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价值分析

2018-01-22王安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7期
关键词:瓜氨酸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性

王安娜

(辽源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吉林 辽源 1362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关节改变、关节畸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具有致畸率高、致残率高、危害性大等特点。近年来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又对其它系统疾病造成影响,如心包炎、淋巴腺炎及神经系统疾病等,且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能及时确诊,在确诊时已造成某些不可逆性损害[2]。因此如能在病变早期明确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即探讨了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33例,女42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3.6±5.2)岁;对照组男34例,女41例,年龄26.5~70岁,平均年龄(43.5±5.0)岁,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干燥综合征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强直性脊柱炎15例,银屑病4例,多发性肌炎5例,其它疾病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测方法

嘱全部患者在采集标本当日晨保持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用离心机分离血清后检测RF、抗CCP抗体、CRP等指标。其中RF、CRP检测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抗CCP抗体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1.3 评定标准[3]

RF阳性:>20 IU/Ml;抗CCP抗体阳性:>25 U/ml;CRP阳性:>5 mg/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RF、抗CCP抗体、CRP等指标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RF、抗CCP抗体、CRP等指标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 [n(%)]

3 讨 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1%,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2%~0.93%[4]。X线片、RF是诊断本病的最常规指标。其中RF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然而由于其它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甚至某些正常老年人群亦可检测出RF,故而RF的特异性较低,导致RF在本病的早期诊断中存在局限性,因此寻找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高特异性抗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1998年,由荷兰学者Schellekens首次人工合成环瓜氨酸肽,并在2000年将这种人工合成的血清CCP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的抗体,至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与欧洲抗风湿联盟等制定了本病的诊断标准,首次将抗CCP抗体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标志性抗体[5]。

CRP是一种更炎症标志物,对炎症的反应十分灵敏,虽然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特异性较低,但仍可做为本病的辅助诊断学指标,有利于提高诊断效率。

综上,RF、抗CCP抗体、CRP等均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指标,尤其是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阳性率,可有效提高本病的诊断效率,故值得推广应用。

[1] 尤 鑫,闫 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血沉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9-30.

[2] 伍尚剑,雷国大,谭宗宪,等.抗CCP、RF和CRP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9):134-136.

猜你喜欢

瓜氨酸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性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血浆L-瓜氨酸和L-精氨酸浓度分析方法建立及应用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瓜氨酸化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4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