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花秋月

2018-01-23付晓祺

壹读 2018年7期

付晓祺

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诗,人人耳熟能详。里面的故事,太美,太美。

初见,是在江南。杏花烟雨,草长莺飞,春花软柳。一场美丽的烟花将要绽放。

他出游,信马由缰,寻花访柳。他腻了丝竹空篌,乏了伏案编书,想寻求另一番生活体验。

信步漫游,渴了。正好迎风送来茶香,他信步走到茶坊,就这样,遇见了她。她是当垆卖茶的女子,粗衣素面,却难掩天生丽质。云鬟乌黑,面若桃花,浅笑盈盈,轻捧茶盏。他未饮,心便醉了。

相逢却似曾相识,未曾相识已相思。

你看,那烟花正在头顶肆意美丽地绽放。

从此,他的身边,常有了她陪伴的倩影。他伏案苦读,她为他奉上香茗;他疲乏困倦,她为她轻弹吟唱。他的内心,欣悦,愉快。他说,有慧如相伴,何用妻妾成群?

她的明眸,却有难以遮掩的忧伤。你情我愿,该是多美的爱情。只是,聪慧的她,太过明白,他是太子,而自己,却是庶民。身份地位的悬殊,宗教礼法的束缚,由不得她去天真,容不下她的念想。

《文选》编定工作圆满告结,他要回京了。临行前,他对她信誓旦旦,发誓定会回来将她迎娶。她将一双红豆送予他,望他见豆思人。

他要娶她,遭致的责难可想而知。森严的教法面前,你是太子,又若何?

当他再来,她已相思成疾。他悲伤,却没有流泪。亲手栽下两棵红豆,黯然回京。回京后一病不起,数月,薨然辞世。

他去寻她了吧。另一个世界,没有哀伤与分离,他与她,或许能幸福的日夜厮守。

数百年后,两株红豆树,树干合二为一,上枝仍分为二。

三月花

近来喜欢上了纳兰的词,爱他的清冷幽婉,爱他的情深哀怨。

这个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男子,有着显赫的地位和身份。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自己又是康熙的近侍,多次扈从圣驾前往边塞。然而,他被人记得,都不是因为这些,是因为他横绝一代的词章对情执着的追寻。

纳兰能成为清代第一词人,不仅因他天资聪慧,博通经史,还与他的性情有很大的关系。虽有高贵的家世,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从不似当时的满清纨绔子弟般骄奢淫靡。纳兰《饮水词》中的名篇《采桑子·塞上咏雪花》是他对自己理想和追求的诠释——“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身为圣上的宠臣近侍,看惯了官场的相互倾轧,他深谙自己的位置与处境,不过是皇帝面前用来锦上添花的才俊标本,而绝对成不了一个实干家。满腹才华,壮志蜷曲难伸。正因如此,他弃绝了富贵之心,登龙之意,不爱牡丹,却迷恋雪花。他爱的是冷处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洁,是灵魂的自由不羁。雪花的干脆洁烈,许是纳兰最钦羡的,不想自己,即使心中别有根芽,也不得不伪装成为世人所接受的富贵花。

事业上的不得志使纳兰更执着于对情的追寻,在他的词章中,无怨无悔地倾诉着对爱情的执着,对友情的坚定。

纳兰的三百余首词,以爱情和悼亡词最为哀婉凄绝。“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倘若你如皎月照我余生,我亦可不畏严寒,不辞辛苦,飞到冰冷的月宫为你温暖身体。这是何等精彩的情语呵!情至所终,至死不渝的爱情在他的笔下显得如此动人心魄。

纳兰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给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亦成就了他辉煌的词章。“稳耐风波始愿从”是对爱的忠贞,“谁怜辛苦东阳瘦”是因思念而起,“当时只道是寻常”是在情爱往事中翻转轮回多次后的沉着寂静……纳兰词中的妙语好句若星河般璀璨斑斓,全是对情与爱的诉说与追寻。

爱情,是纳兰最坚定的支持与依靠,一旦失去它,他绽放的生命姿态就慢慢萎谢。妻子卢氏死后,纳兰的悼亡词破空而起,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他晚期创作的光华。一首首悼亡词,皆凄凉哀绝,让人不忍卒读。青衫泪尽,还不回已逝之人,沁入血骨、纠缠身心的,是超越生死的人生最大的不完满。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寒疾溘然长逝,年仅三十一岁。在其后的三百余年里,“家家争唱《饮水词》”,可是,“纳兰心事谁人知”?看得见开始,猜不到结局——他的一生,恰如三月的花。

