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演唱风格”的概念界定及属性探究

2018-01-23王聚伍

黄河之声 2018年9期
关键词:电声演唱风格音乐剧

王聚伍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一、“音乐剧演唱风格”的概念及内涵

(一)“音乐剧”及“演唱风格”的概念解析

首先“音乐剧演唱风格”从词汇构成来看是“音乐剧”、“演唱风格”构成的以“音乐剧”作定语的偏正式短语,由此可以看出,演唱风格是受“音乐剧”定语的基本内涵的影响与制约的。同时也表示演唱对于音乐剧而言是演唱为主要构成元素的音乐戏剧体裁。

针对音乐剧的概念而言,从历时角度的音乐剧自身属性特点及发展演变,并结合本研究的视角及理解,笔者更赞同于学者慕羽有关对音乐剧定义的界定:“音乐剧是以简单而又有创意的情节或某个概念为支撑,以戏剧性为根基,使音乐、剧诗、台词、舞台和舞美或其他要素得以充分发挥潜能,并整合为有机统一体,从而丰富观众整体剧场美学体验,满足观众多重感官享受的现代舞台艺术形式。”[1]

同时,基于笔者对“演唱风格”的相关研究成果,“演唱风格”的概念如下:“所谓‘演唱风格’是指声乐表演者在歌唱、表演过程中(行为层面)形成的,并以人声音乐化的音响运动为手段(音乐形态层面),反映演唱者的歌唱艺术审美观,并表现出鲜明且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往往是一个复合的整体,既包括演唱技术、技巧,也涉及作品体裁情感类型,还包括听众的听觉感受等综合因素)。同时,演唱风格的形成受社会文化环境、音乐自身形态及文化属性的影响。演唱风格的形成是演唱者演唱艺术成熟的体现。”[2]

(二)“音乐剧演唱风格”的概念界定

在对音乐剧形成、发展等历时性的梳理基础上,并对“音乐剧”、“演唱风格”等概念总结及解析后,“音乐剧演唱风格”的概念相对就较为清晰了,笔者试将“音乐剧演唱风格”概括如下:

所谓音乐剧演唱风格是指音乐剧演员在表演行动中形成的,以语言动作的音乐化音响运动方式,直接或间接的推动戏剧矛盾发展、刻画戏剧角色形象。

同时,具有声音造型的角色化、演唱技术的融合性,表演的行动性、题材内容的大众化、演唱方式电声化的特点,其演唱风格的形成除受大众文化环境的影响外,还受音乐剧本体特征等微环境的影响。反映创、演者的音乐戏剧审美观,并表现出鲜明且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二、“音乐剧演唱风格”的属性及特征

(一)声音造型角色化

简而言之,“声音造型”是由声音艺术表演者通过声带振动发生形成的声音存在(外在形象)的一种心理结构特征。[3]本文中的声音造型是指演员在歌唱过程中通过声音的运动,运用音色、语言色彩、声线以及声部的技术方式来塑造角色。

同时,根据角色的性格、身份、年龄等,除了在声音造型的基础上选择以不同的声部的演员来进行角色安排。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声部的划分更多是嗓音色彩与角色形象色彩相符的一种划分,也就是说“演员色彩与角色色彩”的相契合。

(二)演唱技术融合化

音乐剧的演唱技术的融合化体现在与古典歌剧唱法和现代流行唱法的结合上,并且在演唱技术上体现两种方式的融合,这种融合又体现了音乐剧音乐风格创作的基调。

首先,在唱法技术上这种融合不是古典+现代的简单叠加,而是利用了戏剧性歌唱技术即传统歌剧中的高位置强共鸣点,并与现代唱法技术的融合,即淡化胸腔、口腔等共鸣腔体的强共鸣状态,其本质是现代科技的电声化技术的支持,科技化的扩声设备的使用,使音乐剧演员在歌唱过程中不需要强共鸣状态,即可完成声音传达,满足基本视听的审美要求。

其次,演唱技术的融合性又体现在对不同音乐风格的体现上。音乐剧进入到成熟期后,随着大众文化审美的嬗变,除了传统的古典音乐风格作为音乐剧的创作元素之外,如:布鲁斯、爵士、乡村、摇滚风格在音乐剧的音乐创作中得到体现,而这种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也同样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汲取元素,是再融合中体现新的音乐风格。所以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演员具备很高的音乐修养及歌唱技术。

(三)表演动作化

所谓行动即动作,也就是舞台上演员塑造角色的所有活动,也可以说表演艺术实际上是由一个个的行动组织起来的,有意识的行动。“动作、活动——这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4]

音乐剧是戏剧的音乐样式,演员以歌、表、舞元素整合的方式为工具,塑造角色并完成戏剧矛盾冲突。演员以行动为表演核心,通过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心理动作,完成规定情境下的角色任务。所以从戏剧表演角度下,我们可以将演员的演唱可以理解为:演员在规定情境、规定角色心理动作的音乐化“语言动作”。并与形体动作共同表现角色内心情感,完成戏剧冲突。

(四)演唱电声化

音乐剧的演唱可以说与轻歌剧音乐喜剧等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又与歌剧或轻歌剧的表现方式又有不同,其呈现方式依靠电声化的扩音设备来体现其歌唱效果。因此在歌唱的演唱技术及表象风格又产生了不同的特征。

电声化的科技手段,让音乐剧的演唱与歌剧的古典式所谓“美声唱法”出现另外一种可能,即“共鸣”弱化——音响弱化,通过电声化的扩声设备实现人声传达。从而使歌唱状态在电声化的扩音设备下使演唱技术得到改变。■

猜你喜欢

电声演唱风格音乐剧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丰顺有个电声特色小镇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第六届电声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举办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移动式电声音乐调控箱的设计与制作
音乐剧演唱风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