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分析

2018-01-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3期
关键词:足月儿坏死性平片

宁 岩

(吉林市中心医院 新生儿科,吉林 吉林 1320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特别是新生儿,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出生后的身体情况[1]。而近年来,据调查发现我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概率在逐年上涨,也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有一部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发生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但是有一部分新生儿则需要进行人为干预,以此避免病情恶化[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新生儿的重度消化系统病症,该疾病会对新生儿存活与生存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在早产儿当中比较多发,最近几年伴随早产儿的生存率不断提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也连年上涨,但是因为初期症状没有表现出特异性,经常容易对诊断构成延误,病情在初期没办法得到及时控制,就可能造成重度并发症,亦或是使患者死亡[3]。所以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4]。为了进一步探索新生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下面本文就将对本院4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争取做到对症下药,及时诊断和治疗,为提升新生儿的生存率做出努力,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某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足月儿及早产儿各20例。当中早产儿胎龄低于30周的有12例,超过30周的有8例。本次患儿在出生的时候重度窒息的有16例,而轻度窒息的有8例,在出生的时候平均体质量为(1970±410)g。而患者中发病最早年龄是出生以后10 h之后,最晚的是出生以后21 d左右。36例患儿存在喂养史,4例没有喂养史。

1.2 临床诊断及表现

1.2.1 诊断依据:结合《Avery新生儿病学》当中内容,临床方面有血便(或是便潜血呈阳性)、腹胀与呕吐三联征,而腹部平片显示肠充气有异常症状表现出来,则疑似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肠梗阻或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及腹水显示确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壁有模糊、增厚的表现,肠道不规律充气,有些肠管扩增等则判定是初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表现[5]。

1.2.2 临床表现:血便28例,呕吐20例,腹胀36例,便潜血呈阳性有40例。存在28例周身有症状:体现呼吸暂停、黄疸、反应不灵敏、体温没有变化、精神萎靡及酸中毒等。而通过X线平片显示:腹部的X线平片呈现出肠道充气有40例,有些肠壁模糊增厚32例,肠壁出现囊式积气症28例,在肠腔中有较多液平面的有20例,同时腹腔中有游离气体的有12例。

1.3 治疗方法:使用对症支持治疗、禁食及给予抗生素等综合方法治疗。而假若患儿有肠鸣音逐渐减弱及消失、腹胀、胃潴留等症表现出来,就要马上禁食,而假若疑似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要马上通过腹部X线平片检查,现如今X线平片是确诊主要方法,同时需要予以动态观测。对发病机制不同者,整体治疗原则前提下予以个体性对应治疗,针对早产儿,应将防止胃肠道发生感染作为核心内容;针对存在窒息症状足月儿,经过推迟开奶的时间预防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存在轻度窒息症状患儿出生以后12 h后喂奶,存在重度窒息患儿可以推迟开奶时间在出生1 d后;针对红细胞有增多症状足月儿,经过部分换血、放血疗法等将红细胞数量降下来;针对病情危重存在肠穿孔患儿,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临床研究将采用SPSS17.0统计系统处理软件对收集到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数据进行分析,将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并对数据进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P<0.05,则说明统计结果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治疗包括抗生素、调节水和电解质的紊乱症状、静脉营养与禁食等。治愈24例,好转10例,中断治疗的6例,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3周。

3 结 论

新生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为新生儿最为常见胃肠道病症,发病的概率相对较高,美国的新生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是1.1%~7.6%,病死率是13.1/100000活产儿,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整体病死率是11%~31%,体质量<750 g病死率在41%~100%。新生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确切发病机制并不清晰,由临床研究当中看到多产和早产、肠道存在细菌、出生时体质量过低、红细胞大量增加、感染严重、肠道缺血缺氧、窒息和高渗喂养等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存在密切关联。而且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的话,将会导致婴儿的病情恶化,甚至出现生命危险[6]。引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出现在新生儿出生之后的几小时至二十几天,当患儿出现相应症状需要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新生儿出生之后观察新生儿的身体情况以避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或者恶化。

早产儿的胃肠道不成熟的发育,胃酸少、运动弱和肠道乳糖酶缺少活性、出现有害化学物质及胃内容物发生潴留等,相关研究表明具有感染、窒息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症早产儿的发病率更加高。齐卫斌等指出早产儿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早产儿缺少选择型氨基酸存在直接关系,包含有精氨酸与谷氨酰胺水平降低,肠黏膜完整遭到破坏,肠道的屏障功能被破坏等,都有可能导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出现。本文资料表明诱发感染、奶量增加太快和呼吸暂停等都是导致早产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最主要原因,这和足月儿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大部分出现于存在高危因素早产儿还有宫内缺氧、感染足月儿中,对存在高危因素新生儿,医师需要对病情细致观察,寻找到病情的变化情况,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此提升新生儿的生存率。

[1] 舒红文,柴建华,周川芬,等.国内益生菌制剂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Meta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9):1040-1043.

[2] 孔玉显.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10):63-64.

[3] 郭丽侠,王月怡.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7):1040-1041.

[4] 范燕舟,肖政祥,刘玲,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0):36-39.

[5] 王功僚,韦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6):150-151.

[6] 章虎,尚鲲,陈尚勤.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细菌学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1(5):355-357.

猜你喜欢

足月儿坏死性平片
洛阳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临床调查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谷氨酰胺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冠心平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抗氧化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