犹记初读苏子的《江城子》,心内凄惶、悲凉。那该是第一次接触悼亡词吧,字字句句如杜鹃啼血,让人不忍再多读几回。“十年生死两茫茫”,将凄惶扩大到无尽,将悲凉之意深深蔓延。

而今重读,却没有了昔日那份刻骨铭心的感觉。诚然,苏子开了悼亡词的先河,《江城子》确属悼亡佳作,只是,不得不承认,当苏轼对着万顷松涛,一座孤坟慷慨一番后,他的身边有新人随身在侧,如此,我总觉得这般凄惶之感有做作的意味。

还是喜欢容若的悼亡词。诚然,卢氏死后,容若也续娶,但他的悼亡显然比苏子投入。

“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

禅院枯坐,梵语禅音间,前尘往事翻上心头,秋风秋雨消磨中,我反复思量,总觉这一生的机遇似真似假。

未梦已先已疑,词到,意到。然而,词未尽,意也未尽。

你的离去,让我的心花衰败零落。

悼亡,是一种追念。未梦已先疑,可知用情之深。容若确实是个痴情男子,只是,他的幡然醒悟,却在伊人长逝之后,犹如花期错落,终留人遗憾,让人怅然。

事实上,卢氏何尝不深情?她仰慕他,追寻他,亦有清醒的自知。他身份高贵,心事迷离,是她所不明的男子,她无法获得他的全部,但是却义无反顾,决意爱他。选择忍耐,选择包容,甘心用自己的青春做陪祭,爱得如此沉默。

可惜,这一切,他明白得太迟,太迟。

总是在想,卢氏在九泉之下应当含笑。一首首悼亡之作,似一股股泪泉,点点滴滴全是容若的情意。有一个男人如此牵念,那薄命的遗憾终可以在他的泪水和思念中得到慰藉。

他欠她的,总会用她不自知的方式得以偿还。

芙蓉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对女子红颜薄命的喟叹真是精辟。

红颜最抵不住时光的雕琢。妩媚动人的青葱岁月,毕竟是短暂的。当时光消逝,青春不再,又有多少女子能够如年少时般被恩宠?

这是古代女子的悲哀,更是深深宫廷里,多少宫女、妃子的幽怨。她们哀怨,却无力改变。这似乎是宿命,难于逃脱,万劫不复。

她们不懂得“以色事君者短,以才事君者长”。

武则天是幸运的,能最终成为一代天后,缘于她的勤奋好学,知道才色并重去事君。

说她幸运,更要提徐惠的聪明。是她的一番话让武则天有醍醐灌顶之感,给了她重要的启示,亦成就了她日后的地位。

宫女的等待与失落,妃子的期盼与失宠,都应验了这个道理。天子是何许人也?你如何奢望他一生只爱你一个?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以才事君者长。这个道理现代依然适用。女子要让自己成为他生命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必须要有思想和心灵的共鸣。否则,他会累会厌倦。

金屋藏娇,或许也因这。她希冀他只爱他一个,却,忘了,他最不可能做到的就是这。而她,只有色,却无才。面对他的变心,更是看不开,这是她的致命弱点。

心如覆水。

想与一个人白头偕老共度一生,这愿望简单质朴。只是,有时,很难如愿以偿。努力过,依旧失败了,那就选择放手。那,未尝不是爱。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为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为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看着这绿色上衣,绿衣里面衬黄里。我心中的忧伤啊,生命为何就停止?看这些绿色衣服,绿衣配黄色裳衣。我心中的忧伤啊,人生为何会停息?看这绿衣上刺绣,是你惊心置办。我之所以思你,是为避免再过失。穿着这葛布衣服,心比寒风更凄哀。我之所以思你,实是我心占满你。

一首哀伤却美丽的悼亡诗。

若是今天的男子,念想他的亡妻,他可能会点支烟,静坐哀思。好在,那是先秦的男子,他的真情流露,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余音婉转,真切质朴,今天读来,依旧那般风姿绰约。

