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治疗心肌梗死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8-01-20刘雅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3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血流

刘雅琴

(锡林郭勒盟医院导管室,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一项新技术,血栓抽吸装置是运用负压原理将冠状动脉内的新鲜血栓抽出体外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该项技术为患者免除了支架植入术带来的风险和高额的医疗费用,标志着心病科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水平又上了新台阶。但是在该项手术操作过程中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准备和正确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我院应用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64例,年龄最小患者42岁,年龄最大患者76岁。手术前急诊检查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为100%。

1.2 方法:物品准备:可随意转动的多角度投照的C臂X线造影机、抽吸导管、指引导管、心电图和压力监测功能的生理记录仪、球囊、鞘管、真空抽吸套件、气管插管器材、冲洗导丝腔、兼备数字化处理系统、支架、导管的冲洗针,以及观察血栓用的过滤器[1]。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准备:向患者讲明手术的过程、危险性、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心肾肝功能,做好药敏试验。拟行股动脉穿刺者,触诊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了解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及术后对比足背动脉搏动;拟行桡动脉穿刺者,为了了解患者的血液循环术前还要进行Allen试验。手术后患者肯定有不适的情况发生,为了使患者适应术后不适,还要提前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患者术前不应进食或者进食少量易消化食物;准备两袋食用盐(代替沙袋)。备皮也是术前重要的一项工作,会阴部及双上肢腕关节上10 cm。抗凝药物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氯吡格雷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一种药物,术前服用,首次口服300 mg,非急诊手术者术后每天1次,1次75 mg;急诊手术者梗死面积大,情况紧急需1次顿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各300 mg。特殊准备工作就是对于术中急性闭塞风险较高心功能较差和高危左主干等患者,要事先联系好心外科做好急诊搭桥的准备;对于术前肾功能异常(尤其是肌酐清除率<30 mL/min),在术前术后的12 h内都要持续输注生理盐水,水化治疗。除常规准备手术包等手术配件外,所有抢救物品均处于备用状态[2]。

1.3.2 心理疏导: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病情危重,有濒死感。入选的64例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胸痛程度剧烈。心血管类的手术本身操作复杂,患者可能担心手术成功率而产生较重的思想负担。我们作为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的健康教育,讲清楚手术的必要性,尽量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让患者主动配合手术,减少手术意外情况的产生。最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即可。

1.3.3 术中护理:冠状动脉手术和常规手术一样,患者准备好后进入导管室给予心电、氧饱和度监护等,麻醉前吸氧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步骤(中高流量),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建立静脉通道(患者非手术侧)。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如患者出现任何不适要及时处理。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吸出物中是否为血栓,记录抽吸次数。

预防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的并发症:①低血压:在术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有好多种,如:滴血容量、药物、再灌注血管痉挛、心律失常、神经源性以及疼痛等都会引起低血压,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做好血压的监管,及时发现,做出相应的对策。在升压的过程中切记要控制好升压药的速度和滴数,不宜升的过快。②心律失常: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等发生异常都会诱发心律失常。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有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增加及对其清除减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麻醉和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变化是引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二氧化碳蓄积与低氧血症(麻醉处理不当常导致二氧化碳蓄积和低氧血症),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低血钾时心肌细胞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降低),体温(体温降低,心脏的传导和复极均减慢),所以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手术医师和麻醉师尽量减少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③慢血流或者无血流:慢血流与无血流可能与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痉挛、栓塞、氧自由基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被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堵塞,和因出血所致的心肌间质水肿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是慢血流或无血流最直观的指标,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对血栓病变或退行性大隐静脉桥病变,针对病因,应充分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在冠状动脉介入时血管中误推入空气会有致命的后果,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负压状态[3]。

1.3.4 术后护理:①手术患者无论在手术室还是在病房都要进行心电监护,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②术后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③术后6 h可拔除鞘管,拔管前先建立静脉通路,快速静点生理盐水,同时准备好阿托品,必要时使用,拔管后按压15 min,包扎、加压。④对排尿困难者及时导尿,避免出现体征异常。⑤植入支架者,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12个月,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定期做好相关检测。多饮水有助于对比剂通过肾脏排出,一般要求达3000 mL以上。⑥术后患者饮食:术后患者长期卧床,胃动力减弱,进食以流食为主,注意饮水。不要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影响药物吸收的饮品更不要饮用。如果手术患者恢复快,食欲好,可以根据患者要求来调整。但牛奶,豆制品及产气的饮料尽量不要饮用,防止出现腹胀[4]。

1.3.5 出院指导及随访:首先,要坚持长期服药,抗血小板药(支架刚植入时,因为血管内皮还没长好,支架内可能形成血栓,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肌缺血和中风发生,除特殊情况,所有支架患者都要服用抗血小板药),降血压(目标就是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防止心肌梗死的复发),降低血脂(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脂血症,不能以为高脂血症没有症状就可以忽视治疗,即使血脂正常也需要继续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其次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规律性的运动一方面有助于保持冠状动脉官腔通畅另一方面有助于睡眠。除此之外,饮食习惯的改变对血脂和血压的控制都有一定的作用,也可以防止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保持情绪稳定、控制体质量、戒烟戒酒对控制血压和疾病的复发都有一定帮助。最后就是定期监测和复查,术后每3个月要去手术医师复查,监测和复查的内容包括:血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如果有胸闷胸痛症状还是建议复查)[5]。

2 结 果

6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抽吸术均获得成功,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为100%(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栓均送病理检查。术后缺血区心肌再灌注明显改善。手术中患者均与手术医师较好配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手术进行顺利。定期随访后,所有患者病情均稳定。

3 讨 论

近些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在心血管方面的应用,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得到了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是改善心肌灌注,尽可能减少对心肌组织的损害。实现最佳“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治疗策略。介入手术中出现的低血压、心律失常、慢血流或无血流都是手术致死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手术时间的延长,全身的应激反应加重,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血管抽吸技术的更新对提高心肌细胞的再灌注,挽救梗死区的心肌细胞都有巨大的作用。然而手术的成功率不仅需要手术医师、麻醉师高超的技术,来不开护理人员的科学严谨的护理,术前术后的充分准备,手术中的密切配合,来减少手术意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1] Overbaugh KJ.Acute coronary syndrome[J].Am J Nurs,2009,109(5):42.

[2] 潘宜智,李广镰,曾冲,等.Rescue经皮血栓吸除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性病变的疗效[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4):358-360.

[3] 蒙秋云.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ST段早期回落影响因素分析[J].微创医学,2007,2(5):431-432.

[4] 潘婉玲.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行冠脉内血栓抽吸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58-59.

[5] 王坤.观察血栓抽吸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6):132-133.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血栓血流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