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和单一臂丛麻醉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1-20魏晓航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3期
关键词:臂丛锁骨麻醉

高 艳 魏晓航 王 诚 孙 鸥

(长春市中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 130000)

锁骨骨折属于临床常见创伤性疾病,多是由于间接暴力导致。过去锁骨骨折多采取传统外固定方法治疗[1],然而这一方法难以使所有患者实现解剖复位,因此近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这一可实现完全解剖复位的手术方法在此类骨折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2]。锁骨四周神经支配情况复杂,为臂丛神经、颈丛神经双重支配,故而麻醉时较为复杂[3]。近年来我院在为锁骨骨折患者实施临床麻醉时,分别采取颈臂丛联合麻醉与单一臂丛麻醉,结果发现前者应用价值更为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性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Ⅰ~Ⅱ级锁骨骨折患者,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5~54岁,平均(32.6±7.4)岁;体质量36~75 kg,平均(53.4±6.8)kg;观察组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6~56岁,平均(32.9±7.1)岁;体质量35~76 kg,平均(53.8±6.7)kg;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单一臂丛阻滞麻醉: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向一侧偏头,结合解剖部位对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中斜角肌与前斜角肌加以确定,之后在患侧上肢靠近胸前与中斜角肌间肌间沟上方1/3部位穿刺,成功穿刺后将25~30 mL的1%利多卡因与0.25%罗哌卡因混合液注入,10 min后对麻醉效果观察。观察组实施颈臂丛联合麻醉: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点和颈外静脉交点下方0.5 cm位置穿刺,以7号针从垂直方向刺入,之后根据臂丛阻滞麻醉方法实施麻醉。

1.3 疗效判定: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优:给药后患者保持安静且为痛苦,肌肉获得完全放松,手术顺利进行;良:在术中牵拉操作时患者有不适感或痛感,经镇静镇痛后手术可继续实施;差:麻醉不理想,术中需不断给予镇痛镇静药或局麻药,或需实施全身麻醉。记录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以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对比时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分析:两组麻醉效果为:对照组优15例,良12例,差9例,麻醉优良率75.0%;观察组优20例,良17例,差1例,麻醉优良率97.4%;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91,P=0.005)。

2.2 两组麻醉前后相关指标分析:麻醉前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分别为:对照组(84±6)次/min、(82±4)mm Hg、(16±4)次/min,观察组(83±5)次/min、(82±5)mm Hg、(15±7)次/min;麻醉后各指标为:对照组(93±8)次/min、(89±7)mm Hg、(22±6)次/min,观察组(82±6)次/min、(80±6)mm Hg、(16±5)次/min;两组麻醉前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t依次为:0.780、0.000、0.746;P依次为:0.438、1.000、0.456),麻醉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依次为:6.715、5.948、4.683;P依次为:0.000、0.000、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2例霍纳综合征,1例喉返神经组织,并发症发生率7.9%;对照组2例膈神经阻滞,2例喉返神经组织,并发症发生率11.1%;两组无显著差异(χ2=0.22,P=0.637)。

3 讨 论

锁骨骨折在全身麻醉中占比为5%~10%,在青少年及壮年人群中较易发病,患者常有上臂活动障碍、肩部下垂上肢功能明显受限等临床表现[4],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影响。锁骨骨折患者若采取非手术疗法,极易出现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再移位、延迟愈合、腋窝神经血管受压等不良后果[5],故而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治疗中采取适当的麻醉方式是确保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的关键[6]。

颈丛神经是自第1~4颈前神经前支互相交织而成,其中深丛神经支配的是颈前、颈侧面深层阻滞,浅丛支配的是枕部和颈部皮肤。臂丛神经是第5~8颈神经前支、第1胸椎脊神经前支中的大多数纤维交织形成,支配的是手臂感觉及运动。因此对于锁骨骨折患者,在麻醉时应对臂神经丛、颈神经丛支配的区域进行麻醉。过去锁骨骨折手术多采取单一颈丛麻醉方式,然而这一麻醉方法无法对锁骨四周的筋膜、肌肉发挥麻醉效果,只能够对患者切口处的痛感加以缓解。单一臂丛神经麻醉极易发生麻醉不全问题,在手术过程中,牵拉操作极易导致此类患者产生不适感及疼痛感,进而影响手术的进行,麻醉安全性不佳。近年来颈臂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逐渐得到了应用。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结合了臂丛麻醉、颈丛麻醉二者的优势,可将锁骨骨折患者颈丛神经、臂丛神经与锁骨上神经支配的阻滞、皮肤予以完全麻醉,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手术操作给患者造成的牵拉感,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其手术应激反应,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另外,锁骨骨折患者局部有出血现象,患者神经鞘内有水肿现象,这对麻醉药物对弥散有直接影响。同时局部肿胀可导致解剖变异,这就导致单一臂丛或颈丛麻醉在临床应用中受限。颈臂丛联合麻醉可避免单一阻滞存在的这些缺陷,协同发挥良好的麻醉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颈臂丛联合麻醉可取得更加显著的麻醉效果,且麻醉期间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且不会导致麻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对于锁骨骨折术患者而言,采用颈臂丛联合麻醉可取得更理想的麻醉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1] 祖力甫卡尔·依力哈木陈华.研究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5,10(A2):1472-1473.

[2] 刘春亮,刘奇,桂敏,等.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浸润麻醉在锁骨钢板内固定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5):502-503.

[3] 张付化.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高位肌间沟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147-148.

[4] 田松,杨小华.不同神经阻滞法对锁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及神经损伤程度的比较[J].医学综述,2016,22(8):1637-1639.

[5] 葛春玲.对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实施臂、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5):148-149.

[6] 漆招.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15):99-100.

猜你喜欢

臂丛锁骨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