我翻找旧衣,睹物思人,看到你生前为我缝制的衣物,针针线线,细细密密,不禁悲从中来。那忧伤,绵长,难解,浓得化不开。

我的妻,是你,让我避免了多少过失。现在,我身穿你为我缝制的粗衣,我的心境却是凄凉哀切的。我的内心,充盈着对你的追思。

情真意切的悼亡之作,朴实而耐品,忧伤却不失美丽。他对她的追忆,是在寻求精神的依靠,心灵的慰藉。他的情,是恳切的。

诗三百,中国诗歌之源头。无论是什么题材的诗作,回溯到诗经,总能寻到它的影子。

《绿衣》之后,潘岳,苏轼,纳兰……他们都用心血为故去的亲人写下一首首感人至深的悼亡之作。

只是,物是人非,斯人已逝。这如杜鹃泣血的文字,在现实面前,难免显出几分苍白。

思念。我已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将你表述。

祈愿,我的思念,是河里的小鱼,万水千山,你是逆流之上的泉眼。

红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一想到他,脑海里自然地迸出好几句他的诗作。他的诗作,浓而不艳,媚而不俗,一直都很喜欢。

时逢晚唐,有才却终不得志,一生潦倒。而所作之诗,却少受个人机遇的影响,鲜有末世悲凉之意,反显绮丽轻灵,颇有开元遗风,实属难得。

他的情诗,在唐代可堪称一绝。继承了诗鬼李贺奇幻象征的手法,有诗圣杜甫的精严顿挫,亦有诗仙李白的飘逸潇洒。

他,本就是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他的诗,字字句句,皆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时而清丽,时而浓艳;时而亮烈,时而哀伤。但无论如何,都让我爱不释手。

以爱情诗著称于晚唐,他的感情经历,生命过往,想必是色彩斑斓的。

相传义山对自己的初恋有着刻骨铭心的追忆与思恋,这,正好成就了他一首首为后世称道的爱情杰作。

他上山学道,邂逅年轻貌美的宫女宋氏。道心未成,爱情却不期而至。两颗年轻的心,双双坠入情河。爱的烟花,有时候,只需要瞬间,就能绽放。

心灵的碰撞,身体的契合。他与她,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如胶似膝,难舍难分。男女之爱,像春草埋根,一旦遇上春风,想不兴盛发芽都难。

人,一旦爱了,都想就此停留,沉沦。谁,不愿留住,美妙的良辰美景。

星河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相聚时短暂,欢愉是瞬间。当良辰已逝,他和她,迎来的是别离。爱的情欲,换来的是礼法的不容。他们,是永远的别离。

爱情,是在一场相遇之后,欲说还休的沉默、思君不见的寂寞。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面对曾经刻骨铭心的挚爱,他有过多少喟叹。这其中,有几许追思,有几许怀恋,我们,又有谁全能猜透。不是么?《锦瑟》的诗意那般轻灵深远,意蕴那般迷离难解。你要怀着怎样的心思去揣度,都是不为过的。

我的爱人呵,你回到宫中,是否也像嫦娥一样,会感到深冷寂寞。或许,在那里,平安的,寂寂终老,已属幸运,该知足了。

良辰美景,空留一地清辉。正如我的思念,清清冷冷。一夜芙蓉,红泪如血。这,是我们爱的最后印记。

告别爱情,我仍希望,你一切安好。

相逢

脑海里一直想着《钗头凤》,一直想着陆游,唐婉,沈园。美丽凄楚的故事,至死不渝的爱情。

这让我很容易想到陈奕迅的《十年》。十年,仿佛是个魔咒般的数字,时过境迁,十年里,改变了多少,未曾改变的又是多少?

十年前,他以一只小小的凤钗将她迎娶,那凤嘴虽小,却以为能够衔接一生一世的爱情。

真的以为一夕相拥而眠,就能够终生厮守。日日与你耳鬓厮磨,谈诗论赋,爱的良辰美景在指尖轻轻流淌。有你这样兰心蕙质的妻,我为何定要去追逐那遥不可得的功名利禄呢?彼时的他,定有“得妻如此,夫复何求”的感叹吧!

偏偏生在南宋这样的时代,他与她的恩爱遭致母亲的干涉。一来她不能生育,无子在古代是大不孝啊!二来他沉湎于儿女情长,耽误了仕途。陆游,只允许你做国家的栋梁,容不得你做温柔富贵乡里的宝玉。

原本属于两个人的情爱,添入了太多的纠葛,复杂,难缠。

他又不能不孝,毕竟礼法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最终,他只能低头,一纸休书休了自己所爱的女人,另娶他人。而她,亦只能嫁做他人妇。

十年后的他游沈园,转身之间,又遇到她了。这是命运的安排?抑或是缘分的使然?

