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01-24李尔彬孙延华刘长乐

中国林业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利用资源

李尔彬,孙延华,刘长乐

(1.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150040;2.哈尔滨商业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150027;3.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15008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始终保持在7%左右,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冲突和矛盾,20世纪90年代初,循环经济的理念被引入我国,从那时起,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对其展开讨论和研究,并逐步进入实践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技术进步和环境改善等多方面。

从经济角度衡量,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是经济的总量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增长,是资源投入效益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GDP的增加;从社会角度衡量,循环经济的目标是追求社会进步和共享,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进步,以及对资源的共享,它是广大公众共同参与,政府合理规范,法律道德共同约束的价值观念体系的重新建立;从技术层面衡量,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再利用技术和环境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包括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和处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从生态环境层面衡量,循环经济的目标是要求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合理使用资源,排放废弃物,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追求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1]。

黑龙江省在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黑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8),“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也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在纲要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循环经济实践,全省在电力、化工、石油、啤酒、制药、乳品、水泥、造纸等8个重点行业建设了一批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截至2015年,黑龙江省已经建成49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6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国家级生态村,703个省级生态乡镇和2 650个省级生态村。黑龙江省在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黑龙省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可能在问题的发掘上并不全面,在对策的提出方面偏于一隅,但本意在于共同讨论,促进黑龙江省循环经济的发展,造福于龙江百姓。

1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阻碍了人们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接受

发展循环经济遵循的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 (Reuse)”和“再循环 (Recycle)”,其中“减量化”强调尽量减少对资源的使用;“再利用”是强调对剩余物,或者边角废料等副产品的利用;“再循环”强调当产品走到生命终端时,通过重新挖掘,使之变成可再利用的资源。

而黑龙江省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则表现为“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特点。人们已经习惯了以大量生产为基础的财富创造方式,因而不愿意为高效利用资源付出更多的成本。因此当人们没有从整个社会的视角内思考资源的利用问题,并且认为拥有的资源量相对丰富时,传统观念就成为人们接受循环经济的障碍。

1.2 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不健全

循环经济的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我国也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在实践上,我国也力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尝试。但是由于研究和实践的土壤有着天壤之别,因此难免会东施效颦,或者缺乏真正的实践意义和价值。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完善。

比如我国对环境管理采取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其主导力量显然是国家,强调的是末端治理;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源头减量化控制、资源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主导力量是市场,控制污染和废物于未产生之时,而不是等到污染和废物产生时,以行政的力量完成治理。前者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在于治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破坏的不可逆性。而后者能够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

黑龙江省是我国较晚退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省份之一,在建立新的体制的过程中,宏观指导不利,致使某些部门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讨价还价和设租寻租的策略工具。虽然在政策上有所倾斜,扶持和促进了一批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但市场准入机制不明确,导致很多企业的市场行为不规范,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1.3 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

因为涉及循环链的构建,所以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合理的产业布局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开发式的循环还是闭合式的循环,都需要合理布局未来的产业发展。而其实质是原有产业布局的调整,这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

对黑龙江省而言,关键的问题是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问题。黑龙江省原来的产业分布区位特点鲜明,资源禀赋的差异明显,煤炭主要集中于煤城,如七台河市、鸡西市、双鸭山市等;石油主要分布在大庆市;森林以大小兴安岭为代表,三江平原则以农作物为主,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各地区专注于发展依托本地区资源优势的产业,造成了产业项目单一,使资源型城市缺乏发展后劲。而且一直以工业为主导,第一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失衡。这种产业布局特点不利于循环经济倡导的产业链的构建,不利于构建相互依托,互为利用的格局。因此很难形成循环链,或者为循环链的构建增加了难度和成本。致使目前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在企业内部运行,无法在园区和更广泛区域内开展,规模较小,很容易导致循环链的缺失或断裂。

1.4 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不够,投入不足

发展循环经济不但要求具有先进的理念,而且要求具备先进的技术。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3R原则的体现,而这些原则的充分体现完全依赖于先进技术,无论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还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完全实现。

目前,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瓶颈是人才储备不足、技术研发力度不够、研发投入水平不高。并且很多先进技术没有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构建循环链所需要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技术尚不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黑龙江省循环经济的发展

2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2.1 以绿色消费促进循环经济观念的建立

如果说科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保障,那么绿色消费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绿色消费观念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它统领着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观念的转变不仅需要公民自我意识的觉醒,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外来的强制力量的作用。它从自觉到自发都需要在制度层面上进行设计。

首先应大力倡导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制定鼓励政策,如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通过提倡对再生产品的消费,引导企业的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过度的能源消耗。在全社会树立厉行节约、修旧利废、减少浪费的绿色生活方式,例如在居民区开设规范的旧物市场、进行垃圾分类等。通过长时间的坚持,绿色消费就会成为人们自发的行为。其次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把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的产品优先列入采购计划,对那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品实行禁入政策。再次是建立绿色产品认证制度。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建立健全认证体系。不断细化认证产品种类,完善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环保标志产品、绿色和有机标志食品等产品标识制度,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2.2 以市场机制的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战略,但却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引导。以市场机制引导循环经济体制的建立,就是要通过调控市场价格引导供求走向、调整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方式,使经济运行踏上发展循环经济的轨道。

一是加大对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引导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设立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财政上的支持,因此必须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推动,使社会资金向循环经济领域集聚,形成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入机制。三是增加对静脉产业的投入,对致力于废旧物资再生利用、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污水资源化产业发展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四是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对绿色消费行为进行价格补贴。五是支持循环经济项目申请银行信贷和国家专项资金,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同时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积极利用世行、亚行、亚投行、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以及各国政府的贷款或赠款。六是对新兴产业,认真贯彻和实行清洁生产的原则。

2.3 以梯度推进战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科学布局

梯度推进战略是根据地区的经济条件、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的供给状况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发达地区先发展欠发达地区后发展或不发展[3]。

按照梯度推进战略的设计理念,对于欠发达地区,一是应该以减量化为原则,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减量排放废弃物(液)为目的,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如煤炭企业、钢铁企业。二是对于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且关乎民生的资源与能源新需求量的增加,应该以减少新污染的产生、且高效利用为原则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欠发达地区一般处于工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最容易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因此在合理布局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首先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制度约束的方式要求产业政策制定者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产业布局和科学调整。

对于中等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因此一方面要更严格的实行减量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应在减量化的基础上。倡导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废弃物和垃圾的分拣和回收利用程度。尽量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为切入点,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重构未来产业。对于黑龙江省而言,就是加强电力、冶金、石油石化、建材、焦化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治理;加强有机废气污染治理;加强对污水、污泥、垃圾的处理。建立污染物的回收利用机制。

对于发达地区,则应以工业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在工业部门内部、农业与工业之间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循环链条,使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形成清洁生产模式。利用先进技术,构建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链。

2.4 以技术提升和研发成果转化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一定是以循环链的构建为前提的,没有循环链的搭建,就不可能形成循环。但这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因为当循环链的设计延伸到某一环节时,由于技术的原因,无法完成这一环节过度,因此而断掉了。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重视技术提升和研发成果的转化。一是提升清洁生产技术。实现清洁生产的技术是进行无废、少废生产的技术,而清洁生产是在源头上实现对资源的减量化和高效利用。二是提升废物利用技术。若想解决循环链成功搭建的难题,就必须首先掌握废物利用的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是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产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三是提升污染治理技术。解决最后的废物问题和环境的保护问题,它降低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其实质还是废物的资源化问题。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利用资源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资源回收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