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庐山高图》看沈周山水画风格成因

2018-01-21黄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沈周人生态度

黄悦

摘 要:沈周广师各家各派的积极成果,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并在长期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自此奠定了吴门画派的的典型模式。沈的成功一方面来源于始终以古人积累的传统笔墨来丰富自己的创作实践,一方面来源于其平淡开阔,兼收并蓄人生态度。纵观沈周一创作生涯以及其风格成因对当今的中国画学习有着很深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庐山高图;沈周;摹古;人生态度

明代画坛上,沈周是成就最高的一位,同时也是吴门画派的开创者。他的成功对吴中后期的画家都有所影响,也对今天的中国画学习有启示意义。本文以《庐山高图》为切入点研究沈周风格形成的原因,分为学习方法和人生态度两方面对其艺术成就的积极影响。

一、《庐山高图》画面风格集大成的浅析

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庐山高图》便可一探沈周集大成的风格,也是早年细沈风格的一个高峰。

《庐山高图》是沈周四十一岁时为其老师陈宽贺寿所画,以庐山的高伟来比喻陈宽高尚的品格。沈周一生,其临摹古人作品涉及人数达五十位之多,早年最苦下工夫的则是元四家之一的王蒙,而观摩此图,构图和笔墨上都有王蒙的影子,但细细看来却有更精彩的地方。构图上,更像是对王蒙图示所做的提炼和转换,相较王蒙的更为细腻繁密,沈在自身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沿袭了王蒙“毛,松,厚”的笔墨特点和杂沓浑茫的视觉感受。但是在画面中沈周似乎刻意地强化了画面的物象形态,树木、山石的处理也更加细腻丰富,特别是画面中岩石的刻画亮面与重墨积染的水岸好似光影的效果,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以人造境深郁之态,呈现苍茫雄厚的气势。这些都体现了其对王蒙风格的一种开拓,丰富了王蒙风格的图示形态,在空间营造上有了进一步创新。

当然,王蒙的影响是主要的,但不是全部。資料记载沈周一生未去过庐山,所以他画中山壑形态大抵是来源于前人的有关画作中。其中画面中间的山石块玉泉口似乎可在荆浩的《匡庐图》找到某些影子,某些山巅的刻画又与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几分类似。可见,庐山高图是沈周集百家之长而创造的杰作,而这些也正是沈周风格的一个缩影,是他风格集大成的一个表现。出古人而远于古人,给吴后期的画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沈周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沈周学习方法——素善诸家,集重长而取之

沈周出生于吴中地区的一个名门望族世家,虽非官宦之家却能以诗书礼仪为业,出生在这样家庭中为其艺术生涯奠定了基础,从他幼时家中就有意识地对他进行文学艺术熏陶和培养。纵观沈周的艺术生涯,摹古的方式贯穿了整个艺术历程,从古人的作品中得到启发。某种意义上说,沈周从古人的艺术中找到了明代中后期的艺术方向。

当然,沈临摹古人的习惯来源于家里为他聘请的老师,其中对其影响最大的要数杜琼。杜琼授课细谈古今画风,讲述赵孟頫所临摹的晋唐名画,还要求沈周学习。四十多年里,沈周一直遵循着老师的教诲,沈周一生临摹前人达五十多位,其中不乏五代、北宋、南宋,甚至对明初浙派大师也虚心学习。

沈周虽兼习诸家,但尤好元人,特别是元四家。沈的模仿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刻意照搬,而是在模仿中选取或简化一种形式的美感,并将其转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例如沈周学习倪瓒,沈周仿倪瓒的作品最多,除了在作品上明确自题临倪的画,还有很多仿倪的信手而就之作,如《策杖图》《铜官秋色图》等等。笔墨的意蕴上保有着倪的画风,但构图上则是沈自己的风格。大量的资料表明,沈周在学习倪瓒上花了大工夫,临倪仿倪作品贯穿他的整个艺术生涯。八十岁时,他在倪瓒的《水竹居图》[1]上曾题云:“倪云林先生清洁高尚以书画自娱……予平生最爱先生笔法,寓目几四十余幅。”可以看出沈周是很崇拜倪云林的。即使是沈周自题仿倪的作品,其实还是有一定差别的,体现了沈周在学习倪基础上另求异趣。沈周学习倪瓒自有见解,他认为学习倪的难,难在于就简删繁,笔简而意尽。将沈仿倪的作品与倪瓒的比较,可以看到沈的用笔更硬朗些。对此,董其昌认为这是沈周“善学”的体现。他在《仿倪瓒笔意》[2]册画幅上题道:“王元美评沈启南画,谓于诸体无弗擅场,独倪云林觉笔力太过。此非笃论,云林早岁董源,乃黄子久为之导,观其称大痴老师,知传授有自,特其幽淡潇洒,以再弱为绝俗,是画外别传耳,启南助以笔力,正是善学柳下惠,国朝仿倪云镇一人而已……”

