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完全管理模式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的作用

2018-01-22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服药肺结核出院

唐 煜

(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院,辽宁 锦州121000)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肺部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病的起病缓慢,治疗时间长,一般需要6~12个月,且其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呼吸道传播[1]。而耐多药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时间则需要18~24个月,患者的带菌时间长,潜在传播人数多,患者在承担生理症状的基础上还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治疗的积极性和治疗效果[2]。为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诊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我院对部分患者实施完全管理模式,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选择耐多药肺结核患者78例,患者的痰结核菌涂片为阳性,经异烟肼、利福平等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均无效,且痰细菌培养显示对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耐药,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资料不全患者,以就诊时间为序,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6例,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8.5±5.0)岁;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患者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8.0±5.5)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我国《耐药结核病化疗治疗指南》[3]中推荐的治疗方案实施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在出院后由患者所在社区医院继续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完全管理模式,内容如下:①成立完全管理小组:护士长选定科室具有丰富肺结核护理经验的护士共同组织完全管理小组,由完全管理小组成员负责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随访护理管理。在患者入院后为其分配责任护理,责任护士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治疗信息及联系方式,后对患者的全身情况、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完善常规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②用药管理:按照耐多药结核病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治疗原则,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知识,并解释其所用药物作用性质、药物的用法、用量,告知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在每日的巡房时间要督促患者用药,并叮嘱患者家属监督患者的合理用药。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如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找医师处理,不要自行停药。③隔离管理:由于结核病可经呼吸道传播,因此要做好结核患者的消毒隔离工作,一定要注意不对人咳嗽,不随地吐痰,以减少多家人及周围人群的空气传播。患者应该单独居住。 每天定时应用紫外灯对病区消毒1 h,病房内按时通风,2~3次/天,30分/次,病房内患者所使用过的垃圾要统一焚烧处理。褥经常暴晒,因为结核菌在日光下2~4 h即可杀死,指导家属掌握消毒隔离方法,并告知家属日常生活用品与患者分开使用,照顾患者应戴口罩,且口罩每天浸泡消毒,避免造成感染。④饮食管理:受到病情影响患者的体质及营养状况差,且在用药治疗期间也会对胃肠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在住院后要做好患者的饮食管理,患者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为主,同时补充足够的矿物质来增强抵抗力,补偿疾病所致的高消耗,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生冷食物,必要情况下可予以输注维生素、脂肪乳、白蛋白等补充营养。⑤出院管理:树立治愈肺结核病的信心,建立护患管理沟通群,由1~2名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解答出院后的病情疑问,在用药时间定时发送信息提醒患者用药,出院后每周一次电话随访,掌握患者的病情动向,每月一次家庭随访,指导患者的用药情况。同时每个月督促患者门诊复查1次,根据检查结果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24个月后的效果,包括病灶吸收情况和痰细菌学转阴情况,并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和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度。

1.4 评价指标:病灶吸收情况根据胸部X片结果判断,病灶面积缩小超过50%为显效,病灶缩小10%~50%为有效,病灶缩小低于10%为无效,病灶吸收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服药依从性评价使用Morisky-Green服药依从性测评表[3],共4分,分数越低为服药依从性越好。应用医院自制肺结核疾病知识调查表评价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度,总分为20分,分数越高为疾病知识掌握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录入SPSS11.0统计学系统,以(±s)、(%)表示计量和技术资料,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前提。

2 结 果

2.1 痰细菌转阴率和病灶吸收情况比较:观察组痰细菌转阴率为76.9%(30/39),对照组为48.7%(19/39),对照组的痰细菌转阴率明显低于观察组,χ2=12.021),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显效者28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6例,其病灶吸收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中病灶吸收显效者有18例,有效者有7例,无效者14例,对照组的病灶吸收有效率为64.1%,观察组的病灶吸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0.522),P<0.05。

2.3 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和疾病知识了解评分比较: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为(2.5±0.6)分,疾病知识了解度评分为(18.0±3.5)分,对照组分别为(3.5±0.3)分、(12.3±4.01)分,观察组的疾病知识了解度评分和服药依从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t=5.021,8.021)P<0.05。

3 讨 论

目前我国对耐多药结核的治疗方法是住院治疗结合社区关怀管理,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医院的管理治疗,出院后则由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门诊督导化疗,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耐多药结核病的规范化治疗缺乏有效管理,加上耐多药结核具有传染性强、病程长、治疗效果缓慢的特点[4],导致患者出院后无法继续有效治疗,预后效果差。

完全性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与常规的肺结核护理方法相比,该护理模式具有阶段性、延续性和多样性的特点[5]。其护理管理模式分为院内和院外两个阶段,使患者不管是在住院阶段还是出院阶段都可接受有效的护理管理,在出院阶段由完全管理小组成员对其实施无缝隙对接护理,保持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和延续性。另外完全管理模式从用药管理、饮食管理、隔离管理、出院管理等多个方面为患者实施全面性的护理管理,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可看出经护理后观察组的疾病知识了解度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都优于对照组,且病灶吸收有效率和痰细菌转阴率也高于对照组,说明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实施完全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患者的疾病掌握程度和服药性有显著的效果,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将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服药肺结核出院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