以为过去的一切都风平浪静了,现在又一霎那全倒腾出来,看你如何承受。

相逢无语君应笑,各自春风慰寂寥。

她送过来一杯酒,便退回小轩里与丈夫共进小食。他与她,就隔着几株柳树。只是,往事不堪回首。便纵有千种风情,又与何人说?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写下《钗头凤》,他远走他乡,北上抗金。也许,只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军旅生活,才能让他忘却内心深处那属于江南的温柔隐痛。

一年后,她看见他的词,跟着和了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

她在哀怨中别去。死亡,也许是最轻易的告别。从此,再没有鹊桥暗度,此生此世再不复见。

四十年后,他回归故里,早已两鬓苍苍。伊人何在?伊人已逝!心意相通,却无缘牵手。本应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一错手,便是天远地久,相见无期。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

红荷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读多了诗经的起兴铺成,看惯了义山词的浓艳华丽。偶尔一读朱淑真的词,大有耳目一新之感。词风清新婉丽,感情细腻蕴籍,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犹记那年元夜,花灯旖旎,游人如织,我遇见了你,人生最美丽的邂逅。应着呼唤,我轻轻回头,望见了仪表堂堂,风神俊朗的你。我低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就是这样的邂逅,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月光如水,目光灼灼,元夜的花灯,映照了世间千般景致,亦映照了你我的万般风情。我听见自己的心花在绚丽的绽放,那芬芳,是多么沁人心脾呵!柳稍后的一轮圆月,见证了你我的甜蜜与幸福,亦成为我日后难以泯灭的爱恋与追思。

天真的以为,这美丽的邂逅,这甜蜜的情愫,会天长地久。

又是一年元霄夜,花市依旧灯如昼,可是,你去了哪里?多情渴盼,终不见只言片语。郎君,你为何一去不返?花灯的亮烈映照出我的心灰意冷,你可见,我退却的红妆,苍白的心妍?

从此一别,万里云山,相距甚远。良辰好景虚设,何时西窗共剪?

你去了,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要嫁的,已不是你。

身已嫁,心未移。我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我与他,西湖水干,也是波澜不起。

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亦不能忍受与不爱的人在一起。我勇敢地对封建包办婚姻说了“不”!是的,我选择离婚!

她终于抑郁而死。当生命安睡,那融入血液的悲苦也会过去的。

一枝红荷归南海,这是慈悲普渡。

祈愿你的来生是幸福、快乐的!

落花微雨

我又做梦了,是一个绯色旧梦。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暮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也许,我早已习惯了靠恍惚迷离的幽梦,重拾那些光鲜亮丽的回忆,那些在我的生命中难以忘却的美好的温暖记忆。

小蘋,你可知道,我在梦里有多少回与你相逢。你可知道,我这词作就是为你而写的。

又忆及你我分别的那天了,你破例下楼相送,执手凝噎。那柔软的儿女心事,我岂会不懂。只是,现实让我不得不离开啊!

你站在紫藤花下,茕茕孑立。最无奈的,是那梁间燕子不解人愁,依旧双飞呢喃。

与你的初见,我终身铭刻。你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轻罗衣,娇羞动人,楚楚堪怜。轻弹琴弦,声声弦弦,全是你的相思呵!

明月攀升,光影烛地,彩云般的你,离去了。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别梦醒的一刹,我怅然若失。

小山,小蘋将永远活在你的记忆里。而你,活在我们声声不息的歌吟里。

西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以前读这诗,只觉得苏子把西湖的旖旎风光描摹得恰如其分,不禁暗自叫好。现在才明白,彼时苏子这诗是借景言情,巧妙表达自己初见朝云时的心怀悸动。

那时,苏子在杭州做通判,公务并不繁重。生性洒然的他,常与友人游山玩水,倒也能在杭州的奇山秀水中自寻一番乐趣。一日,他与朋友游船宴饮,遇见了轻盈曼舞的朝云。

她因家境贫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虽年龄尚小,却独具清新洁雅的气质。他初见她,便有似曾相识之感,平静的心湖泛起涟漪,不过,当时的他,只是一笑置之。

舞毕宴饮,他又遇见了她。她已退去妆容,素面朝天。而他的目光,却再也无法从素妆的她上游离开去。

友人看出眉目,让他赋诗一首,他脱口而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呵!这是何等奇妙的句子。现在品来,总觉东坡聪慧机警,能把难以言喻的情愫传达得入木三分。

朝云那时不过十二岁,尚难理解文人们奇妙的文字游戏,被苏子收下,经过悉心调教,最后倒也能变成能歌善吟,会解诗词的如夫人。

苏子被贬谪至惠州,已年过花甲,不复有转运再起之势。他身边的小妾与侍仆纷纷离他而去,唯有朝云,不离不弃,始终追随如一。

山长长,水迢迢,可以想见,一路走来,苏子历经了多少困顿与坎坷,他的心灵亦承受过多少纷扰与不安。值得欣慰的是,他的身边总有朝云的陪伴。苏子,这一路上,你该不是孤独的吧?

