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海上医疗救援体系的探讨

2018-01-20陈锋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困难救援医疗

陈锋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举世瞩目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欢迎及参与。随着这一划时代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和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与此有关的危及生命与健康的风险因素也不可避免的随之而来。相比陆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风险更多更大,且救援救护也更加困难。医疗机构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做好服务值得深入研究。结合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轨迹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供大家及有关部门参考。

1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在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中西陆上通道的丝绸之路概念后,学术界又延伸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是法国汉学家沙畹。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大致可分为秦汉形成期、魏晋发展期、隋唐繁盛期、宋元鼎盛期和明清由盛及衰五个历史阶段;鸦片战争后,中国海权丧失,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沿海口岸被迫开放,成为西方倾销商品的市场和掠夺中国资源和垄断中国丝、瓷、茶等商品的出口贸易区。从此,海上丝绸之路一蹶不振,进入了衰落期。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整个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时代巨变,换了人间。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愿景,这是继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又一次提出影响世界发展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发展理念。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传承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价值观,而且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合作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参与国家更多,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是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1-2]。

2 海上丝绸之路相比陆路面临的风险和考验更加严峻

作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有东海和南海两条航线,其中东海航线主要是前往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而南海航线主要是前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如今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显然是指南海航线。南下的海上丝绸之路通常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沿岸和欧洲地域,途径几十个国家,连绵上万海里,无论是烟波浩淼的南海,还是广袤无垠的印度洋,乃至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以及马六甲海峡、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亚丁湾、苏伊士运河,如此宽广的海疆水域孕育着多少惊涛骇浪和天灾人祸。

在海洋上航行所遇到的风险和考验远比陆地上多发、复杂、易变:自然灾害中的狂风恶浪随处可见,古往今来屡禁不止的海盗似乎更加猖獗,而强权欺凌或大国博弈所引发的战火硝烟犹如悬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加之人们在海上作业长时间航行漂泊,环境和生活条件可想而知,必然导致疾病高发易发;此外,还有各种想象不到的意外伤害,所以,在相同数量的服务群体或服务对象中,海上的医疗需求远比陆地上多,困难也远比陆地上大,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探索和解决,犹如雄关漫道,任重道远。

3 为构建新的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与“海洋强国”都是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不断扩大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无论是从现实需求还是发展需要,日益繁忙的海运贸易和息息相关的海洋权益都需要全方位的做好包括医疗救护在内的一切保障服务,卫生系统和医疗机构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传统的陆地大国和长期以来在海洋建设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如何把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转化为行之有效的行为举措需要审时度势,在时不我待中通过卓有成效的努力奋斗而有所作为。

首先是提高认识,不惧困难。要充分意识到海洋强国战略的深远意义和加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保障能力建设的现实意义,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无论有多少困难,多大困难也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其次是克难攻坚,干字当先。尽管开展海上救援救护有许多未知天地且困难重重,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借此引用海军“海口”舰的座右铭来共勉:“不怕狂风恶浪,不怕流血牺牲,不怕任何敌人[3]。”;再次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面对艰难险阻和各种可能,加强海上医疗救援能力建设不是可有可无或一厢情愿,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扎扎实实的做好准备工作,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奋斗和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来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切实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

4 医疗机构如何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卓有成效的医疗服务

相比坚实的陆地,在海上一旦有救死扶伤的医疗需求,开展救援救护的困难不言而喻。医疗机构如何与时俱进切实适应现实与发展需求,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保驾护航,提供卓有成效的医疗服务需要认真研究。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是最重要的条件,开展医疗救援也同样如此。根据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原则精神,利用海峡西岸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福建要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并把福州、厦门、泉州作为保障服务的支撑点。在《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中则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福建的比较优势,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深化核心区的引领辐射作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这一切都为构建海上医疗保障救援与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鉴于海上发生医疗需求存在自救困难、求救困难、报警困难、搜寻困难、交接困难、坚守困难等一系列问题[4],开展医疗救援救护卫生系统和医疗机构不能特立独行,单打独斗,必须借助各方力量开展海陆空联动,通过打好组合拳,继而开展联合救援、综合救援和立体救援,才有可能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基本构想如下。

4.1 做好需求分析和顶层设计

根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等”这条主要航线的海运状况,尤其是潜在服务对象的数量及关联人群的总量来考虑医疗救援的服务需求,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建议可以将沿线海域划分为领海区域、沿海区域、南海区域、印度洋区域等不同的服务范围,以便救援力量定点布局和前出投送。

4.2 做好点线面相结合的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开展医疗救援的基础。按照港口是点、航路是线、海域是面三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把陆上的毗邻国家、海上的毗邻水域和空中的毗邻空域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编织合理高效的救援网络体系,打破传统的地域、海域、空域概念,为构建全球一体化的救援网络,为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真正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理念奠定基础。

4.3 做好陆海空相结合的机制建设

机制建设是开展医疗救援的核心。在海上开展医疗救援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及相互配合,医疗机构、专业救捞、海洋运输、执法部门乃至武装力量在必要时要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无论是针对个体的医疗救护,还是针对事件的医疗救援都需要相互支持,相得益彰,交通部救助打捞局、中远公司、远洋渔业、海警海军理应是分工不同、相互协作的一家人,通过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协作机制,发挥应急救援的体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齐心协力开展救援救护。

4.4 做好制式化相结合的装备建设

装备建设是开展医疗救援的关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要根据海上救援救护的需求,研制开展海上作业所需的医疗船艇和专用飞机。在沿海和南海乃至更大的海域范围开展救援救护时要借助发挥正在研制的AG600型“蛟龙”载机[5]的优越性能,该机具有速度快,低空巡航速度可达460千米/小时;航程远,最大航程超过4000千米;载重量大,最大起飞重量多达53.5吨,具有搜索范围广、搜索效率高,响应性、可达性、机动性好等优点,是一机多型多用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其最大特点是既能在陆地起降,又能在水面起降,除水面低空搜索外,还可在水面停泊实施救援行动,水上应急救援一次可救护50名遇险人员,是开展海上医疗救援救护较为理想的交通工具和工作平台[4]。

4.5 做好适应海洋环境的能力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广大医务人员要充分意识到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顺势而为,积极作为,面对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意外伤害、自身疾病、疫源疾病、恐怖袭击、海盗袭扰、战乱动乱等有害健康、危及生命的因素要深入研究,科学处置,有效应对,在总结完善中不断提高。特别强调要加强学习交流演练,注重协同协助协作,充分发挥体系优势、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同时还要加强体能训练和心理锻炼,以适应海洋环境和海空作业的实际需要,以便在救死扶伤时心有余力更足。

综上所述,虽然“一带一路”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和参与,但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理念提出者,我国作为倡议的发起国,在推进和实施的进程中使命与责任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况且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甚至杂音干扰。所以,无论是规划布局,还是项目建设,乃至保障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要有的放矢的做好做实各项工作,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其中医疗救援与医疗服务必不可少。

猜你喜欢

困难救援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紧急救援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3D打印大救援
选择困难症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