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2018-01-22余洪志

法制博览 2018年34期
关键词:犯罪青少年教育

余洪志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

一、引言

在经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实施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也步入了一个深水区,尤其是在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环境下,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扩大,再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青少年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增长,整个信息量呈现出的增长趋势也是爆炸性的。在这种新形势之下,青少年犯罪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青少年犯罪总数呈现的状态也是不断上涨的趋势,这一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政策,为青少年创建出和谐且健康的成长以及生活环境则成为社会各界的研究热点,而笔者也是基于此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着手,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以下具体的综述。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概述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属于学理上的一个概念,是犯罪心理学、犯罪学、社会学以及现实生活中都存在的概念,并不属于法律上的概念。如果从狭义上来分析的话,青少年违法犯罪大多是指14-25岁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该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这和我国追究刑事责任年龄是相吻合的,包含了14-18周岁未成年犯罪,也包含了18-25周岁的成年人犯罪,由此可见,法律所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也属于青少年犯罪之中的一个部分;如果从广义上来进行定义的话,青少年违法犯罪则指的是14-25岁这一年龄段内所展开的犯罪行为,具体包含了触犯社会治安的违法行为以及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从这一方面进行定义的话,将犯罪行为扩大到违法行为以及不良行为者两个范围,而且这里的不良行为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不道德行为亦或者是可能会造成犯罪的行为。为此,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指的就是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展开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违法犯罪也有其自身所存在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发性。数据研究调查显示,现如今青少年犯罪数量呈现出的状态是多发性趋势,早在2009年之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就已经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青少年违法犯罪总数量在全国刑事犯罪总数上也占据了7成的比例,而且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总数量更是在不断增加。

2.低龄化。低龄化也是现如今青少年违法犯罪所呈现出的原因,即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生理年龄呈现出的状态是低幼的,尤其是青春期少年步入违法犯罪的概率在不断提升。研究调查显示,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之中,14岁左右的少年犯罪比例在2010年达到了12.3%,而在2014年所占比例则是20.1%。

3.智能化。智能化这一特点也是现如今青少年违法犯罪所呈现出的特点之一,主要指的是青少年在违法犯罪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变得智能化,高科技在其中得到了较大的使用。例如,伪造证件来进行诈骗、借助“万能钥匙”入室作案等等。

4.女性违法犯罪事件增多。研究调查显示,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男女违法犯罪比例为100:1,可是在近年来所呈现的趋势却是10:1,由此可见女性违法犯罪行为上升速度十分的惊人,这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所呈现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

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主要还是因为青少年本身综合素质不够高,缺乏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无法抵抗不良诱惑以及影响,再加上不正确的三观影响,经常会产生眼高手低的想法,最终也就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这一类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其自身心理较为幼稚,不具备良好的法制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性格缺陷,所以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一旦无法得到满足亦或者是自身人格尊严无法得到尊重也就很容易因此而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现如今青少年身心发展都尚不够成熟,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再加上父母的溺爱以及过多的保护也就促使轻少年心理成熟程度明显的要滞后很多,所以虽然这些青少年自我体重、身高以及各方面生理机能都已经达到了成人标准,可是在自我意识、智力水平以及性格特点上还是较为幼稚,从而也就很容易引发身心发展不够平衡等特征,而在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下青少年犯罪几率也就会明显的提升。

(二)家庭结构以及家长观念的双重失衡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家庭结构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传统由十几口人一块构成的大家庭逐渐开始向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发展,尤其是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娱乐电子产品也在不断的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青少年接触计算机、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机会也在显著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仅显著减少,整个情感也变得十分的淡漠,而在这种家庭结构失衡的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出现世界观失衡等问题,进而也就会直接加大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率。另外,青少年在这一环境下接触不良信息的渠道也得到了扩展,这个时候青少年也会因此而加大违法犯罪发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有些家长自身教育理念和思想存在问题,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因为自身学历水平有限等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这个时候青少年也就很容易在无形之中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最终也会直接促进青少年受到不良影响,直接加大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率。

(三)学校教育工作出现偏差

虽然我国早就已经确认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可是很多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还是会出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在这种现状下展开的学校教育工作也就不会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思维意识等各方面的培养,从而学生也就无法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以及法律意识,也会引发学生认知出现偏差,最终加大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的概率。此外,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才各方面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增加,学习也不例外,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会承担着越来越重的社会责任,家长、学校、教师所赋予的责任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本不该有的压力,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之下,青少年心理问题也就会频繁的出现,进而也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违法犯罪问题。

