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意义

2018-01-23孙运增王凯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孙运增 王凯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源泉,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方式具有重要影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容融入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外语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和弘扬。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和见证,是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人提供精神食粮和力量源泉。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却面临现代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侵蚀,产生对原有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怀疑,深受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困惑,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严峻形势。同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也同样受到多样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已经受到关注,成为共识。

我国学习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重要位置。外语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了解语言所在国家的文化,他们在具有当代大学生开放活跃、主体意识突出等共同特点的同时,又有其自身群体所独有的特征。因此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针对该群体的特点而有的放矢进行。

一、外语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我国开设外语类专业的高校众多,外语专业大学生群体庞大。受所学语言和学习环境的多种因素影响,外语专业大学生在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文化认知等方面与其他专业大学生存在差异和不同。把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特点,熟悉外语专业学生对中化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认同现状,能够更好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代外语专业大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

1、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思想

外语专业学生以文科类学生为主,普遍具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较理工科学生思维活跃、思想丰富的特点。同时,外语专业学生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接受和面对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知识与氛围,他们对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明显大于其他专业大学生。我国主要外语学习者以学习英语、日语、韩语等发达国家语言为主,同时发达国家又常常是新兴事物和新文化思想的起源地,学习外语的同时必然接触到这些新思想和新文化,或多或少接受不同于以往的思想观念。

2、女生多,传统文化兴趣不浓厚

外语专业的大学生群体中女生所占比例相当大,甚至个别班级出现全是女生的现象。女生心思细腻,喜欢追求潮流事物,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将更多时间和注意力投入到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相对男生来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够浓厚,再加上日常学习外语专业,接触到的传统文化熏陶相较其他专业大学生更少。不仅是外语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淡薄,而是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被娱乐文化、网络文化包围,而传统文化往往很难达到大学生接触的范围内,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接触文化的过程中正在被边缘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力正在式微,这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

3、思想多元,受所学语言国家文化影响较大

中西方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历史发展决定了中西方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以及民族精神核心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以重义、整体、爱家报国为本位,而西方国家则注重契约精神、个人主义、宗教情怀等。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正是在此阶段开始独立思考、探索真理和本质,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间接接受到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从而道德规范标准悄然发生转移,个人主义思想成为主导,怀疑以前接受的传统思想观点和理想信念。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思想教育,错误的思想将会占据主导地位。

针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该群体特点,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意义,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渠道。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意义

外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的使者,肩负传递不同文明和文化交流的重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深厚文化基础是外语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力量源泉,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养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外语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让外语专业学生成为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交流使者和形象代言人。

1、有利于外语专业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外语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对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出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困惑和偏离,甚至会怀疑已有的价值观念。这种现象不仅只存在于外语专业大学生群体,而是广泛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难点。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是有效途径也是必然趋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视伦理与道德,追求和谐与统一,着重培养理性和人文素养,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诸多思想和哲理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考。尤其对外语专业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形成符合国家和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规范,才会正确对待外语学习和外国文化思想的冲击和影响。endprint

2、有利于外语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智慧结晶,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精神来源。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深刻了解本民族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主动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外语专业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机会更少,而接触国外文化更多,更容易在文化认同方面产生疑惑和偏差。通过对外语专业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外语专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接受,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唤醒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文化自信通常又能够支撑起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当代大学生高度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持民族文化自信,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3、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推广

作为学习他国语言的外语专业学生,不管是毕业后从事与外语相关的工作,还是在学习期间留学出国,外语专业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涉外事务都比其他专业学生机会更多。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交往的不断深入,对外贸易和参与国际交流工作已经越来越频繁,外语人才的工作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他们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成就和中国形象的重要力量,是传播和推广中华文化的载体和窗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外语工作者在国际舞台上平等交流沟通的基础和倚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外语工作者培养的前提和要求。外语专业学生形成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在未来的对外交往工作中才会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身边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熟悉中华文化,担负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广泛得到认可和重视,也在不断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适合外语专业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在实践融入过程中不管是途径方式还是预想效果都难以达到要求。高校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较少,传统文化重要性认识较弱,传统文化校园氛围不够浓厚,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乏味,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压力大,接触的传统文化机会少,这些都阻碍了当代大学生接受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探索适合外语专业学生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形成课堂与课下相配套的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让大学生乐于并主动接受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

【参考文献】

[1] 段汝和.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引导对策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

[2] 钱俊妮.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J].现代交际,2016.

[3] 劉玉凤,王洪波.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博弈下的外语类大学生价值观念重构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5.

[4] 刘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6.

[5] 张师帅.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

【作者简介】

孙运增(1990-)男,山东临沂人,郑州大学毕业,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