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8-01-24纪锴刘慧王蓓蓓赵连礼陈新焰

中国全科医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血钠低钠血症皮质醇

纪锴,刘慧,王蓓蓓,赵连礼,陈新焰*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是指某些病理情况下内源性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又称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持续不恰当分泌或活性增强,增加了肾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导致体内水分过多、尿钠排泄增多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SCHWARTZ等[2]在1957年首次报道了支气管肺癌患者合并SIADH的病例,因此又称为Schwartz-Batter综合征。SIADH起病较为隐匿,无特异症状,多继发于其他疾病。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漏诊、误诊,对该病的报道也较少。本文分析了近期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3例SIADH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以期为SIADH患者的确诊及治疗提供借鉴。

1 病例简介

患者1,男,79岁,因“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半月,足部破溃3 d”于2017-07-11入本院,患者半个月前出现反应迟钝、行动缓慢,3 d前因泡脚出现足部破溃,遂来本院就诊。既往“结肠癌”术后11年,“高血压”病史5年,入院前未服用降压药物。2014年因“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服用“优甲乐”(50 mg/次,1次/d)。患者1年前查血钠120 mmol/L,近1年血钠波动在120~130 mmol/L。入院查体:体温36.4 ℃,脉搏103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8/71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精神差,心率103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哮鸣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右足第三、四趾及足背有5 cm×6 cm表浅皮肤破损,少量分泌物,皮温稍高。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示:生化常规:血钠122 mmol/L(参考范围:135~145 mmol/L),血钾3.2 mmol/L(参考范围:3.5~5.5 mmol/L),血氯86 mmol/L(参考范围:96~106 mmol/L);葡萄糖4.9 mmol/L(参考范围:2.9~6.1 mmol/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4×109/L〔参考范围:(3.5~9.5)×109/L〕,中性粒细胞分数0.69(参考范围:0.40~0.75),血红蛋白112 g/L(参考范围:130~175 g/L);肝功能:血清清蛋白39 g/L(参考范围:40~55 g/L),其余肝功能指标未见异常;肾功能:肌酐55 μmol/L(参考范围:53~123 μmol/L),尿酸 82 μmol/L(参考范围:149~416 μmol/L);皮质醇(0:00)25.57 μg/gl(参考范围:0~6.72 μg/gl),皮质醇(8:00)22.21 μg/gl(参考范围:4.26~24.85 μg/gl),皮质醇(16:00)31.29 μg/gl(参考范围:2.90~17.30 μg/g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7.43 ng/L(参考范围7.20~63.40 ng/L);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01 pmol/L(参考范围:3.28~6.47 pmol/L),游离甲状腺素7.74 pmol/L(参考范围:7.64~16.03 pmol/L),促甲状腺激素4.49 mU/L(参考范围:0.49~4.91 mU/L);尿钠121 mmol/L,24 h尿钠13.0 g(参考范围:3.0~5.0 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段改变;胸腹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处右侧壁病变,较前范围增大,密度减低,小肠不全梗阻,肝右叶点状钙化,脾内点状钙化,前列腺钙化;垂体磁共振成像未见异常;颅脑磁共振成像示:脑软化灶,脑缺血脱髓鞘改变。诊断:(1)SIADH,(2)低钾血症,(3)下肢皮肤感染,(4)高血压,(5)缺血性脑血管病,(6)结肠肿瘤,(7)肠梗阻,(8)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3%氯化钠溶液600 ml补钠,限水(1 000 ml),第2天血钠升至125 mmol/L。2017-07-13出现高热,停止限水,停止3%氯化钠溶液补钠,改为0.9%氯化钠溶液补液,给予左氧氟沙星(0.5 g/次,1次/d,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 g/次,3次/d,静脉滴注)抗感染,控温毯降温。2017-07-17出现肠梗阻,给予禁食、灌肠、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患者发热期间血钠最高升至145 mmol/L。2017-07-29体温恢复正常,肠梗阻缓解,因不能耐受限水,每日补3%氯化钠溶液400 ml,血钠降至129 mmol/L。考虑患者为SIADH,给予托伐普坦(3.75 mg/次,1次/d,口服),血钠逐渐升至132 mmol/L,好转出院。院外患者应用托伐普坦(3.75 mg/次,1次/d,口服)治疗,随访2个月血钠维持在130~135 mmol/L。

患者2,男,75岁,因“反复乏力、食欲不振3年,加重伴发热10 d”于2017-08-22入本院,既往“阵发性心房颤动”5年。患者近2年来每年7、8月份均有乏力、食欲不振症状10余天,可自行缓解。2017-07-27在外院查血钠128 mmol/L。10 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 ℃,伴有咳嗽、咳痰,咳白色黏液痰,自行服用“地塞米松、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欠佳。2017-08-21在外院查血钠112 mmol/L,颅脑磁共振成像示:左侧侧脑室旁脑缺血梗死灶。于当地医院给予静脉补钠,3~10 g/d,血钠波动在110~120 mmol/L,遂来本院就诊。入院时查体:体温38.8 ℃,脉搏78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6/73 mm Hg,一般状况差,精神萎靡,查体不合作,心肺、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Babinski征阴性。

