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2018-01-20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内蒙古自治区主委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院长董恒宇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发展

◇ 文/全国政协委员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民盟内蒙古自治区主委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董恒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我们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与内蒙古实际结合,要与政协工作、民主党派工作密切联系起来,立足界别特点,下真功夫,学深悟透。我们民主党派成员大多在文化建设领域即科教文卫体等这些公共事业平台上工作,我在政协分管人资环委,所以我以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案例简要谈谈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几点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指出:“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改革和发展的目的。

我们的发展需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有文化内容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发展、有质量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质量”有16次,这也是党的历次会议提到质量最多的。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种产品要以数量为主转向以质量为主。

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公共文化供给要加强。这些年我们对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的研究、整理、挖掘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关键是在经济工作中如何配置和利用好这些研究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其中有定位、创意、策划、可研、民主协商和规划、实施等一系列过程。展示文化的价值和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质量高效的精神食粮。我区有一些公共文化场所远离城区、利用率低,人民群众难以企及,而且前期投资、后期管护费用高,今后应引以为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在我区也是存在的。在社区调研中,群众反映有些社区公共服务缺失,特别表现在文化、医疗、健身、养老服务、幼儿教育管理等方面。这些都是与老百姓利益最直接最现实、离老百姓最近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守紧人民的幸福线,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深入了解群众在精神需求方面的所思所想所盼,把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立足以人为本,不论民生领域还是产业项目,我们都不求大,大是一个数字概念;而求精、质量好,追求质量效益,做那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项目、补短板的项目,把钱花在刀刃上。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既要保护古代建筑,也要保护近代建筑;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既要保护精品建筑,也要保护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

今年我们的界别调研课题,在文化方面是“守护我区文明遗存,建设民族文化强区”。调研了包头市工业遗产,在调研中召开的座谈会上,大家都有共鸣,工业遗产不是供后人瞻仰的古董,更不是淘汰的垃圾,它们是有体温的,有人文气息的生命。要将它们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将它们与城市的人文和绿色融合在一起,打造更具人文气质的现代旅游产品。只有这样,工业城市才不至于失忆和沦落为废墟,而是化腐朽为神奇,使老工业城市蝶变为一座文明的城市,适于栖息、休憩和旅游的城市。

九月份我们去锡林郭勒盟乌拉盖考察,《狼图腾》电影播出后,锡林郭勒盟打出了“一个看得见苍狼的草原”的精神表述语,很到位。而且兵团知青们的宿舍、礼堂保护得很好,兵团知青的故事讲的也很好,兵团知青旧居附近游人很多,住不下,搭了很多蒙古包。乌拉盖草原今年夏天应接不暇,考验着景点的承接能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个势头延续下去,这需要下很大功夫方可做到。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城市发展要融入人文与绿色才能诗意栖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批评一些地方城镇建设规模扩张过快、占地过多,盲目“摊大饼”问题突出;许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水土资源和能源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相当一部分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超出财力,城市政府债务负担过重;城市社会治理体制和水平滞后,社会稳定面临许多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坚持优化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坚持把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摆在突出位置来落实,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这对我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理解,诗意栖息的前提是人文与绿色的深度融合,“乡愁”是一种美好的人文情怀。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城市建设和治理应引入更多美学思想、人文智慧,实现以文化为灵魂,用“绣花功夫”治理城市。既考虑增长的数字、发展的账本,也考虑增长和发展的“美感”。城镇建设不应过于功能化和工具化,没有和自然的遥想对望,没有冬去春来的“望境”,人将看不到自然也看不到自己。城市化要多用“审美的眼睛”和“宁静的耳朵”,追踪人与山水世界相携相生的绿色脉络,传承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文化脉络。

当前,我们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付诸实践。不论是弘扬传承还是创新发展都要立足以人民为中心,把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福祉这条主线贯彻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各项工作成效的标尺。我们的调研和参政议政要走进蒙古包,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掌握真实情况,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建议和提案,反映民意,解民生之忧,多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更多精神食粮和优美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