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研融合视角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01-21李妮

祖国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摘要:2018年,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喜庆,海南经济的发展的要求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科教兴国”是中央要求也是地方发展之需,新时代对人才的战略思维和价值创造等方面的所拥有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职业人才的需要空缺较大,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迎着改革的春风一直在进行着产教研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年来,高职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产教研融合”规模、深度和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鉴于此,在“产教研”融合视角下探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教研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研教学模式

“产教研”教学模式指的是将生产生活的实际、课程教学和科技前沿等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高职专业课程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为手段,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宗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产教研”的教学模式包含了结合生产实际,关注行业前沿以及立足课程教学的三大内容,是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最为匹配的教学模式之一。

高职学生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两者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在此基础之上,还需结合行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为建设新时代拿出自己的担当,更好的为海南自由贸易区(港)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从"产教研融合”的视角来分析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对推进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伟大导向”的理念,高职教育的发展应该结合时代特色和地方发展,必须走更为专业的道路,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不太理想,有一下几点不足:

(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专业能力欠缺

首先,高职学生的生源层次不同。大多数学生都是高考失利之后选择的高职,也有部分学生来自中职学校,这些学生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没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专业能力边角欠缺。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要求还比较模糊,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导致了在校学习的效果不好,正常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大一学生中开展职业前瞻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的学生入学的理论知识不太哦扎实,因此大一军训之后专门有一周的时间开展职业前瞻,帮助学生更好的去认识自己的专业,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学生缺乏系统的实践操练,动手能力较差

高職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需要具备行业要求的操作技能和岗位技能。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相应的实践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期达到行业要求的岗位技能和操作技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既要注重理论的学习,更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三)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实践经验较少

高职学校的教师队伍大多都趋向年轻化,直接是学校向学校的对接,仅有的实践能力就是在实习期间或者平时的兼职中积累实践经验,系统的实践经验还是比较欠缺,对岗位群的技能要求了解较少,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对刚入职的教师岗前提高实践能力的培训不足,导致一部分教师上课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过多,学生的理论知识有所收获,实践能力则稍显逊色,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构建产教研融合下的培养模式

针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在高职教育中运用产教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可操作,实用性极强。从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产教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协同各种载体共同发力完成,可见其复杂性和艰巨性。构建产教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协同教师、学生、学校、实践单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进产教研融合的具体实施。

(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产教研融合的平台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职业性人才的培养的需求不断攀升,尤其在海南,自由贸易区(港)的宏伟目标下,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更应该明确其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明确高职教育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要求具有理论知识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讲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结合起来,搭建一个产教研融合的平台,进一步的进行课程优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及其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实践性要求。

(二)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和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双化”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丰富和提高教师的实战经验和综合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中的领衔人物或者企业的行业精英,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授课,或者指导校内教师的实践技能。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派遣教师或学生直接去企业实践。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的冬季小学期,教师带学生进驻企业,教师也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跟着企业的师傅学习。同时还聘任企业的行业顶尖人才进驻学校做专业负责人,几乎每个专业都有副教授或教授职称的教师做专业负责人建设“双师”“双化”的教师队伍。

除此之外,建立和培养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促进教师与学生共成长,提高师者理论与实践能力双提高,学生理论与技能都具有的双层技能。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升,为社会主义发展贡献力量,为海南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构建“产教研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

在“产教研”融合的过程中,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与市场的需要是相吻合的,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和学校要培养的人才的口径也应该是一致的,只有学校,企业需求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确保市场的关于人才需求的良性运转。在产教研融合的过程中力求做到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充分的调动企业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四方共赢,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葵兰.吴穷.高职院校惠及专业校企深度合作融合探析[J].宿州教学学院学报,2017,(08).

[2]陶学伟.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培养探讨[J].时代经贸,2016,(22).

[3]李辉.“五阶段递进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建与实施[J]江苏教育,2013,(01).

[4]闫泓竹.“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人才的培养[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08).

[5]刘月.创新创业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7,(01).

[6]彭康华.肖萍.李震阳.校企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试点项目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

(作者简介:李妮,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