众的思想和态度.这样演唱者就要积极调动语言情感表现的一切要素,展现作品的感情变化,此时歌唱的语言就不仅仅是作品的书面语言了,它变成了演唱者发自内心的行动。在练习语音的动作性时,要求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如见其人,声情并茂。美好的声音必须有真实丰富的情感来传递出感动观众的动作,无情难以立意,形声不得无情。缘物生情,以情感人是所有合唱作品的真谛。

语音是声乐(合唱)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为了把书面的词曲有声化,用音乐化的语音诉诸人们的听觉,从而产生声音的直接美感,最终完成声乐(合唱)艺术的创造是一个需要经历用心、用情,坚持不懈,长期努力学习的过程,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热爱合唱的歌友们,在云南这片多情的土地上用美妙的歌声去赞美我们的家乡吧!

猜你喜欢

普通话方言歌唱
方严的方言
方言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