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2018-01-20林雪娇王姝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二区河南郑州45000

中医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阴液神农本草经泻火

林雪娇,王姝瑞,李 鲜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二区,河南 郑州 45000)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医治病,也有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投入到中医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中。笔者在研习古代医籍时发现:医家对苦寒药物情有独钟,有认为伤阴,有认为坚阴,这一矛盾历来众说纷纭,虽然对其坚阴、伤阴之原因意见不一,但是医家也没有明确的解释。笔者反复翻看书籍,发现坚阴、伤阴之不同在于药物和剂量的不同,以及是否用药得当。笔者反复思考,总结其中规律,简要阐述如下。

1 “苦”“寒”之性

1.1 苦

众所周知,苦“能泻、能燥、能坚”。其中“泻”即通泻(泻下通腑)、降泻(降上逆之气)、清泻(清泻火热);“燥”即燥湿;“坚”即坚阴,亦有泻火存阴之意,即是借助某些苦寒药物的清热泻火作用,泻火之亢,以全阴气。苦有苦温、苦寒之分,苦味之药多用于湿证。苦温之药,如苍术多用于寒湿证,临床运用不慎,有伤阴之弊端,则无可非议[1];苦寒之药,如黄连、大黄等多用于湿热证。《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由此可见:苦味之药能够燥湿,可用于湿证。苦寒药物也是治疗脾胃系统疾病的常用药,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大黄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乌梅丸等均用苦味药物治疗胃肠疾病。

1.2 寒

《神农本草经》云:“药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寒者热之,热着寒之。”《神农本草经》曰:“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由此可见:寒药可以治疗热证,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热利尿、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苦寒的药物一般是用来清热泻火、燥湿滋阴的,如:黄连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知母苦寒,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效;栀子苦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效。故以药物之偏性来纠正机体阴阳的偏胜,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

2 苦寒伤阴

历来医家认为苦寒伤阴大多有两方面原因:①由于苦寒之药可清热燥湿,若无热可清,无湿可燥,误用苦寒则耗损阴液是谓伤阴,即苦寒药物对有湿盛之体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在生理状态下或无湿邪、热邪存在的情况下使用,苦味药物会抑制阳气,“无阳则阴无以生”,或者耗伤机体正常的阴津。苦味药有燥的特点,苦寒药物伤胃除了与其伤脾阳、助胃寒有关外,也与苦燥伤胃阴有关。因此,《中药学》关于黄连的禁忌症中记载“本品(黄连)……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在中药苦参的禁忌症中明确指出“本品苦寒伤胃、伤阴,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忌用或慎用”[2]。②由于苦寒化燥伤阴,苦寒之品久服伤胃,导致脾胃阳虚,脾虚不运,水湿不化,日久郁而化热,热灼阴津,出现津伤液少的症状即苦寒化燥伤阴。汪瑟庵云:“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首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3]这里的“苦”是指苦寒药物,同时也指出了苦寒可以伤阴之理。吴鞠通认为:恣用苦寒之品,不劫胃阴,必伤肾精。《温病条辨》中焦篇载“举世皆以苦能降火,寒能泄热,坦然用之而无疑,不知苦先入心,其化以燥,服之不应,愈化愈燥”“吾见温病恣用苦寒,津液干涸,不救者甚多”[4]。综上所述,苦寒药物具有伤阴之弊。因此,在临床运用时,苦寒之药应与养阴之药配伍,使之清热化阴而无燥化伤阴之弊。若邪热炽盛、阴伤津枯之证,或中阳不振、脾胃虚弱之体,妄投苦寒,则变证丛生。若值秋燥,则苦寒之品更应慎用。