入院后完善检查:生化常规:血钠116 mmol/L,血钾3.7 mmol/L,血氯84 mmol/L;葡萄糖5.1 mmol/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9×109/L,中性粒细胞分数0.63,血红蛋白135 g/L;肝功能:血清清蛋白34 g/L,其余肝功能指标未见异常;肾功能:肌酐 38 μmol/L,尿酸 49 μmol/L;皮质醇(0:00)15.02 μg/gl,皮质醇(8:00)27.71 μg/gl,皮质醇(16:00)32.78 μg/g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3.29 ng/L;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07 pmol/L,游离甲状腺素15.91 pmol/L,促甲状腺激素0.72 mU/L;尿钠101 mmol/L,24 h尿钠9.0 g;胸腹部CT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双肺下叶后基底段外压性不张,主动脉瓣钙化,升主动脉扩张,腹腔少量积液,膀胱结石,肝右后下段囊肿,前列腺点状钙化。脑部磁共振成像示:脑白质缺血性脱髓鞘改变。诊断:(1)SIADH,(2)低钠血症,(3)急性支气管炎,(4)缺血性脑血管病,(5)阵发性心房颤动,(6)帕金森综合征。

治疗经过:给予3%氯化钠溶液600 ml每日静脉滴注补钠,抗感染、退热、雾化排痰。患者血钠升至120 mmol/L左右。患者不能耐受限水,加用托伐普坦7.50 mg/d,血钠逐渐升至126 mmol/L,2017-08-25开始出现下颌、舌、双上肢不自主颤动,肌张力增高。其后多次发生剧烈震颤。经神经内科会诊后考虑帕金森综合征,加用多巴丝肼后症状缓解。出院时托伐普坦7.50 mg/d,盐胶囊3 g/d,血钠维持在130 mmol/L。

患者3,男,64岁,因“食欲不振、乏力2年,加重1周”入本院。患者2015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在本院保健科住院治疗,当时血钠117 mmol/L,经补钠治疗,血钠正常后出院。2016年8月患者再次出现食欲不振、乏力,于2016-08-05就诊于本科门诊,查电解质示:血钠120 mmol/L,血钾4.5 mmol/L,血氯88 mmol/L,葡萄糖5.9 mmol/L,门诊以“电解质紊乱”收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9×109/L,中性粒细胞分数0.88,血红蛋白153 g/L。甲状腺功能、大便常规、内毒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肿瘤标志物正常。患者入院后每天补充氯化钠12~18 g,多次复查血钠无明显上升(在120 mmol/L左右)。2016-08-09晨起复查血钠124 mmol/L,24 h尿钠7.3 g。自2016-08-07下午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39 ℃。多次给予吲哚美辛栓、地塞米松,退热效果不佳。多次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结核杆菌为阴性。呼吸道支原体抗体IgM弱阳性,巨细胞病毒IgG增高。给予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2016-08-08查胸腹部CT示:右侧叶间胸膜局限性增厚,脾脏增大,左肾囊肿,前列腺钙化。查胸部增强CT示:主支气管右后壁高密度消失,考虑痰栓。双肺间质性改变,双侧胸腔积液,脾大。痰培养示:白假丝酵母菌,半定量2+。请呼吸科会诊后改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口服氟康唑,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血钠逐渐升至130 mmol/L,食欲不振、乏力较前明显减轻。患者于2016-08-22出院。

患者出院后每个月复查血钠均在130~135 mmol/L。2017年6月连续两次查血钠在126~130 mmol/L。于2017年7月初再次出现乏力、食欲不振,2017-07-06在本院门诊查血钠126 mmol/L收入本院中医科。2017-07-06查24 h尿钠3.9 g。中医科给予间断性补钠,补钠当天可补充3%氯化钠溶液6 g,血钠维持在127~131 mmol/L。2017-07-12出现低热,体温达37.2 ℃。查血常规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经本科会诊后于2017-07-13下午转入本科。转本科后查体:心脏听诊未见明显异常。双肺中下野可闻及啰音,双下肢无水肿。患者偶有咳嗽、咳痰,痰为白色稀痰。入科后给予美洛西林抗感染。患者体温波动在37.0~38.3 ℃。完善皮质醇节律示:皮质醇(0:00)22.34 μg/gl,皮质醇(8:00)24.44 μg/gl,皮质醇(16:00)20.12 μg/g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5.06 ng/L。肾功能:肌酐48 μmol/L,尿酸109 μ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

治疗经过:患者转入本科后体温波动在37.0~37.8 ℃,给予托伐普坦3.75 mg/d治疗,停止补钠后血钠维持在130 mmol/L,体温正常后出院。院外随访2个月,血钠均在130 mmol/L以上。

