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仲景治咳探要

2018-01-22南晋生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诸药平喘麻黄

南晋生

(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其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对咳嗽的病因、症状、证候分类及病理转归做了较系统的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云:“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而详于方药治疗者,先见于《伤寒杂病论》,且在很多章节条文中论及,有其独到之处,现择其要而探之,以供同道参考。

1 麻黄汤证

1.1 汤证条文 《伤寒论》第35条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1.2 组成及用法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两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1.3 病机 风寒束表,肺失宣降。

1.4 汤证脉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1.5 配伍特点 麻黄配桂枝解表发汗,宣达肺气,温通经脉力强;麻黄配杏仁,宣降肺气,增强止咳平喘之效;炙甘草调麻黄、杏仁之宣降,缓麻黄、桂枝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

1.6 临床应用 原汤证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为要。现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咳嗽吐痰,痰白质稀亦佳,临证不受有无发热所限。若外感风寒较轻,可去桂枝,加生姜以宣肺解表;若咳甚而痰多稀者,加炒紫苏子、法半夏、茯苓、橘红以增强祛痰止咳之功;若阵咳而气急者,倍用炙甘草,加重剂炒白芍以缓其急;若兼口渴心烦者,加生石膏、鱼腥草以清里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汤具有发汗、解热、抗炎、止咳、平喘、抗病毒、抗低体温、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1.7 注意事项 咳而体虚或咳而汗出者,均非本方所宜。在临证时使药性与药理相结合,以达到增效除弊的目的。本方君药麻黄含有麻黄碱,有收缩血管及升血压的作用,故高血压病和心脏病患者慎用。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2.1 汤证条文 《伤寒论》第18条云:“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2 组成及用法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2.3 病机 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喘息诱作。

2.4 汤证脉证 发热恶风,汗出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缓。

2.5 配伍特点 桂枝配芍药散邪敛汗,调和营卫;生姜伍大枣益脾畅胃,益营助卫;炙甘草益气和中,合桂枝、生姜辛甘化阳以扶卫,合芍药、大枣酸甘化阴以助阴;加炙厚朴、杏仁降气平喘。诸药相伍,解肌祛风,调和营卫,降气平喘,表里兼治。

2.6 临床应用 本方既可用于宿有喘疾,而外感风寒出现发热恶风,汗出而喘,舌淡苔薄白,脉浮缓之证候,又可用于年老体虚易感冒、咳嗽、痰白质稀者,若合用玉屏风散则效果更佳。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外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用之疗效更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抑制病毒、镇咳、祛痰、平喘、调节肠道和免疫功能及心肌血流等作用。

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3.1 汤证条文 《伤寒论》第63条云:“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3.2 组成及用法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棉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3.3 病机 热邪壅肺,肺失宣降。

3.4 汤证脉证 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或鼻扇,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

3.5 配伍特点 麻黄配重剂石膏,温寒相制,宣通肺气而不助热,清泄肺热而畅表;麻黄伍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炙甘草益气和中,与麻黄相合,散邪而不耗气;炙甘草与石膏相配,甘寒生津,清热不伤中。药虽4味,但配伍严谨,为清宣肺气、止咳平喘之良剂。

3.6 临床应用 本方为清泄肺热之要方。其辨证要点为咳嗽,痰吐色黄,口干口渴,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但笔者用于治疗热邪壅肺之咳嗽亦佳。若高热汗出者,重用石膏;若无汗而恶寒者,加紫苏叶;若无汗而咳者,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宜为1∶3;若汗出而咳者,石膏用量可5倍于麻黄;若咳嗽痰黄稠者,加瓜蒌、鱼腥草、浙贝母;若口渴甚者,加知母、芦根;若身热、微恶风寒及咽喉肿痛者,为外感风热,邪在肺卫,宜加桑叶、金银花、牛蒡子等;若咳嗽气促,高热烦渴,胸痛,吐脓痰(大叶性肺炎)者,宜合用千金苇茎汤加鱼腥草、桔梗、连翘、浙贝母等。鱼腥草治疗肺部感染疗效快,肺部阴影平均吸收时间短,是临证治疗黄痰、脓痰的必用之品。本方药仅4味,但若能根据热邪壅肺的轻重、咳嗽的特点进行灵活加减,收效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主要有镇咳、祛痰、平喘、解热、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变态反应、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4 小青龙汤证

4.1 汤证条文 《伤寒论》第40条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2 组成及用法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尖)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4.3 病机 风寒外束,水饮内阻。

4.4 汤证脉证 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色白而稀,口不渴,苔白滑,脉浮紧或弦滑。

4.5 配伍特点 本方辛温发散,兼化寒饮,佐制酸收。方中以麻桂相合,外散风寒,宣肺止咳;干姜、细辛、半夏温肺散寒,化痰止咳;佐以五味子、白芍与诸药相伍,散中有敛,刚柔并济,无耗气伤津之弊;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于辛散酸收之间,与白芍合用可缓其咳喘之急(缓解支气管痉挛)。