爱一个人,是否就当如朝云这般,始终如一,用自己的整个身心对所爱之人?

苏子也不过是性情中人,生性达观,爱妻王弗死后,他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自量,自难忘。他的悼亡之作远比容若的写得大气,是因他明白生死乃人之不可逃避的宿命。而朝云为他付出的一切,他也是心存感激的,只不过,夫妻间的情份,说谢字不是最合适妥当的,他也只有借白乐天的诗句聊以传情。

朝云死后,葬于惠州,未与苏子合墓。但是我想,她不会有怨言的,她的一生,该是知足的。只因为,爱过。

同心莲

对元稹,留下深刻印象是缘于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诗句,一读就能让人记住。

这首著名的《离思》,是元稹在妻子韦丛死后写下的。他怀念爱妻,深情著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喜欢一个人,是真心专一的喜欢。取次花丛懒回顾,他的眼里,只有她一个人的存在。可是,她去了,无声的离开了。他不能随她而去。他暗自吟唱的那阙心曲,戛然而止。

是不是心静如水,青灯枯佛渡余生,用寂寥的一生去寻一个人,才算可贵?

也许他写下这样的诗句时,并没有想那么多。不久,元稹就在江陵纳妾。男子,是不是都比较善于遗忘?

“朝暮共飞还。同心莲叶间。”提了元稹,不得不提这句诗,一段与他有关的情感纠葛。

她有绝色的姿容,过人的才情。不是深闺贵妇,亦不是小家碧玉,是个歌妓。而这样的角色,反让她青史留名,也属一桩幸事。

彼时她已四十六岁,长他十一岁,早已芳华至秋暮。他是监察御史,因久仰盛名,故与之一见。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一见倾心,阅尽无数之后,如获珍宝。她的心意,那般明朗,亦那般急切。历经沧海,终于找到可以寄放余生的安慰所在,这情愫,她无力自控,亦不愿自控。

她已脱离乐籍,他刚逢丧妻。有心嫁娶,亦不为过。明镜映着欢颜,蜀中锦绣山河里的恩爱缠绵,该是极致浪漫的回忆。

只是,名利当前,身不由己。男子总是在驱策中前行。一年后,他离开四川,调回京城。他与她的一段缠绵,如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彼时的馨香,已成缥缈往事。

意如有言,薛涛是个聪明机警的女子,她审时度势,一直能够冷静的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旦确认元稹没有和她共聚百首的可能,她也就不多作纠缠,安然接受这个现实,静静了断这情缘,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只是,再聪明机警的女子,亦只是性情中人。一旦爱了,便是,情不自已。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有多少次,她孑然伫立,粉泪盈盈,有多少次,她眺望长安,望眼欲穿。

只是,万重山水,情何以堪?

相知相爱的最后,是苍凉的背影、无尽的渴盼。明知万劫不复,却义无反顾。

戏写世道人心。一曲古老的《西厢记》,张生与莺莺的爱情娓娓道来。

可有多少人想过,残春的普救寺中,还有另一番爱意,另一段故事。

大历年间,残春,普救寺。

她亦爱上了他。

虽身为莺莺的贴身奴婢,红娘,你依旧有爱的权力。我知道,于张生,你是真的爱了。

只是,这爱,显得太卑微。

更深露重的深夜,她把莺莺送进他怀里,自己守在屋檐下,守住他的爱情堡垒。

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不牵绊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很爱很爱你,只有让你,拥有爱情,我才安心。

我爱你,所以我成全你。

可是,这春夜的风,为何这般寒冷。

你和她关上了房门,却关不上声音。那抑制不住的呻吟和喘息,如海潮般袭来。而我,像一枚被冲刷的贝壳,孤单,寻不到依靠。

你和她如愿以偿,鱼水交欢,酣畅淋漓。我深爱的你,寻到了挚爱,我是不是该祝福你?

可是,我的笑容怎么隐退了?那寂寞,怎么爬上了我的眉梢?

红娘,你的绣花鞋被露水打湿了,你的心肠亦被这春夜撩人的晚风吹皱了。

我懂,我懂你那眉间的孤独,懂你那自咽的苦水。

在爱情里,你,只能做个配角。

你为他和她争取到了爱情,成全了他和她的幸福。

可是,你的爱,却那般凄凉,永远居于次席。

你真是心甘情愿的么?

