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东盟音乐周发展路径探析

2018-01-24铀黄洪辉

艺术探索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广西一带

韦 铀黄洪辉

(1.广西艺术学院 人事处,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艺术学院 人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一、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发展现状

中国—东盟音乐周是以“传统与现代结合,民族与世界融通”为宗旨,以“民族性、探索性、学术性”为主要目标[1]62-64,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国际现代音乐协会指导,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支持,广西艺术学院主办的国际大型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平台,于2012年举办首届,现已成功举办七届。中国—东盟音乐周以国内外艺术高校的专家学者、著名音乐人、作曲人和表演团队为主要邀请对象,通过交响乐、器乐作品专场等各类音乐会,以及学术研讨会、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音乐评论比赛、钢琴作品创作比赛、大师班讲座等活动,搭建起中国与东盟民族音乐学术层面的交流桥梁。

作为艺术高校发起主办的音乐活动,中国—东盟音乐周主办主体的性质决定了其影响力一开始会更多地集中在学术层面上。而从长远来看,它不仅能够推动地域音乐的创作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中国与东盟的音乐学术交流与创新,还能以广西为基点,以音乐周为平台,扩大广西乃至中国文化的影响。随着2015年中国—东盟音乐周成功加入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成为国际现代音乐协会的正式会员,来自欧洲与东盟各国的音乐家、作曲家及表演团队不断增多,中国—东盟音乐周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尤其是东盟国家中音乐学界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音乐艺术盛会之一。

(二)中国—东盟音乐周发展的主要问题

中国—东盟音乐周在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彰显、学术成果的交流与共生、创作人才的发掘与培养等方面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随着我国对外影响力的不断增大,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外影响,进而推动以国际音乐交流为基础的融合创新和人才培养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是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破解的问题。

1.文化影响范围需进一步延伸

作为一个国际大型音乐文化交流及创作展演平台,中国—东盟音乐周不仅有学术交流的功能,也承载着文化传播的功能。创办伊始,中国—东盟音乐周即在艺术创作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与东南亚各国音乐广泛交流,奉献多元民族特色的高质量音乐节目。以推广新作品、新剧目为核心,形成音乐周稳定的作曲家群,逐渐培养出一大批忠实的观众”。[2]67从历届发展情况和现场调研来看,中国—东盟音乐周作为高端音乐节庆平台对中国和东盟的普通民众或音乐爱好者的影响程度及范围还有很多潜力可挖。以2017年为例,音乐周期间共举办了20场音乐会、3场高峰论坛、5场大师班讲座、3场学术讲座,其中有4场音乐会在学校外的音乐厅举行。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音乐会项目,基本以赠票为主,现场观众也以国内外的艺术类高校教师、专家及艺术类专业学生为主,其他对外的展示渠道主要局限于学校网络新闻报道。学校以外受众参与度的不足和对外展示平台的缺乏致使中国—东盟音乐周的文化传播功能未能够充分发挥。同时,研讨选题、创作内容,以及大量的“小众音乐”类型作品也使音乐会影响人群主要局限于学术界。

2.民族音乐的定位内涵应不断扩大

从历届中国—东盟音乐周音乐作品的创作题材和元素选取来看,东盟国家的民族音乐精彩纷呈,也不乏欧美国家的民族音乐展示。国内部分,除了穿插一些音乐名家的作品外,广西本土的音乐占据了绝大多数。这看似有利于本土,有利于主办方,但对于音乐周今后长远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是有局限性的,也与创办之初的内涵定位不甚吻合。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定位是“传统与现代结合,民族与世界融通”,以“民族性、探索性、学术性”为主要目标,旨在打造一个“新音乐”创作及展演的国际大型音乐文化交流平台,进而发挥中国与东盟、广西与东南亚、广西与国内、广西与东盟的音乐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桥梁枢纽作用。这是定名为“中国—东盟音乐周”的重要原因。会址在广西南宁市举办,能够充分利用广西在地域上与东盟各国交流的桥头堡优势,以及过去的历史文化交往渊源,但也同时容易受到地域局限的影响。因为与同样是由高校主办,以“新音乐”创作为理念的北京现代音乐节(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当代音乐周(上海音乐学院)相比,广西无论是在国内的区位、经济水平,还是国际影响力方面都缺乏先天优势,只有独特的民族多样性和东盟沿边区位才是其原生特色。音乐周所提倡的“交融互通”也应该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角度出发,才能够与北京现代音乐节和上海当代音乐周有更明晰的差异。民族民间音乐也只有是囊括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而不仅仅是广西本土的民族音乐,才能让广西更好地发挥出连接东盟、沟通世界的区域作用,才能更好地扩大广西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助推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国际化发展。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