4.6 临床应用 以下3种情况均可运用:①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色白而稀,苔白滑,脉浮紧;②咳嗽,喘息,痰多而清稀,恶寒,苔白滑,脉浮紧或弦滑;③咳嗽,喘息,痰多而清稀,苔白滑,脉弦滑。若表证不明显,易麻黄为蜜麻黄,加炒苦杏仁;咽痒者,加蝉蜕、防风;心悸者,去麻黄,加紫苏叶、茯苓;痰多胸满者,加陈皮、茯苓、苦杏仁、厚朴;咳喘而烦躁者,加石膏(即小青龙加石膏汤);合并感染明显者,加鱼腥草、金银花。另外,本方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亦佳,临证若加苍耳子、辛夷、蝉蜕则取效更捷。

5 射干麻黄汤证

5.1 汤证条文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第6条云:“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5.2 组成及用法 射干十三枚,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八枚。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5.3 病机 痰饮郁结,肺气上逆。

5.4 汤证脉证 咳嗽气急,胸膈满闷,喉中痰鸣,痰多清稀,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浮紧或弦滑。

5.5 配伍特点 麻黄宣肺气,射干开痰结,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花温散寒饮,除痰降气,佐五味子敛肺气,大枣养脾胃,以防诸辛散温燥之剂耗气伤津。诸药配伍,使痰去气顺,咳止痰鸣除。另外,在此引《汉药新觉》郭若定之说,供大家参考。郭师在研究该方时提出:射干刺激喉头气道黏膜,起到弛缓作用,同时促进其分泌物增多,因而瘀血减少,肿胀消退,使呼吸顺畅,故用于扁桃体炎、气道肿胀、食道肿胀的治疗;紫菀为镇咳药,能缓解气道痉挛,有祛痰功效,而无麻痹作用,新咳、久咳、虚咳、实喘均可用;款冬花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辅助呼吸机增强作用,使呼吸深长,对肺脏衰弱、祛痰无力者有效。总之,射干可消除气道肿胀,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紫菀可缓解气道痉挛,祛痰不拘新旧;款冬花除了缓解支气管痉挛外,尚可加强排痰力。3药合用,相得益彰。

5.6 临床应用 本方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对于减轻其症状,能起到较好的疗效,但不易根除。前人对哮喘病提出“在上治肺,在下治肾,发时治上,平时治下”的原则。若痰多气急,咳喘不能平卧,舌苔厚腻者,合用三子养亲汤加厚朴、苦杏仁、桑白皮等;若为外感风邪触发,起病急者,加入祛风解痉剂,如蝉蜕、僵蚕、地龙等;若哮喘缓解,当重视治本,如以肺脾气虚为主者,以麻杏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如以肾虚为主者,以麻杏都气丸为主治疗。

6 厚朴麻黄汤证

6.1 汤证条文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第8条云:“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6.2 组成及用法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6.3 病机 风寒犯肺,饮郁化热。

6.4 汤证脉证 咳嗽喘逆,喉有痰鸣,痰吐黄白,胸满烦躁,舌苔微黄腻,脉浮。

6.5 配伍特点 厚朴麻黄汤为小青龙加石膏汤之变方,以厚朴、苦杏仁、小麦易桂枝、芍药、甘草。方中麻黄、苦杏仁、石膏合用宣肃肺气,止咳平喘,清热除烦;半夏、干姜、细辛同伍以温肺化痰饮,降逆止咳喘,应“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理;佐五味子敛肺止咳,以防他药辛散太过;重用厚朴行气燥湿除满,降逆止咳平喘;小麦养正气,安中除热。诸药合用,共奏宣肃肺气、止咳平喘、清热除烦之功。

6.6 临床应用 本方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痰饮化热阻肺及外兼风寒者效佳。

7 麦门冬汤证

7.1 汤证条文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第9条云:“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7.2 组成及用法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7.3 病机 肺胃阴虚,咳逆上气。

7.4 汤证脉证 咳嗽痰黏,咽喉干燥,舌红苔少,脉虚数。

7.5 配伍特点 方中重剂之麦冬,养肺胃之阴,兼清虚热;人参、甘草益气生津,健脾补肺;粳米、大枣养胃生津,佐少量半夏下气化痰。如此,则柔中有刚,润燥相济,以润为主,主从有序,健脾养胃而补肺。诸药共奏滋养肺胃、下气化痰之功。

7.6 临床应用 原方乃为肺胃阴伤气逆之肺痿而设,可用于肺阴不足、气火上逆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等疾病。若火逆甚者,加淡竹叶、生石膏;阴伤重者,加沙参、玉竹;咳嗽较剧且痰黏难咯者,加桑叶、苦杏仁、川贝母、天花粉。

综上所述,仲景治外感咳嗽,分寒热,重辛散,伍肃降,顾正气;治痰饮咳嗽,主宣发,重温化,兼酸收,护津气,化郁热,佐清解;治肺痿咳逆,重养阴,佐燥剂,主从有序,补中土,生肺金,体现了治咳非独于肺之理。

猜你喜欢

诸药平喘麻黄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自制蜜膏治反流性食管炎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麻黄对甘草3个成分血药浓度的影响
治疗跟骨高压症验方
风寒感冒喝麻黄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