成全,要做到使多么的难。我知道,你真的做到了。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空山

早就想写她了,却一直苦于表达,对她了解甚少。仿佛是个谜,看不清,猜不透,却一直为之好奇。闲逛博客,偶然就读到了这句子,“尔是空山惆怅客,不惹烟波不倾城”。并非出自名人之手,却是难得的佳句,仿佛是专为她。

姓李,单名一个冶。为后人熟知的,该是她入贞观后所改之名,李季兰,史上有名的才女。

佛家有种说法,人的一生命运会是怎样,在6至8岁时就可初见端倪。宿命,这奇妙的安排,有时不得不信。

那年,她尚稚气未脱,所作之诗已非同寻常:“经时未嫁却,心绪乱纵横。”

少年才气惊了四座,更扰了老父的心,父亲认为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决定将其送入道观,指望靠青灯黄卷收收性子。

只因一句诗,从此开始青灯枯佛渡余生。

玉贞观地处偏远,却有着难得的幽密秀美,文人雅士,墨客骚人时常来访,山情水动之间,不免心驰荡漾。

那年她16岁,人生最美的季节。逃出深灰幽暗的观寺,荡舟清溪之时,她邂逅了最美丽的初恋。

他是隐居在此地名士朱放,她与他一见钟情,登山荡舟,吟诗论道。

妖娆盛开的爱恋之花,亮烈,炫目。

只是,好景不长。不久,朱放被派往江西做官,甜蜜而短暂的爱情亦随之结束。

她何尝不渴盼与他双宿双栖,白头偕老。只是,他再无暇顾及观中美人。

道观生活,时而青灯黄卷聊寂寞,时而又与社会名流频繁交往。史载李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以美貌与才情,她与彼时的文人雅士亦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道观生活中常浮现陆羽,皎然等人的身影,几分斑斓,几分绚烂。

热闹的生活,热闹的人,只是,她的内心,定是寂寞的。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

她的思怨诗,一读就能触人心怀。

皎月洒清辉,高楼孤立耸。她在高楼上拨弄琴弦,那琴声缠绵凄清,越过了飘渺的月色,跨过了湛蓝的大海。

突然,弦断声裂,留下的,只有月华满地。

多么希望用这琴声寄情于心中渴盼的男子,那温暖的胸膛,结实的肩膀,我已等待了许久,许久。这等待,究竟在何时何处?

缠绵纠结的相思,是沁入肺腑的痛,比海更深,比天更远。

梧桐雨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寂静的午后,窗外,阳光斑斓。静下心开始写他们的故事,却想引用温庭筠的《更漏子》来作引子。或许,这样的故事,更适合在寥落的深夜,娓娓道来。

没有月光,亦没有星光。玉炉青烟袅袅,熹微的烛火映着红窗。枕上佳人不施粉黛,愁眉惨淡,鬓发推云,辗转反侧。窗外秋雨细密。这三更时分的细雨,敲打在梧桐叶上,亦敲打在佳人心头。一叶叶,一声声,絮絮如诉。听着那缠绵的雨声,千丝万绪萦上心头。

纵有千丝万绪,她依然辨得清心底最真切的情愫——离情苦。

那感觉,真实,明晰,逼切。

彼时,他是左司郎中,她是侍婢,他宴请宾客时歌舞助兴的姬人。她与他朝夕相随,是他邀月吟风的红颜知己,亦是他起居难离的亲密爱人。虽说只是侍婢,他却对她宠爱有加,甚至为之不婚,她与他,共誓同生同死。

相遇之情,知遇之恩,他待她不薄,她已满足。

两情相悦已属乐事,一个名份,算得了什么,他和她,皆不需要。

他曾说,今生与她想携,终老无憾。

那美丽的誓言,是对月的承诺,她相信。

红颜。薄命。

艳名别武承嗣所知,其与乔知之以金玉为赌注,乔输后,武承嗣强行夺走了窃娘。

月前匆匆一别,离了乔府。

曾经映照深闺鸳帐的红烛,如今成了装点他人门楣的无语蜡花。日日强颜欢笑,绮歌宴舞,夜夜机智巧语,拼死周旋。她只等他救自己回家。

不曾绝望,因为满怀希望。

终于收到他托人送来的罗帕,帕上并无多言,只有一列诗行: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昔日可怜君自弃,此时歌舞得人情。”

如此的诗作,他究竟要表达什么呢?

你将自己比作石崇,可是你远不及他坚毅呵!你要表达对我的思念么?可是分明又有埋怨呵!是的,你在怪我,怪我不为你守节?