(四)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造成影响

在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社会以及经济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进步,群众物质方面可以说是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可是在精神文明这一方面却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例如现如今所存在的奢靡之风、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等,在这种风气之下,社会下也就经常会出现坑蒙拐骗、见利忘义等现象。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率也在不断的提升,因为青少年本身就处在三观形成阶段,而社会风气本身就会让学生养成不正确的三观和思想,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也就很容易步入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虽然我国一直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为主要工作,也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是在文化市场上依然还是存在较多的不健康内容,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下,学生接受这些不健康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的增加,而青少年一旦受这些社会文化信息的影响,也就很容易沉溺于各种感官刺激影响,最终促使他们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四、青少年违法犯罪应对对策

(一)维护青少年身心平衡成长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青少年生理成熟速度明显要早很多,而这本身就是社会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很难及时对其进行扭转。为此,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时候,一定要先保证青少年身心得到平衡健康发展。首先,可以积极构建单亲家庭服务站,政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进行主导,社会公众则可以成为举办构建的主题,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单亲家庭子女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及教育咨询服务,借助于这一方式来避免出现因为家庭变故而造成的青少年心理失衡。其次,积极构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站,大力宣传提倡青少年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借助于实际行动来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真正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与思想意识。再者,还可以为青少年开展社会适应训练活动,这一活动的创办可以由学校亦或者是社会组织来定期进行,让其养成一定的客服困难的能力以及坚定的意志力。最后,还可以积极开展典型榜样教育,借助于典型榜样人物宣传、见义勇为事迹宣传来有效的克服文化浮躁现象,同时也能营造出较为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真正有效的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的概率。

(二)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要想得以降低,还应该要发挥出家庭教育作用,因为家庭作为社会重要构成要素,对于青少年生活各方面都会造成较为显著的影响,也是最为有效的社会控制媒介。为此,在紧抓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先抓好家庭教育工作,让家庭熏陶以及教育过程中培养出具备良好品质的孩子,这样就能真正让孩子远离不良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而要想真正有效的发挥出家庭教育作用,则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对家庭环境进行优化。家庭环境主要指的是家庭成员职业、素质、文化水平、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而要想实现家庭环境优化,不能仅仅依赖于父母的努力,还需要在确保婚姻质量的基础上,对家长做好培养工作,让其科学文化知识得以提升,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培养、教育孩子,让青少年掌握先进且正确的三观与思想。(2)对家教方式进行改进。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青少年受到的关爱也在不断的增加,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纵容以及溺爱,更是直接加大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的概率。为此,为人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家教方式,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不仅要给与物质满足,还应该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让其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这样也就能够避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三)做好学校教育工作

在对青少年为违法犯罪现象进行预防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好学校教育工作,这也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理念、养成正确三观的重要举措。现如今我国素质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可是在很多偏远地区还是尚未实施,素质教育普及程度也还不够,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更是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升学率,还应该要在教育过程中出台相应的改进措施,真正将素质教育有效的落实、实施下去,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情况的观察;也可以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法制知识教育教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还能让学生法律意识也能得以提升,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对待自身消极心理,也能有效的控制自我行为。

(四)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在预防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为青少年构建出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首先,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媒体企业在一定要意识到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借助于各种渠道和方式来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宣传,让青少年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才能真正让其坚守社会道德的底线。其次,对娱乐场所环境进行净化,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场所,这样就能避免不良文化以及风气对于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而言,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重点防范酒吧、歌厅、网吧等场所,集中打击黄色污染,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制教育。

(五)进一步强化法制功能

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过程中,法制教育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处理以及预防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强化法制功能。首先,在预防过程中可以继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借助于这一手段来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水平,让其能够很好地控制自身行为准则。其次,做好青少年法制建设工作,积极建设出中国特色青少年法律制度,将“青少年犯罪概念”尽快加入法律之中,让其具备较高的法律地位,而对于存在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则可以给予法律干预,以此来避免事件的发生。最后,积极建设社会防护网络,因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预防本身就属于一个十分系统化的工程,只有全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到其中形成一个完整且立体的防护网络,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各个部门一定要意识到这一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通过各方的努力来形成一个强大的立体防护网络,这样也就能够起到较为良好的预防效果。

(六)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理论研究

虽然现如今我国对于青少年理论研究也不少,民间组织机构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处于较为鼎盛的时期,可是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现如今还是远远不及刑事诉讼法、刑法等方面的研究。为此,在预防与处理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理论的研究,积极借鉴外国理论,结合我国社会实际发展需求来形成具有我国青少年特色的完整理论体系,这样也能实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青少年之所以会走上违法犯罪这一道路,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是内外因素共存的,像是社会环境会促使青少年走上这一道路;其自身身心是否健康发展也属于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笔者则从青少年自身、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法治等方面着手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希望能够以此来有效的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的原因,让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同时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犯罪青少年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青少年发明家
Televisions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犯罪”种种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