沈周到了晚年,则更醉心于吴镇,也反映了其晚年的审美倾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吴镇的传世作品不多,但沈周几乎每见必临。沈周学吴,却也并不如实描摹,或有取舍,这种取舍也来自与自身对美的标准,而标准又本于自然之美。他在《峦容川色图》中题道:“中间有所损益处,要挟之金华对照实地再进行润色。”这便是是照实临习的绝佳例子。沈周晚年醉心吴镇,也与其长期郊游,实景写生及生活环境有关。是在黄、王、倪、吴,四家中体悟到最能适合自己晚年的审美情绪,从而成就了后期大气的“粗沈”风格。特别是观其后期的作品,即可产生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沈周习元四家,得山樵之力,得大痴之意,得云林之神,得仲圭之韵,素善诸家而汇为自己的艺术面貌。”[3]

长期的绘画实践中沈周的画风虽然不断变化演进着,但他的传统精神则贯穿于始终。师承古法但不盲从,立足于文人的审美趣味,寻找自己要师从的对象,兼收并蓄,广采博取,无门户之见,以最宏大的文化包容而成为吴门之首。

(二)沈周人生态度与思想修养

沈周是在传统儒学思想熏陶下成长的,其本人的儒学素养很深,晚年又倾向佛禅,养成了他克尽孝道,注重礼仪,尚无为,乐布施,谦让平和的品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如沈周为人者,不多见。

少年在家中时,侍奉长辈无所不至。自己不能饮酒,却为了父亲生日,以强醉助兴。父亲离世后,又尽心侍奉母亲。弟弟去世后,沈周抚其孤子如己出,并将家产也分之与他。妹妹早寡,也接来家中养终其身。

沈周作为当时名重一时的文人,没有丝毫的自得与张扬,宽厚与豁达是他的标志。邻居的东西不见了,认为是他拿走的,他亦不计较,请人送去,直到邻居找回失物来归还原物他也不生气。在沈周看来,画画也只是陶冶情操和助人为乐的工具,当有人假冒他的画时,他不但不追究,反而帮助他们修改题款,加盖名印,帮助他们卖画挣钱。endprint

沈周虽然“隐逸”于吴中,但对朝中大事和民生疾苦也颇为关心,如他早期诗作《堤绝行》《十八怜》就表达了对苦难百姓的关心与同情。在沈周致朝中一些官员诗文来看,语言谦逊,但并不是只对为官人如此,对同辈友人也是敬重有加,在学生或晚辈面前也谦虚热情,毫无师长的架子,文征明就常常说以沈周为其师而荣。

沈周一生平淡,处事温和,对功利的不执著,淡然处之,对世事不清高,兴致盎然,浓情细致。这一切品格都能在他绘画的风格中一览无余,也决定了他的思想高度与艺术生涯的方向。

三、对现今中国画学习方法的借鉴与启示

作为中国画学习者,在学习摸索的道路上我们听过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关于中国画的是否终结以及是否应该脱离古人而寻求一种更加应景的表达方式,甚至是提倡不需要再花大量时间临摹古代画作,而在分析研究沈周过程中,可以找出一点答案。沈周由家传、师授、仿古奠定了绘画的基础,而使其真正走出前人,形成本人独特风格,并卓然成为一代开山,主要还在于他自身的素质和创造思想。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笔墨功底深,但因囿于修养而缺乏灵性,作品大多重形而乏韵;另一类虽博学宏通,但绘画基本功不足,信笔涂鸦名曰“墨戏”,实则笔墨单调,空洞乏力,这两类人在绘画上无法产生多大成就。而沈周则集两类人之长处,有着优越的艺术创造环境与足够的条件与时间,在反复摹古与抒写造化的作品中锻炼笔墨,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境界;又由于其淡然静适的思想,高尚的品格,使其走上时代的高峰。

分析纵观沈周一生的艺术创作生涯以及其风格成因对当今的中国画学习有着很深的借鉴意义。其一,中国画学习离不开对古人优秀作品的临习和模仿,在大量刻苦的學习传统技法之后方能开始寻找自己的艺术创作语言。其二,中国画的学习不仅仅只是技法上的锤炼,更离不开修心与为人,作画者的品性高低往往决定了画面格调的高低,这就需要学习者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涵养和保持平淡开阔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对快节奏浮躁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警醒意味。

参考文献:

[1]杭春晓.明代吴门画派[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2]郑文.江南世风的转变与吴门绘画的崛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3]张澜.吴门风规[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4]阮荣春.沈周[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

[5]徐邦达.古书画鉴定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作者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沈周人生态度
出入少陵:沈周与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手法的离合关系
看 淡
富春山居图
世界观(二)
吴门沈周
沈周的气度
懂得放弃
三种人生态度
人生的三种态度
阳澄湖镇大力传承沈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