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东:无界物流的“3S理论”

2018-01-22董莉

IT经理世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京东订单物流

董莉

物流将以无界的方式,嵌入到生产、流通、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当中,真正实现所想即所得。

在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销售,制造企业是供应链权力中心;随着产能过剩,渠道作用凸显,渠道成为新的权力中心;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零售从线下时代走入电商时代,进一步向无界时代迈进,供应链的“权力中心”在不断转移。在信息时代,消费者成为新的权力中心,物流逐渐围绕用户体验而设计,并随之变革。

这其中,每一次变革过程都是消费与产业的升级和技术突破交互推动的结果。如今从音箱、冰箱、视频下单购物已经非常普遍,无人机送货也从实验测试发展为常态化的运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的突破随处可见。

这些无不在推动物流进入新一代物流时代。同时,随着第四次零售革命的不断深化,新一代物流最终将走向无界物流,物流将以无界的方式,嵌入到生产、流通、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当中,真正实现所想即所得。

“以前物流主要是支持商流发展,现在物流在拉动商流,物流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及购物买行为。未来在无界零售时代,物流将真正起到贯通商流的作用,无界物流将会加速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升级。”在京东物流CEO王振辉看来,未来物流不仅要提供更高效、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还要实现整个物流体系操作的无人化、运营的智能化和决策的智慧化。

十年独立路

“今天,京东物流正式宣布独立运营!十年前决定自建物流的时候我就告诉兄弟们:这绝不是只为了自己的业务,因为中国高企的社会化物流成本吞噬了相当大的企业利润!为整个社会提供物流服务才值得如此重投资、重运营和如此艰辛以及一路坚守!”

2017年4月25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更新了这样一条微博。这一天可以算是京东物流的“独立日”。

的确, 在提升零售行业流通效率,降低社会化物流成本,优化用户体验的道路上,这十年京东的物流建设发展可谓饱经风霜。

实际上,2007年之前,京东的商品配送也是由传统快递公司完成。当时曾有报道称,主营手机、电脑等3C家电产品的京东包裹被偷情况最严重。2007年,京东拿到第一轮1000万美元融资,同年底决定自建物流,原因用刘强东当年的话来说是“找不到一家物流公司能够满足京东订单交付的物流服务,所以迫不得已自建物流”。对此,市场有各种各样的质疑,“有的人说很好,是核心竞争力;有人说是胡来,是愚蠢的决定”。

早在京东商城设计商业模式时,刘强东就直言要借助京东自建物流来减少物品的搬运次数。2011年,刘强东放言投资100亿元建物流系统。后来他还在多个场合表达了 “融资的70%将用于物流体系建设”、“物流和研发占总费用的70%”等态度。

2016年11月23日,京东集团推出“京东物流”全新品牌标识,将以品牌化运营方式全面开放。6个月后,京东物流进一步独立成子集团。数据显示,开放后的外部收入取得了高速增长,仓配一体的外单单量增长高达近200%。

时任京东物流子集团CEO的王振辉2010年加入京东,曾经担任京东区域总经理、集团仓储物流部负责人、智能硬件事业部总裁等职务,2016年被晋升为高级副总裁,负责商城运营体系。

在京东物流独立之前,王振辉就在内部对这个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部门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根据物流全链条的几个关键节点进行部门拆分,比如将大件仓和小件仓拆分成两个部门,中间运输环节从原来的配送体系同样拆分出来,成立独立的集运部。并且新增开放业务部和物流规划部两个一级部门。

按照规划,京东物流未来将为合作伙伴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客服、售后的正逆向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物流云和物流科技服务(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无人配送站等)、商家数据服务(销售预测、库存管理等)、跨境物流服务、快递与快运服务等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还将联合京东商城共享线上线下渠道资源,并联手京东金融推出创新性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保险产品。

目前,京东是全球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未来五年,京东物流还将把物流中心的面积扩大至超过5000万平方米、建设跨区航空物流网络、扩展15倍于目前的冷库面积、运营超过20个自营海外仓并覆盖包括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B2B物流网络将覆盖超过300个城市、与达达的众包网络深度协同,形成全国最大的同城配送网络。