中国—东盟音乐周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正式提出并付诸实施的国家顶层战略。其所秉持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实现共同繁荣、合作共赢的蓝图。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3]广西作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省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各项事业都或多或少地在借助独有的区位优势,发挥更多的重要作用。中国—东盟音乐周作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平台,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并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政治视角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级的顶层战略设计,它的深入实施将使中国和沿线各国有更为稳定、互信的政治环境,让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前景更为广阔,更为便利,也为中国—东盟音乐周对外扩大影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东盟”是东南亚联盟的简称,这一联盟成立于1961年,以维护东南亚各国自身的安全利益以及保持与西方国家战略联系为基准,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了一系列更为紧密的合作机制。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和共同发展的倡议后,东盟各国与中国开展合作与交流的需求比以往更为迫切,“和平、发展、共赢”的理念带来的是中国与东盟各国更为深入、开放的文化交流。中国与东盟近期签署的《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20)》等双边协议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加强、提升了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发挥,以及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经济视角

随着中国—东盟音乐周自身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文化经济杠杆将有助于音乐周的做大做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产业合作与交流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双边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项。近两年,无论是学界和民间大力倡议的东盟文化保税区建设,还是中国与东盟文化产业贸易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已然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与东盟签署有《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2012年中国出口东盟的文化产业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与欧盟。虽然中国—东盟音乐周是非营利性质,但文化产业的发展证明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影响面正从政府、事业层面,逐渐扩展至大众层面。中国—东盟音乐周原生的艺术教育、学术平台与大众文化层面并不是隔绝的,而是一种互动关系,经济层面的宏观条件不仅是贸易与营利,也是推动各类文化活动深入发展、扩大影响的益生土壤和助力器。

(三)文化视角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框架中的“五通”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对中国—东盟音乐周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民心相通”就是要在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人文交流合作方面,为“一带一路”建设构筑深厚的民意基础和社会根基。其中,文化、教育的交流合作是中国发挥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只有通过一系列文化、教育平台真正实现对接和功能发挥,才能创造出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氛围和人文环境,进而实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互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民心相通”,从宏观上要求中国—东盟音乐周这样的沟通平台、文化平台发挥更多的作用,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沟通世界的使命。这也同时要求“民心相通”的各项活动需要关注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真正发挥所在领域和传播节点平台的作用。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音乐周未来发展的思考

将自身改革的客观要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相结合是中国—东盟音乐周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和重要契机,也是顺应中国与东盟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之间影响不断深化趋势的体现。

(一)强化中国、东南亚民族音乐保护与发展的定位,提高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契合性

中国—东盟音乐周是中国三个由艺术高校发起举办的国际音乐交流平台之一。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定位是“秉持致力于普及现代音乐、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以及为青年音乐家提供优质平台的发展初衷,以社会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播现代音乐精神”[4]156,其侧重点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创新和推广。上海当代音乐周的定位是“展演当代具有前沿性和实验性的现代音乐作品,探讨现代音乐的创作技巧与观念内涵”[5]21,其侧重点是亚洲乃至世界一流前沿音乐代表成果的展示与推广。中国—东盟音乐周所处的区位和地域优势就在于民族音乐,而且应该进一步汇集中国主要民族音乐的展示与推广,成为中国、东南亚民族音乐向世界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承载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创新发展的使命,体现出“包容共通、共赢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契合“一带一路”战略的理念与要求,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此,中国—东盟音乐周在作曲家选择、主题设计、演出风格、节目设定等方面应该进一步强化这样的定位,逐步建立起中国、东南亚民族音乐保护与发展、创新与传播重要平台的品牌形象。

