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涯规划亲子互动课程探索

2018-01-19岳晓兰

新课程·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课程

岳晓兰

摘 要:生涯规划是青少年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生涯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且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当今的大多数高级中学,由于各种学业压力和现实因素,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和家庭教育常流于形式,缺少常态化的实践活动。教师将高中生涯辅导与家庭教育两者相结合,探索一种以高中生涯规划为切入口的亲子互动课程,最终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操作性强的高中家庭教育课程模式。

关键词:生涯辅导;高中生涯规划;家庭教育;课程

一、课程实施基础

1.理论背景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在他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中描述:“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的主要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埃里克森,1963年)

一方面处在青春期的个体身心发展需要和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在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下,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又常常感到困扰和混乱。因此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将面临认识自我、调控和管理自我、发掘自我潜能、建立自我同一性、认识职业、发现兴趣与能力、探索人生目标、澄清价值观、规划人生等重要课题。

2.概念界定

高中生涯规划(Life-Career Guide in high school)是指高中阶段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实际的职业世界并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形态,就人生发展方向做出抉择、规划与调整,以期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的过程。生涯规划是一个人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指在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生涯认知、生涯设计、生涯体验等步骤,唤醒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涯抉择能力、发挥学生的天赋才能,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的教育,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需要,最终帮助每位学生过上适合自身特点的美满生活。

家庭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通常是指家长(主要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广义的解释是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往往对子女的生涯规划与发展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课程:广义的课程通常指的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本文所指的“高中生涯规划亲子互动课程”,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家庭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之处在于在传统的家庭教育基础上,它是以高中生涯规划为主题和主要内容,以高中生及其家长为主体,教师为组织和指导者,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新型亲子互动类课程,以下简称为“课程”。

3.实践基础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六条:普通中学可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或者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高中阶段教育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生涯指导。”把培养学生谋生创业能力作为教育使命。高中阶段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在增强学习动力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选择符合自我兴趣和发展潜能的专业和职业,为大学阶段生涯规划及今后的正确择业做好充分准备。

以上理论及现实背景,无疑说明了生涯规划及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长远来看,中学生涯规划及家庭教育更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坚实的政策支持、深厚的理论背景以及迫切的現实需要更为“高中生涯规划亲子互动课程”(以下简称为“课程”)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

1.在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下,唤醒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其生涯抉择能力,发挥学生的天赋才能,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

2.通过生涯认知、生涯设计、生涯体验等多形式的亲子互动活动,为亲子之间互相了解、互相沟通、互助合作提供平台、增加机会,进而改善亲子关系。

3.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科学育儿的能力,做伴随孩子幸福成长的智慧型家长。

4.在帮助每位高中生科学合理地规划人生的同时改善亲子

关系,促进家长和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增进家庭团结和睦,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发展。

三、课程设置

1.课程主体:学生、家长

本课程以学生及其家长为主体,从教学主题的选取到互动活动的设计以及家庭作业的设置等环节,都从考虑学生及其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

2.指导教师: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师、生涯规划指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科任教师、校外教育专家等。

本课程的指导教师主要承担着课程的设计、组织、协调、引导等工作,因此具备一定的中学生涯规划、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教师,比如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师、生涯规划指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科任教师、校外教育专家等均可担任本课程的指导教师。

3.课程主题:生涯规划结合亲子关系

以认识自我、发掘潜能、职业探索、生涯访谈、选科分班、人生理想、人生规划、实施管理等内容为课程主题,以学生自主学习和亲子互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开展,在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同时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增加亲子沟通的机会、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学生生涯发展、家庭幸福成长。

4.教学形式:学生自主探索结合亲子互动活动

课程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家长互动为辅、教师引导协调,在课程导入、活动开展、课程小结的任意环节,都可结合家长的共同参与。

以《认识自我》为例:在课程导入环节,可设置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破冰游戏;在活动开展环节,可同时设置学生自主探索活动:“我是谁”“同学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我想对父母说……”和家长参与活动:“我眼中的孩子”“我想对孩子说……”等内容;在课程小结环节,可设置“亲子对对碰”“亲子讨论会”“我想听你说”等亲子互动活动。

5.课程载体

所谓课程载体,即本课程利用什么时段、什么平台开展,笔者认为:

第一,学校可在校本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等的阵地中,选择性地开设本课程。

第二,学校可在家长会、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生涯规划辅导课、生命教育课、常规讲座、团体辅导等已有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课程。

第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比如网络授课、网络直播等形式使家长可以打破时空障碍,随时随地参与到课程中来;比如利用“一师一优课”等网络晒课平台,将课堂实录及家庭作业等上传至网络平台,使家长可自由选择时间和空间,身临其境地体验课程活动、完成家庭作业(无网络条件的可下发纸质调查问卷、心理测试题等资料作为课程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比如利用网上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可以简单快速地完成课程任务。

第四,学校可通过家校路路通、校园网站等通讯平台,加强家校沟通,向学生家长介绍生涯辅导理念及方法,提高家长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使家长能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孩子發展自我意识和职业生涯意识,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第五,其他可以实现家长、学生、教师互动的课程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第四两种方式的课程,虽能打破时空的障碍,弥补部分家长不能现场参与课程的缺点,但由于缺乏现场的亲子互动活动,采用这两种方式上课时,教师应把亲子互动活动改成学生团体活动,或者将亲子互动活动放在家庭作业环节,也可在家庭作业环节增加需要亲子沟通、互助合作的任务。

6.课程方案列举

参考文献:

[1]郭兆年.高中生涯发展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07.

[3]丰捷.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清华大学实现和谐就业[N].光明日报,2007-02:26.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