2 讨论

本组3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行动迟缓与意识改变。入院后急查血钠低于135 mmol/L可明确低钠血症的诊断。在临床中遇到低钠血症的患者,明确病因很重要。低钠血症主要包括低渗性低钠血症、等渗性低钠血症与高渗性低钠血症。血浆渗透压(mOsm/kg·H2O)=2〔钠离子(mmol/L)+钾离子(mmol/L)〕+血糖(mmol/L)[3]。经计算,3例患者血浆渗透压均<270 mOsm/kg·H2O,考虑为低渗性低钠血症。低渗性低钠血症又包括低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与等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的容量评估主要通过查体和询问病史进行。低容量性低钠血症通常出现皮肤干燥、无弹性、眼窝下陷、血压下降等。病史方面主要是体液丢失病史(呕吐、腹泻、烧伤、胰腺炎、创伤等)或应用利尿剂等药物以及肾脏病史。高容量性低钠血症主要表现为水肿,包括四肢、颜面水肿,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既往可能有肝硬化、心力衰竭等病史。3例患者经问诊均无体液丢失、利尿剂使用、肝硬化、心力衰竭等病史,查体无高容量或低容量表现,考虑为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等容量性低钠血症主要由糖皮质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SIADH、精神性烦渴引起[4-6]。本组3例患者皮质醇激素、甲状腺激素均无低下情况,无精神性烦渴病史,最终诊断为:SIADH。同时患者尿钠>30 mmol/L,血清尿酸低于参考范围也证实了诊断。

SIADH常为排除性诊断,故临床常出现漏诊、误诊,其发病率并不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SIADH常见病因包括恶性肿瘤、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或其他,其中恶性肿瘤包括肺小细胞癌、支气管类癌、间皮瘤、口咽部肿瘤、胃肠道肿瘤、生殖泌尿系统肿瘤、肉瘤、淋巴瘤、白血病等;肺部疾病包括肺部感染、肺结核、肺囊性纤维化、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不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血管性或颅内占位等;药物包括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抗抑郁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外源性血压升压素类似物(去氨加压素)、甲苯磺丁脲(卡马西平或环磷酰胺)、溴隐亭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其他包括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特发性、术后疼痛、麻醉、应激等[7-9]。

本文病例1患者SIADH考虑与结肠癌、慢性支气管炎有关。病例2、病例3患者未发现明显病因,存在每年7~8月份症状明显,考虑天气炎热,经汗液排钠增多,造成血钠进一步下降,从而引发临床症状加重,但还需进一步随访探明原因。3例患者在入院时或入院后均出现发热,且抗感染治疗效果差,发热原因不明确。发热考虑是低钠血症导致患者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易发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也可能是低钠血症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所致,今后还需进一步总结观察。

关于SIADH的治疗,目前主要有3种方法[7],(1)补钠,静脉或口服补钠,对于严重低钠血症应立即开始静脉补钠。每日血钠升高的速度为4~8 mmol/L,24 h<10 mmol/L,48 h<18 mmol/L,72 h<20 mmol/L,直至血钠水平达到130 mmol/L。血钠纠正幅度过快过大,可导致神经渗透性脱髓鞘[10]。(2)限制入量,对轻中度患者限制液体量是最常用、最佳及危害最少的一线治疗,在限制入量期间,密切监测血钠水平(1次/4~6 h),直至血钠水平稳定在>125 mmol/L,其后缓慢升高血钠以防纠正过度。如果患者限制入量24~48 h后血钠水平无升高,或不能耐受限制入量治疗,应给予药物治疗。(3)目前更多应用普坦类药物(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治疗[11],患者在最初24~48 h血钠水平可迅速升高,此时无须限制入量,本组2例患者入院后先予以静脉补钠治疗,由于不能耐受限制入量治疗,均给予托伐普坦治疗,剂量在3.75~7.50 mg/d,出院随访血钠维持在130 mmol/L。

通过这3例患者,可以总结出SIADH的基本诊疗过程:(1)确诊低钠血症;(2)计算渗透压,确诊低渗性低钠血症;(3)尿酸水平低,尿钠>30 mmol/L,经常>100 mmol/L;(4)排除甲状腺功能不全、肾上腺功能低下、精神性烦渴等疾病后强烈提示SIADH。可给予补钠、限制入量、普坦类药物等治疗。诊断SIADH后还需寻找原因,包括了解详细药物史,发现恶性肿瘤的症状和体征,颅脑、胸部磁共振成像和CT检查等。

综上所述,引起SIADH的原因较多,其发病率并不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作为全科医生,要做到“全”,从症状入手,仔细询问病史,尽可能了解以往的血钠水平。病史和体格检查可提供可能存在的疾病、医疗情况,逐一分析,不漏掉蛛丝马迹。对该病进行鉴别诊断并及时治疗,以免漏诊、误诊。

作者贡献:王蓓蓓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赵连礼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纪锴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纪锴、刘慧负责撰写论文;陈新焰进行论文的修订;赵连礼、陈新焰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血钠低钠血症皮质醇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血钠水平对30 d内死亡率的影响
血钠波动值在预警院内死亡中的价值
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低钠血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低钠血症该如何治疗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