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时代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构建

2018-01-23黄晨曦蔡晓琳

南方农村 2018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农业

黄晨曦,蔡晓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经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城乡二元化制度下户籍壁垒、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人为构建了城乡隔离的社会结构,当代的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自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建设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农村的绿水青山就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信息化手段。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能力最能够体现出农村建设的成果。

一、发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理论意义

2004-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出有关“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足以看出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为了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需要完善农村科技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开展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融合了“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共享资源,充分利用和发展信息渠道;建设农村综合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能力;设立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站点,成为培养新农民的重要路径;建立了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探索以公益化为主、市场化为辅的服务长效机制。新农村科技信息化程度在不断进步,与此同时对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是在促进农村科技信息化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以农村科技信息资源为基础,利用各种类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收集整理信息、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决定了农村科技信息的活动管理是否有效、服务质量是否满意,从而判断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的绩效。

(二)“互联网+”时代对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实际意义

“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的改革创新成果高效应用于传统行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高度融合现代科技成果和农村生产生活。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农村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给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带来很多优势,譬如农村产业结合互联网思维进行农业生产上的创新发展,帮助农业生产的经营朝着更精准的方向发展;科技信息的收集与整合方式更便捷、更高效,利于优化从农村科技研究到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路径;提高农村劳动人口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以提高乡镇基层干部的办事效率和业务水平等等。

二、“互联网+”时代农村科技信息服务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不足

首先,信息服务不能独立于硬件基础而存在,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存在客观差距,呈现城市明显领先农村,东部优于西部的态势。尤其是西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处于比较落后状态[3]。农村建设的硬件基础还停留在信息时代时的水平,与如今互联网技术的相比之下,技术含量远远不及,为了减少这种差距,必须加大力度建设农村科技信息技术的硬件基础。其次,不仅通信设施这种基础设施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农村科技信息还有收集和整理的难题。由于客观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信息发布系统都是建立于农业相关行政部门和科技人员的整理和发布,但是这种信息发布方式很难做到从农业生产到生活的“全方位、大面积、速度快”的覆盖。而随着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互联网的普及,智能设备的价格不断下探,农民与外界联系的已经完全多元化,但是这种多元化却没有体现在农村科技信息系统中。更重要的是,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不是发布冰冷、毫无意义的数据,其背后有一套完整的流程,而从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到最终发布,不仅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更离不开一线科技人员的努力。然而在现行的农业科技信息发布系统中,农业行政部门却大多位于城市或者县城,与第一线有客观上的时空距离。而一线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由于待遇和环境问题,对人才吸引力不足。

(二)城乡劳动人口文化素质的差距不小

一是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工业化进程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吸引了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几乎全部农村都不可避免呈现了空心化趋势,老人儿童成为村庄常驻人口,广大乡镇人力资源短缺严重。二是农民总体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生产、管理技术落后,只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半数以上产品不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缺乏行之有效管理手段和营销策略,对中高端消费市场吸引力不够,使得以农业为主要收入农民不如进城务工赚钱,更加剧了人口流失的问题[4]。农村人口的流失,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给乡村治理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农村剩余人群多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这些群体无法进行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导致新技术难以推广,进一步加剧城乡差距。农村优质人力资源流失是乡村治理过程中的一大困境。

(三)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保障覆盖面不广

不可否认,由于个人承受能力有限,传统农业往往是“看天吃饭”,作为一个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业,需要经济、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尽管过去十年国家在农业保险的发展方面不遗余力,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农业保险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特别是较低的保障水平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为了扶持新时代农业,我国金融主管部门和银行在农业信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宣传,但由于缺乏抵押物,贷款难问题依然悬而未决[5]。而越是新型越是规模化的农业经营,对资金需求越大,越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但是只有少部分地区有针对农业贷款优待的,更多的情况是生产者在资金周转不灵时只能借助自己的人际关系,但这种借款金额往往比较零碎,利息也比同等情况下的银行多出许多,这无疑增添了不必要的风险和负担,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高风险决定了现今金融环境下难以获得可靠、低息的贷款,这种状况影响相当一部分农业生产者的正常运行和规模扩大。

三、探讨“互联网+”时代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

(一)完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搭建合理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通过深度融合针对农业的科学研究、宣传推广、产业化三者,以完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6]。其中的关键便是对农业科研机构、农科类高校的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资,提高管理和资源调配水平,保障我国农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品牌化、有机化推进。运用信息网络让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交流更便捷、高效,增强企业对农村发展的兴趣和重视,以提升农业的科研成果应用价值和开发产品附加价值;增加农业劳动人口的收入,促进农业科学研究积极性和技术生产积极性的良性循环;大力引进社会各界对农业发展的投资,支持发掘新型的农业产品销售途径,彻底改造单打独斗的小农化农业,打造产业集体化和生产规模化的中国农业品牌。

(二)提高农村人口的信息素质

一要提升产业吸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收入,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相关企业,在家门口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吸引外出农民人口回家就近就业,吸引农民回乡创业,同时,大力推行精准扶贫工作,把更多精力参与到脱贫攻坚事业上,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发展成果。二是大力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除了通过传统的报纸、电视传播新的农业科技,更要利用好手机电脑等工具,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捷与广泛传播,创立网上培训平台,用分批培训,定向培训等方法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科学素质,将与其生产产品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等人民喜闻乐见的农业科技传授到他们中,以点带面,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健全“互联网+”时代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保障体系

一是要突出法律法规保障力度。作为参考之资,海内外的经验表明,完备合理的政策和法律是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大前提[1]。以法律的方式鼓励支持政府、组织和个人积极投身于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发展中,不断提高农村农业信息化广度和深度。二是考虑实际情况,适量提高一线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水平,采集到更准确更高质量的农村农业信息,促进农业信息的高效利用。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入社会资本对农业生产提供合理合法合规的农业贷款,扩大有效抵押物范围;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借由信用制度提高对对新型农业和规模化农业生产者的扶持力度,提供一定的由政府担保的授信额度。同时,作为补充,简化手续,提高面向新型农业的小额信贷业务规模,形成多元主体的农业金融市场。在市场资本不愿介入的范畴,可由政府牵头,与集体共同成立农业保险公司,设立针对性极强的农业强制保险,降低农民所担当风险。对于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认证,不仅要严格审批,更要有完善的后期复检制度流程,高标准所要求的农产品不仅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同时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提高家庭农场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社会也要大力发展健全诸如物流行业的农产品绿色通道体系,科研院校农业科技扶持计划和人才培养体系这类涉农项目,以最大的力度支持和扶持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利于拓宽新农村建设和新农业生产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坚定实施“互联网+”战略给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加大在第一线劳动人口、企业、政府和科研单位之间建立平等便捷对话平台的技术性可能,也为中国的农业生产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这种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使用有利于我国农业又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新型农业转变,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和特色化。但是这种科技服务体系必须是建立于社会主义新时代核心价值观和法律体系下的。同时,需要同步发展农村劳动人口的和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空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和推动,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而演进的乡村旅游和农业科学将会在我国乡村地区占据更主要的地位,为了深化改革,继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现代化农业为基础,因地制宜的乡村旅游为发展的新型农村会有更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互联网+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