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有效性

2018-01-20范艳芝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3期
关键词:脑外伤康复满意度

范艳芝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1)

脑外伤主要是因为外物造成的,头脑部肉眼可见的伤,具有严重的后果。脑外伤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记忆、睡眠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者导致发生意识模糊和昏迷[1]。本文就康复护理对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时间设定为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纳入的研究对象为80例我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查阅临床相关资料,选用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的纳入对象为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67.3±7.2)岁,年龄范围3~12个月,平均(6.9±1.3)个月;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8.6±6.8)岁,年龄范围2~11个月,平均(5.8±1.2)个月。查阅相关临床资料,对8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无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一系列的对比。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2]:

1.2.1 心理辅导:患者自身因患有此疾病,负面情绪严重,部分患者应家庭情况产生焦虑、担忧、散失治疗信心等,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关注患者的负面情绪,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尽最大的能力解决患者的困难,疏导患者的情绪,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

1.2.2 耐心的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应该在和患者沟通之余,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述肺癌的治疗方法及过程,风险,预期疗效,护理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进行交流。

1.2.3 运动功能辅导:经常调换患者的卧床动作,及时的换洗患者的被褥;鼓励语言障碍患者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对吞咽有障碍的患者准备黏稠流状食物,鼓励肢体有障碍的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训练,恢复患者肌力。

1.2.4 健康教育: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与患者进行亲密的交流,加强患者的健康意识,促进病情的恢复。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饮食指导,出院指导,自我保健等,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

1.3 护理标准:①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②对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进行分析。采用汉密尔顿焦虑估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估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分别为17个和14个,HAMA评分的分值为0~56分,分界值是7分,超过21分为明显焦虑,14~20分为存在焦虑心理,8~13分为可能焦虑,<7分为无焦虑。HAMD评分量表分界值是7分,>20分为肯定抑郁,8~19分为可能抑郁,<7分为无抑郁。③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进行分析。用 Barthel 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良好≥61分;日常生活能力部分依赖40~60分;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依赖≤39分。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研究的观察指标开展有效的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平均数n,%表示(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用χ2检验。两组间分析的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明显,即(P<0.05)。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度是75%(30/40),满意度20%(8/40),不满意度5%(2/40),总满意度95%(38/40);对照组患者的非常满意度是62.5%(25/40),满意度17.5%(7/40),不满意度20%(8/40),总满意度80%(32/40);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2 HAMA评分和HAMD评分对比: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42.89±6.76)分,HAMD评分(40.29±6.63)分;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31.66±6.56)分,HAMD评分(30.26±5.89)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3 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89.01±7.48)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9.01±8.41)分;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67.12±8.9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5.48±7.81)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给予脑外伤患者积极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对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临床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改善患者的脑梗死后遗症,在临床上已经取得初步的治疗效果[3]。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开展语言、肢体、心理为目标的训练开展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早期功能位适应、中期末肢小关节被动练习和晚期大关节开展一系列的行走训练,针对患者的病情持续进行一步一步的强化[4]。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相对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进行持续性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这次研究与程默的研究结果相比[5],具有一定相似的地方,通过开展康复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开展合理的康复训练,充分的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结合上述研究,给予脑外伤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临床上应积极的采纳和信赖。

[1] 程默.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221-222.

[2] 潘江霞.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137-138.

[3] 张慧.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1):2932-2934.

[4] 胡晓曼.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77-79.

[5] 谯建,尹兴莉.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8):2497-2501.

猜你喜欢

脑外伤康复满意度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