(二)拓展多样化的音乐展示平台,扩大“一带一路”战略的受众影响面

作为一个影响日益扩大的大型国际音乐周,中国—东盟音乐周影响面不应只局限于学术层面,而是尽量拓展更大的受众面,这不仅是大型音乐周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高校举办的非营利性音乐创作平台所应该承担的教育职责。而且成为多样化音乐展示平台将会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影响力。现阶段,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展示平台主要在学校和政府的室内音乐厅,形式较为单一,受众面也主要以教师、学生和专业人士为主。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扩大受众面,吸引更多艺术界、学术圈以外的受众参与、了解音乐周的作品和演出。例如,构建东盟艺术进校园、艺术家见面会、户外表演、剧场演出等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同时积极与大众传媒合作,以专题采访、节目合作、作品展播等形式扩大音乐周的传播范围。在对外方面,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让中国—东盟音乐周创作展演的优秀作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巡演、版权贸易等,拓展更多的当地普通民众或音乐爱好者,促进各国之间文化融合交流和包容共通,提升音乐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深化东盟国家艺术团体的参与和重视程度,如在参会的议程中设立“主题国”环节,给予更多的专场演出或展示时间。

(三)引入国际化艺术管理模式,凸显国际性文化活动特性

随着中国—东盟音乐周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的功能日益凸显,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其各项活动的运作模式也应该逐步与国际接轨。应通过更专业化和高水平的管理来打造出国际性文化活动的特征,进一步完善、发挥音乐周艺术创作平台的综合功能。一是从组织机构上具有国际化的视野。邀请或聘请国内外具备丰富经验的艺术家和管理人参与到组委会中,同时探索合作或外包的形式组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二是演出管理,“音乐节演出管理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决定着整个项目的效度和影响力”[6]138。中国—东盟音乐周作为国际性的音乐演出活动,需引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演出管理者,以实现演出管理的专业化、国际化。三是运营管理系统化、多元化。充分利用音乐周创作平台、展演平台、教育平台的特性,拓展更为多样的平台功能,整合更多的平台资源,通过形象打造、艺术高校联盟、媒体合作、衍生品开发等方式,扩大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国内外影响力。四是加强品牌管理。紧扣国际性民族音乐展示的发展定位,在众多的国际音乐活动中形成鲜明的个性特色。中国—东盟音乐周实行国际化艺术管理模式,不仅能充分展现艺术价值,而且能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四)加强立体化宣传,提高区内外的文化影响力

现阶段,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宣传形式以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文推送、自发式平面媒体传播为主,其传播范围、传播效率并不高,不利于全方位展示音乐周的整体内容。为此,音乐周可采取“线上线下、点面结合”的形式,构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化传播格局,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宣传效果,把中国—东盟音乐周的文化推向全国,推向国际。一是在每一届音乐周活动的主题选择上更多地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新方向、新趋势相一致,与国际上民族音乐的创新潮流相一致,主题的展现也应充分地贯穿在每一项音乐周的宣传内容和媒介中。二是通过策划外围活动制造更多的新闻点,例如对外招募音乐周演出演员、工作人员,专题采访,节目合作,作品展演等。三是招商宣传,中国—东盟音乐周活动资金来源不应只局限于政府补贴、校内资金,可通过合作办会方式,在获取更多资金的同时,扩大宣传效果。四是线下服务宣传,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中国—东盟音乐周的美誉度,创造良好口碑宣传。五是媒体宣传,注重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作用,与媒体进行合作,通过不同的媒介影响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加强立体化宣传,不仅能扩大音乐周的文化影响力,也会对中国-音乐周形象的建立和未来发展产生更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广西一带
广西贵港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