与你离别,我不忍不舍。而今你却让我泪湿红粉。我知道你想我念我,一腔怨怼无处宣泄。可是,你的诗行亦让我心如刀割。

人世已无路可走,不如一死。死了免遭恶人玷污,好过不人不鬼苟且偷生。你我今生不能相携,那就来世再续前缘。

于绝望时生出希望。她的心豁然开朗。将罗帕系在裙带上,投井自尽。

死亡是尽人皆抵的终点,她深信,他们定能重逢。

三月,窃娘投井,四月,乔知之获罪下狱。

八月,乔知之死在狱中。

奈何桥上,先行一步的窃娘并未久等。分离不过数月,所爱之人与她在阴间重聚。

这次,不会再有分离。

“洛城今古足繁华,最恨乔家似石家。

行到窃娘身没处,水边愁见亚枝花。”

平寂的岁月之湖泛起层层涟漪,是传奇在叩击你我愚顽之心,诉说几多感伤的动情故事。

尘香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易安的这首《武陵春》,尤爱“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冥冥中觉得,这诗句,本身就可以用来形容易安。

深情多才的你,曾守着大明湖水的风姿绰约,鸟瞰诗榭赋阁,胸怀唐风宋韵。这么多年后,我该怎样倚遍栏杆,穿过杏花春雨,理顺柔肠寸心,慢慢地走近你?

出身贵族,有着美好回忆的童年,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十八岁与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妻琴瑟相和,唱和不绝。你的前半生是幸福、快乐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活脱脱的醉酒少女,娇憨可爱,亦不失妩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谁说你只是娇憨?聪慧如你,亦有一双明洁的眼睛,一颗透亮的心。观物入心,花草一夜风雨,人的容颜同样容易衰老。这看似简单的道理,也并非每个常人都了然于胸了呵!“绛绡薄,水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帱枕簟凉。”如此香词丽句,亦是你真实生活的写照。溢满香气的薛涛笺上,写满了你的幸福与满足。

你的人生底色曾经如此明黄、亮丽。可是,上天给了你一个美好的开始,却,也狠心给你了一个“国破家何在”的凄凉收场。

当你把少女的心事,新婚别后的相思写在红颜绿鬓时,你得到的应是“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可是,可是,你要面对的却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得不钦佩你的意志,虽然丈夫故去,家破国亡,可是,你毕竟熬住了,挺过来了。而且,越是自身潦倒,你越不忘国恨。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

写下《永遇乐·元宵》。一个女子,静夜沉吟,忧国忧民之思比男子还深切三分。

原来,尘世于你的考验,是看家破人亡的哀痛会不会将你摧毁,国殇民患的忧思会不会将你击垮。

风住尘香花已尽,或许才能守得人生风清月朗,花好月圆。

春红

楚王项羽垓下之败,虞姬自刎以谢,血流于地,长出美人花,凄艳如血,人称虞美人,后入词牌。今古之《虞美人》,莫过于李后主的词最为凄艳。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文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千古绝唱,荼蘼艳情。这是否就是你的一生呢?

春花秋月,那是你数十载的奢靡。二十五岁,少不更事,却才华横溢,你就这样登上了后主的宝座。左拥右簇,鲜花幻梦。三千佳丽,勾勒了你温柔的富贵乡,生花妙笔,点缀了你绚烂的人生。

当你从父王手中接过江山,彼时的你,是否已然体悟,那接过的,其实是禁锢的锁链。你该是没有如此体悟吧!你究竟还是个孩子,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又怎么会明白,那忧伤的国事,会日渐消磨你的幼稚,憔悴你的心魂。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当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寂寞梧桐深院里的缠绵悱恻,所有花月正春风中的潮湿记忆,都被溶溶月色迷离,被淡淡清风飘逝,我听到了你的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余音袅袅的韵律停歇了,你的生命也厄然而止,留下的,是莫名的失落。家败国亡,于国于家,你皆是过客。我听见你的叹息,悠长,寂寥。

国破、家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么,不改的是什么呢?我见了,那是你的赤子之心。孩童般纯真如你,做了亡国之君,依旧学不会遗忘。你不懂得要遗忘,你总是心存留恋,因此,你才这样执笔: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国难未至,你醉生梦死。国将灭亡,你填词念佛,你的确不是个好君王。

但,或许,那也不全是你的过错。你该做一名后主,尽力勾勒南唐的千秋伟业。可是,可是,你只是一名才子,铸就中华千古词魂。

一君之主,要胸怀天下,还要有几分决绝。杀伐四起,尸骨如山亦有刚硬之心。而你,天生就是个软花细雨的人,你的心,太纯真,太无邪。这样的你,如何也成不了一名成功的君王。

