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广播节目内容如何更接地气

2018-01-23申东亮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10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农资听众

申东亮

我国人口数量多且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处理好“三农”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把“三农”问题排在首位,可见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农村广播作为面向“三农”的媒体,如何做好国家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在经济迅速转型的时代,农民要时刻接收新的信息才能与时代接轨,增强农村广播节目内容的互动性,让广播节目更接地气、更有效地服务于农民生活和反映农民心声,是新时期对农村广播提出的新要求。

深入了解受众的收听现状,做好需求分析

农村广播的受众以农民为主,同时由于广播的伴随性较之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常常处于田间地头的农民听广播的时长要远远大于看电视的时长。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以及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种植、养殖模式层出不穷,有一部分农民对农业的投资额不亚于商业。因此,这些农民投资者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了解准确、真实、可靠的农资和农业信息。首先,他们对信息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广泛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农民不仅需要各种农业科技、农业经济信息,还需要优良品种、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政策等方面信息;不仅需要现代农业方面的信息,还需要一些工业方面的信息和第三产业方面的信息;不仅需要教育、卫生医疗和文化信息,还需要社会保障、政治建设、现代生活等方面信息;不仅需要技术、价格、市场项目、供求信息,还需要人才、劳务就业、短平快致富项目信息。其次,农民的信息需求在呈现广泛性特点上十分突出。一是需求种植、养殖、现代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信息,二是需求优质的农资信息,三是需求农产品销售加工信息,四是需求短平快致富项目信息,五是需求打工就业信息,六是需求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信息,七是需求社会化服务信息,八是需求惠农富民政策信息。

“接地气”是农广播节目的活力之源

及时掌握广播的现状和农民真正需求之后,就要针对这些需求从节目的设置、内容以及传播形式入手,想方设法为听众提供最好内容的节目。

首先,农村广播在节目设置上要更贴近农民,做到有的放矢,内容精彩。

在节目名称上,要多以“农”字开头,让听众和广告客户一听名字就知道节目的内容。这一点就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一样,节目一直是固定的,时间长了便刻在人们的头脑里,形成条件反射。农村广播的对农节目也是这样的道理。例如,河南电台农村广播曾在2006年开设过《农资超市》节目,节目名称给人的感觉直观、明了。听到节目名,听众就能联想到现实中的超市,里面有农药区、兽药区、农机区、种子区、饲料区等。节目通过主持人、嘉宾和听众的现场活动,热闹非凡,曾火爆一时,每天参与的听众达百余人。

其次,节目内容上必须接地气儿,必须有农味儿。目前,是内容为王的时代,无论你的节目名称有多响亮、寓意有多深刻,如果内容吸引不了听众,那只能说是华而不实。

如何让节目内容接地气儿,有农味儿呢?首先,农村广播的节目要俯下身,走近农民,带有泥土气息。以河南农村广播《农广服务站》为例,两个小时的节目包含《涉农新闻》《天气预报》《农资行情播报》《会员之家》《点歌祝福》《专家在线》和《话题讨论》等板块。其中,《专家在线》除了线上与听众互动外,节目还主动服务,深入乡村开展科技、医疗等下乡活动。很多农民因为和专家面对面交流,解决了病虫害等疑难问题,该节目也受到一致好评。《农资行情播报》板块为农民带来最新的农业政策、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其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深受喜爱。

最后,节目传播形式也要接地气。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软件的开发,新媒体层出不穷,互联网电台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涌现并成型,如果这些新媒体自办的内容过于专业,它们就会对传统广播形成一种莫大的挑战;如果农村广播本身节目做得很精彩,这些新媒体就会竞相转载,这无疑又让自己多了一个传播渠道。

目前,广播人在传播的形式上也在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全方位传播。如网上音频直播、网上视频直播、微信音频推送等。

总之,对农村广播来说,“接地气儿”才是节目的活力之源,节目要从设置、内容、传播方式上入手,深入听众,让广大的农民听众想听、爱听,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广播市场站稳脚跟。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农资听众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少儿广播节目未来发展之我见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听众
理财类广播节目“真人秀”的表现方式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