智慧化理解终端需求

京东物流联合中国智慧物流研究院发布的《无界零售与新一代物流——开启无界物流序幕》提出,在无界零售下,物流必然将朝以3S理论为核心的新一代物流方向发展,并呈现出短链(Short-chain)、智慧(Smartness)、共生(Symbiosis)的特征。未来新一代物流将基于短链供应,打造高效、精准、敏捷的物流服务;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全面智慧化物流体系;将为所有合作伙伴、全行业、整个社会全面创造价值,构建共生物流生态。

具体来说,过去,一个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诸多环节,平均至少被搬运5次以上。“现在品牌商跟我们交流,最多的诉求就是改变多级渠道体系,通过物流直达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提供精准的服务和供应,并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变化。”王振辉还打趣道,“我希望三到五年内,你家缺芹菜这個事不是第二天才给你送来,应该我提前知道你家缺芹菜,会提前给你送过去。”

针对短链,京东物流最终希望呈现的是在消费者和工厂之间最多只有一个库房,最多进行一到两次的搬运。因此其设计的核心就是减少商品的搬运次数,为此建设了覆盖全国所有区县的物流网络,人口覆盖达99%。在全国运营的500多个大型物流中心,以及拥有30多万的终端服务点,这些设施30公里半径内覆盖了中国55%的人口。通过庞大的覆盖网络与仓配一体模式,京东物流已将商品搬运次数从5次降至两次,实现了90%以上的订单24小时内交付。endprint

那么如何做到智慧?随着智能技术的规模化运用,目前很多物流企业都在无人领域不断的探索,整个物流行业都在向操作无人化、运营智能化和决策智慧化的全面智慧物流体系发展。

2017年初,京东发布一张名为《2020年生活变这样?你咋不上天!》的图。图中提及,京东搭建的无人机物流网络是一个干线、支线和末端配送的三级智慧物流网络。无人机物流体系首先是干线的大型无人机把海量货物从京东中心仓,送到各省会仓。货品到了省会仓后,根据京东系统提供的订单任务,支线的小型无人机会承接两个城市之间的订单运送任务,这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可送达。而货物到了具体城市后,也就是最后一步,负责末端配送的微型无人机会把具体的快递物品递送到顾客手中。

继无人仓、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的常态化运营后,京东物流的无人轻型货车、无人配送站点也将开始运营。不过,王振辉直言:“通过投入自动化设备来提升运营效率,这还仅是对体力的一种放大。智慧化发展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希望打造出一个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客服全供应链环节的无人化智慧物流体系。”

王振辉透露,2012年京东库存周转是30多天,到 2017年,京东物流SKU数量扩大到530多万个,日均订单上涨8倍。“这样的复杂网络、庞大库存和海量订单均是靠软件系统和数据来对采购、存货布局以及补货等做分析和决策。”

另外,京东物流的OMS、WMS、TMS系统都是在过去十年自主开放的,将大量的业务场景系统化、数据化,并利用系统和数据对采购、存货布局以及补货等做分析和决策,支撑复杂网络、庞大库存和海量订单的高效管理和履约。

被多次提及的共生是指跟客户共生、行业合作伙伴,以及环境共生。王振辉以京东物流和达达的合作举例,达达是一个社会众包式的物流企业,核心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过去两年,双方的合作主要围绕两点,第一个是赋能,京东把在“最后三公里”上积累了的经验共享给达达,包括系统信息,还有服务客户的一些关键细节,帮助后者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开放,去年的双11,接近有30%的订单都是达达帮京东物流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让京东的订单能够快速送达到消费者的手里。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是,目前,京东的订单只占达达总订单的20%,达达通过和京东物流的深入合作,运营能力提高同时还可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京东物流只是他其中一个大客户而已,这就是我们的商业理念,我们希望共生是盟国的,而不是帝国的。”

他还算了一笔账,使用京东物流仓配一体化服务、订单渗透率超过50%时,商家销量增速为97%,远远高于POP平台46%的平均增速,配送时效普遍提升了2倍以上。

在去年底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刘强东提到,农村地区贫困的根源是物流。京东通过覆盖全国庞大的物流体系,在三到五年内降低農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50%~70%。“我们通过开展紧急灾害救援、捐赠物资配送、闲置回收等形式,充分回馈社会。”在与环境共生上,京东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在包装耗材、新能源设施、供应链作业流程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的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京东订单物流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做“最懂产业的云”,京东云首发云操作系统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