浮生百年,弹指一念间,谁又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至毫发毕现呢?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旧时上苑,车马喧闹,游兴甚浓。可这,却是梦游之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的愁,你的眷恋,你的哀痛,终是化入了东风,化入了江流。穿越千年时光,在清风明月夜,凭阑远眺之时,与你,该有怎样的怀想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你的一生,娇花软雨,只盼安逸度日。无奈遇上疾风骤雨,恰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忧伤妩媚的男子,你可知,这世上,你是个异类。

梅花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高弦绝无知音。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青衫男子,独立江畔,为美人所弃,不免黯然神伤,失望之语,自然流露。“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如此相思之语,让我不由得暗自惊奇。神到,意未尽,给人无限遐想空间。那是怎样的相思之情,任由你的铺展,渲染。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事实上,自屈原始,香草美人已不再是单纯的香草美人,而幻化为文人笔端最飘摇的理想追求。卢仝笔下的美人亦如此,那该是他一生希冀的理想世界,因可望而不可及,才不免“心断绝”。

或许,并不是每首相思之作都要与一段尘世情孽有关,也不是每个文人都会历经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像卢仝这样的男子,一生隐逸,想必性格亦是静默淡然的。红尘情缘,于他,未必是滋扰。

世间真有这样的男子,青衫磊落,如清水兰花般明净。他的美人,是极美的精神佳境,纤尘不染。

疏影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古代文人爱梅者不在少数,咏梅之作亦多见古诗,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可是难能有北宋林逋这样写梅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或许,只有林逋这样的梅妻鹤子,才能将梅写得如此。痴绝,美妙。

静观林逋一生,隐逸孤山,无妻无子,终身寄情草木禽羽,淡泊、宁静、飘逸。如此清雅居士,不敢妄自揣测他的情感经历,然而,他的《长相思》一诗却又写得如此诚挚、动人。“吴山青,越山青,岸青山相对迎,争忍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难平”。

某天他在扶梅放鹤,在江边看见两个人的影子,那女子,依稀有“她”的感觉,而那男子,仿佛就是当年的自己。时光倒转,顺逆何妨,彼时的一场离伤似在平静的心湖之上投下一粒小石子,瞬间起了波澜。波光微澜,记忆的碎片在阙如的心湖上潋滟。

曾经以为是浓烈如鹤顶红般的爱恋,怎想到有一天要面对分离呢,难怪“君泪盈,妾泪盈”。或许,世事本就如此,上帝一皱眉,罗带同心就未结,那原本牵着的手,轻轻松开了。

或许,他本身不是没有爱过的,不娶,无子,不代表没有经历过爱情,而只是历经情爱,一切辗转之后,剩下“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情深不改,剩下“半缘修道半是君”的隐逸。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江头潮已平?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时光如斯如斯,始终都撩拨不了他寂寞的心弦。静静的抚梅、放鹤,不变的,唯有梅香如故。

情爱辗转,相思长伴。那隐秘而刻骨的感觉,亦如血液,始终沉默,从不停歇跳动。

明珠

乐府诗多自立新题抒写旧事,以史绎情,细细品之,颇有韵味。反复读张籍的《节妇吟》,越读越叹其精妙美丽。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一个男子,热烈的爱着一个已婚的女子,为表达自己的爱意,赠与女子两颗明珠。女子对男子亦有爱慕之情,她将明珠系在红罗襦中,表示接受了男子的爱情,但是想到自己不能够背弃丈夫,女子清醒地用理智战胜感情,心怀不舍与遗憾将明珠还给了男子。男子对她一片痴情,亦让她发出了“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感慨。

忍住哀伤,理智地将明珠还给你,我不舍的泪水却滚滚而下。我并非对你没有感情,只是早已嫁与他人,与丈夫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不能够背弃他!倘若我们早些相逢,我尚未婚嫁,那境况就完全不同了。现在我的心中怀着深深的憾恨。

《节妇吟》真实反映了情感乃至人性深处的矛盾、挣扎以及最后的取舍。女子对于男子热烈的情感并非没有动过真心,她确实受到了诱惑,但是经过矛盾挣扎,理智做出了选择。节妇的节,不是普通的贞节,而是懂得节制情感。它的美,是一种不背离人性的美。

我们看到的节妇,虽然历经情感诱惑,却理智清醒,不为一时激情所惑,清楚知道生活真实需要,冷静把握情感,进退有度有仪,是成熟聪慧的女子。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怦然心动后的黯然神伤,只属于独自珍贵而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