3 苦寒坚阴

“坚阴”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苦寒之药有直接的滋阴、养阴功效,而是借助某些苦寒药物的清热泻火作用泻火之亢,以全阴液。泻火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存阴才是目的,又称泻火存阴或泻火保阴。《黄帝内经》云:“阳盛则热。”治宜“热者寒之”“治热以寒”。《神农本草经》曰:“疗热以寒药。”火热之邪最易耗伤阴液,呈现火热之象,甚则阴津耗伤的表现。对于火热之邪为患的诸多病证,仲景用苦寒之药直清火热,使邪去正安。如条文154条热痞的治疗,仲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泻热消痞[5]。方中大黄味苦性寒,《医学传心赋》记载“大黄乃荡涤之将军”,故能泻热和胃,使里热随大便而出;黄连味苦寒,入心、胃二经,可泻心胃之火,此即《神农本草经》其“主热气”之谓,《医学传心赋》谓其“清心经之客火”;黄芩苦寒,在《神农本草经》中有主“诸热”之功,能泻中、上焦实火。三者合用,苦寒直清火热,使热邪得除,气机得畅,则痞闷自除。本方3味苦寒药同用,药专而力宏,仲景以此方来治疗热痞,后世多取其清热泻火之意。受此法的启发,《外台秘要》之黄连解毒汤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4味苦寒之药直泻三焦火热。火热之邪不去,煎灼阴津,阴液伤,则燥愈重,用苦寒清热以泻火,火去则阴液留,是以苦寒清热以坚阴[6]。

苦寒药物可以清热,但也易化燥伤阴,用之不慎则阴津愈伤,而火热益盛,故仅滋阴而不清热则火热难去。仲景示人苦寒清热与滋阴养血可以兼顾,如《伤寒论》第303条对阴虚火旺所致不寐的治疗用滋阴泻火之黄连阿胶汤。心主火,肾主水,在生理情况下,心火下降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使之不亢,只有少阴心肾水火交通既济,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平衡。而肾水不足,不能上制心阳,致心火旺于上,水火不济,心肾不交,阳不入阴故而不寐。方中重用黄连苦寒,入心经,以直折君火;黄芩苦寒入肝胆,以清相火。二药合用,有相辅相成之妙,正所谓“阳有余,以苦除之”。芍药酸寒,柔肝养阴;“阴不足,以甘补之”,故配阿胶、鸡子黄助心肾之阴,且阿胶、鸡子黄除填补肾精之不足、交通心肾外,与芩连等苦寒药物相配可刚柔相济,抑制芩连苦寒阴伤之弊,使整个方剂苦燥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邪。如此使水升火降,心肾相交,则心烦、不眠诸症自消。其配伍除了清热养阴,尚体现了养阴以坚阴的道理。又如李东垣的当归六黄汤即为苦寒与滋阴药物相配伍,以滋阴之品抑制苦寒药物苦燥伤阴之弊[6]。

“苦寒坚阴”尚有“急下存阴、釜底抽薪”之意,指运用苦寒攻下,荡涤邪热,以保存阴液。如《伤寒论》中的阳明、少阴三急下证之大承气汤证,因邪热炽盛,最易伤阴,故急需釜底抽薪,攻下腑实,使内蕴之邪热从大肠而出,以救其欲绝之阴。《伤寒论》第224条用猪苓汤治疗阳明余热未清、津伤而水气不利的阴虚内热证,即是在利水基础上加阿胶、滑石以育阴清热。邪入阳明,本已耗伤津液,加之复汗,阴精愈亏,用猪苓汤既能清热利水,又能育阴清热。

苦寒药物除一部分药物如生地黄、玄参、知母等本身具有养阴之功效外,极大多数药物的坚阴作用为间接所致,或是清热泻火燥湿以保津,或是健脾助中焦之生化以生津。因此,所谓“坚阴”并不等于养阴。

4 小 结

综上所述,苦寒药物有伤阴、坚阴之不同,苦寒药物虽有燥的可能,但未必皆伤阴,当依据药物具体而言,不可一概而论,坚阴、伤阴往往与用药是否得当、用量是否得当密切相关。临床运用时一定要详查病情虚实变化,诊断精确,用药得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药量,以求药效最优化。

5 参考文献

[1]黄延芳,谭剑文.苦寒论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7):6-7.

[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8.

[3]林培政,谷晓红.温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9.

[4]戴春福.杨栗山治温病善用苦寒的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4):6-7.

[5]李尽孝.《伤寒论》方苦寒药运用规律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6,5(4):17-20.

[6]李灵辉.论《伤寒论》中苦寒药的运用特点[J].中医研究,2005,18(1):14-15.

猜你喜欢

阴液神农本草经泻火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清火退热 按液门穴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清肝泻火 试试槐花入膳
口腔溃疡煎甘草黄芩
谈养阴生津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浅议《伤寒论》笫111条之治疗原则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二)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