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胆管错构瘤综合征1例

2018-01-24刘洁洪汝涛刘晓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18期
关键词:管区错构瘤胆管炎

刘洁,洪汝涛,刘晓昌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安徽 合肥 23002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2年前开始右上腹反复隐痛,既往体健,腹平软,右上腹压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该院腹部B超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整,肝内光点粗,分布不均匀;血管网结构清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考虑肝脏弥漫性病变。上腹部(MRI平扫+增强)示:肝实质内见多发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粟粒状稍长T1、长T2信号,呈满天星样增强后未见病灶强化,肝内血管走形及分布正常;考虑肝脏弥漫性分布异常信号,胆管错构瘤可能。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示:光镜下可见肝细胞广泛水肿变性,散在少量脂肪变性,汇管区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局部汇管区扩大,内见较多增生扩张的胆管结构;免疫标记示: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原(-)。最后诊断为胆管错构瘤(von meyenburg,VMC)综合征。

2 讨论

VMC因Von Meyenburg于1918年首次而得名,是肝内小叶间胆管良性病变[1]。该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部分患者可发生上腹部疼痛、黄疸、胆管炎及不明原因发热等症状。其中黄疸、胆管炎征象多由于胆道乳头状瘤分泌大量黏液所引起的胆道梗阻[2]。实验室检查多无特异性。MRI是VMC的首选检查方法,其特异性高于CT平扫。MRI平扫结果示,病灶大小及分布均匀,且呈T1WI序列低信号而T2WI序列高信号改变。动态增强结果示,多数病灶各时期无强化,但有文献报道。由于囊性病灶的生长压迫相邻肝组织或炎症细胞聚集,极少数病灶可见环形强化[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MRCP)可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形态及解剖结构,其特征性为“满天星”样改变。但该疾病的确诊仍依赖于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

VMC可呈单个或多个表现,大小不等,单个病灶直径1~15 mm。大体上肝脏散在分布形态不规则的囊性变,其切面多呈黄色或灰白色,囊腔内含有胶冻状物或稀薄样液体[4]。电镜下可见:肝脏汇管区周围病变明显,伴有胆管的囊性扩张样改变,四周包绕大量不规则排列的纤维胶原基质,囊壁内衬由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组成,但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K8、CK18及CK19可呈阳性,而肝细胞染色呈阴性结果,因此认为VMC是胆管上皮组织起源的良性病变[5]。

VMC患者因多无临床表现且该病为良性病变,无需特殊处理,但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对单发巨块型病变,可积极寻求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而对于弥漫性肝内胆管错构瘤,及早行肝移植术可有效提高远期生存率。

综上所述,VMC多呈弥漫性分布,偶有局限于某一肝叶,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汇管区周围多分布结构紊乱的增生性小胆管,且呈囊性改变。MRI、MRCP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有助于临床诊断,排除相关疾病。该病金标准检查仍有赖于病理学结果,早期认识该病、规律随访,对提高疾病预后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管区错构瘤胆管炎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行政包干制:乡镇“管区”治理的逻辑与机制
什么是肾错构瘤?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巨大肾错构瘤1例
体检查出肾错构瘤勿惊慌
胆道闭锁患儿术后胆管炎的预防性护理
中西医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的应用效果
徽章样真皮树突细胞错构瘤三例
日本为争钓鱼岛备14艘驱逐舰 一旦有事快速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