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

2018-01-23胡德海徐召会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4期
关键词:品德动画创设

胡德海 徐召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执行者和学生们的指导者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许多小学的品德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不但不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对品德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没有贯彻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学生与教师缺乏沟通和交流,这对教学是十分不利的。

利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措施

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还不成熟,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采取的平铺直叙的形式不能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无法深入体会。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直观的内容,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情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学环境更加融洽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喜好,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影视剧的特点创设视频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二十年居民生活的比较》、《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吃穿住话古今》等内容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纪录片,通过这些记录历史的影像,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变化。另一方面,利用图片创设情境,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江山多娇》、《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等内容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和地球面临的危机的图片,把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和老师共同学习和交流。

借助信息技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基本立足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作用。为此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课堂中可以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置一个当堂小测,然后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同时老师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带有动画效果和音效的练习题,当学生回答正确时,会有表扬的声音,学生回答错误时有鼓励的声音。通过有趣的动画和声音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事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社会文明大家谈》一课时,老师给学生播放学生们在学校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扔口香糖等图片,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现象吗?你们有过这样的行为吗?”通过学生们熟悉的场景和事例,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积极讨论这样的现象对整个社会有什么影响以及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认知。小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认识不完善,因此在小学阶段增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小学品德老师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抵御诱惑、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老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画“会变的价格”,然后让学生讨论通过动画得到了哪些启示,从而引出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购物时机和场所的道理。然后为学生播放“购物”的动画,让学生通过动画提升自己辨别商品的优劣、真伪的能力,同时要教给学生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为学生展现知识,开拓眼界,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相融合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中心小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动画创设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我是动画迷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