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美林书法集《天书》创作过程及表现形式浅析

2018-01-24韩旖旎韩美林艺术馆

艺术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天书韩美林古文字

□韩旖旎 韩美林艺术馆

在中国书法与绘画史上,自古以来就有着“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和绘画两者之间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中的技法和表达的审美都是相通的,比如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民们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符号用来记事,岩画可作代表。它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原始记录方式,以石器、金属器、矿物质原料为工具,用简洁、粗犷、原始的刻画手法,描绘、记录下人们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这也能说明在远古时代,描绘文字符号和图案已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的手段。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历经四十多年一直从事一件鲜为人知却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他将“书画同源”表现得具体真实并有观赏性,它就是“天书”。

一、韩美林“天书”的含义

什么是“天书”?“天书”两个字诞生于太昊时期。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天书”则被解释为“难认的文字和难懂的文章”。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天书”是指韩美林收集的数万个古文字符号以及将它们汇集成的鸿篇巨制《天书》一书。

韩美林从小就对古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对秦小篆以前的古文字情有独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改变了之前六国文字各不相同的情况,所有的字都有了一个标准的写法,被称为秦小篆。但在此之前,在古文字“自由散漫”的时代,一个字可以有十多种,甚至上百种不同的写法。在古文字学家看来,这些字都被标上了“义不明”“待考”“不详”或是“无考”之类的标记,没有什么大用处。那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写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在韩美林看来,这些文字符号每一个都有情有义[1]。韩美林研究这些“无家可归”的文字,并不关心它们的字音和字义,而是以一个美术家的身份,从形象美、造型美的角度,单单研究它们的字形。古文字变化万千的形状给了韩美林很多创作的灵感和启发。用韩美林的话说,就是“看它形、养我画”。

二、“天书”的收集及创作过程

手稿,也被韩美林幽默地称作“作业本”,是他日常创作的基础和灵感呈现的地方。韩美林每天都在手稿本上随时记录自己的小构思、小想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手稿本成为他创作的源头。而这其中就有他摘录的古文字符号。最初,韩美林仅仅把从各处搜集来的古文字摘录在构思本上空白的地方,自己玩味。1985年,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在香港看到韩美林构思本上的这些文字符号非常惊喜,当时他开玩笑说:“你这是在办古文字收容所啊,那美林你就是这个收容所的所长啦!”同时,启功先生鼓励韩美林把这些文字都认认真真地写出来,给这些“无家可归”的文字建立一个真正的家园。就是这么一句话,直接让韩美林产生一个重大决定——要把“天书”写出来,专门出一本书。这也成就了后来轰动艺坛的书籍,书的名字就叫《天书》。

正因为有各方的支持和鼓励,韩美林更抓紧时机收集古文字符号,摘录书写。三十多年间,他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地,跑遍了全国的古陶厂、博物馆、古遗址、古墓群,翻遍了各种古书,从甲骨文、石刻、岩画、土陶片、青铜器、碑铭、石鼓等各种文物中搜寻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符号,记录了几千个符号、记号、图形和金文、象形文字,它们大多被标示着“意不明”“待考”“不详”“无考”,有些甚至至今都没有被人们破解含义。有一组照片记录下了当时搜集工作中韩美林的手,大拇指和食指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手指因关节发炎被厚厚的纱布缠绕,他仍然埋头苦作不肯放弃。看到这些照片,任何人都会被他的精神深深折服,这也足以说明这项工作的艰苦程度。

三、“天书”成册及表现形式浅析

2008年韩美林的《天书》问世,分为简装本和重达十公斤的豪华本,其中共收录了1万多个古文字。书的封面赫然书写“天书”两个字,是由已过世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题写的。《天书》出版前,韩美林经常带着自己的“天书”作品,向学术泰斗季羡林先生请教。季老当时虽在病榻上,但对“天书”充满兴趣,他不厌其烦地问这问那,表达出对民族文化的浓浓情怀。他翻阅“天书”深感震撼,不时惊叹,并且提笔为韩美林的“天书”题写了书名。这部书主要分为三个篇章。两篇序分别为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学勤的《天书有字又有情》和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的《神笔天书》,从不同角度挖掘分析韩美林天书的内涵。韩美林有一方印章为“天机不可泄”,指的就是他搜集的古文字符号,他说“这么神奇的文字一定是神写的!”因此韩美林用一篇散文讲述了自己与这些神奇的文字结缘的故事,散文取名《神鬼造化》,是收录在书籍里的第三篇文章。书籍《天书》的最后几页,挑选了部分韩美林的手稿,以飨读者。其中有他随时记录的古汉字,也都收录在了书籍的前半部分中[2]。

韩美林将古文字规整地书写在方格中,并且在左上角标注了现代汉字,让读者一目了然。韩美林搜集了大量古文字的“永”字,汉简的“中”字,造型各异的“虎”。另外,书中收录的更多的是不辨其音、不辨其意的符号,它们有的像人物,有的像动物,还有的像数学符号,变化多端。韩美林用书法和绘画的形式进行临摹和整理,汇集和再现这些古老的文字。韩美林将字、书、画达到了“同一性”,它不仅具有方块字结构的美,具有书写的美,还具有纯视觉意义的抽象造型的美。《天书》就是从视觉和造型的角度对中国古文字做出的独特阐释,我们在欣赏《天书》的时候,没有必要过分追究这些字背后的含义。它们既是书法意义上的“书”,也是视觉意义上的“画”,更是中国老祖宗几千年前曾经使用过的古文字,这些变化万千的字形,是祖先留下的遗产,是沉淀在岁月深处的文明碎片,也是韩美林艺术创作的一大灵感源泉。值得一提的是,韩美林用书法的形式创作后,还在墨色中融入淡红和淡绿,让天书呈现另外一种感觉。翻阅这部书籍,只要大家能从韩美林的《天书》里感受到中国文字的优美,就足够了。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黄苗子是韩美林的恩师,他在翻阅韩美林搜集的“天书”后,特别创作一首诗称赞,诗文是用篆体题写:“仓颉造字鬼夜哭,美林天书神灵服。不似之似美之美,人间能得几回读”。诗文后面又写道:“美林道兄奇作《天书》赞叹之余言不尽意,苗子年九十四。”这段文字情真意切,可见黄苗子与韩美林深厚的师生情感。

结 语

正是因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韩美林得以将难以参透的“天书”向世人展现。这些古老的文字形古而神现,雄浑而灵动,是中华民族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艺术长河中珍贵的文化财富。韩美林自述:我之所以写“天书”,是为了给美术界参考,看看几千年古老的中华文化中竟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形象和如此完美的结构,从中得到无限启迪。韩美林先生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如今正处于中西艺术碰撞、融合的环境中,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唤起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迸发出璀璨的光芒。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韩美林的书法集《天书》保留、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给瞬息万变的社会留下一份原始的美好。

[1] 冯骥才.炼狱·天堂:韩美林口述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2] 杭间.韩美林艺术新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天书韩美林古文字
落入凡间的天书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天书”》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and Art from a Globalized Perspective:Interview with Curtis L.Carter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善意的谎言救人命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角度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选秀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