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加强电力企业内控管理

2018-01-19周理

财会学习 2018年31期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企业

周理

摘要:内控管理在信息化方法论和实践中,能够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和获取新的发展优势,在本论文中,通过对内控管理和信息化的认识,引出对信息化在内控管理上的应用,并进一步讨论信息化内控管理的未来。

关键词:信息化;内控管理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经营活动中需要面临各种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风险,外部风险具有不可控性,而对于内部风险具有一定可控性,因此企业会采取内控管理制度来加强对各项经营活动的监管。但是在内控管理过程中,企业要想做到控制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等要求,并非易事,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思想的普及与发展,许多企业也逐渐将信息化融入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内控管理的含义和要求

内控管理作为管理活动的分支,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各个环节所产生的风险,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不发生偏离。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的部门与环节,大致可以划分为对人力资源的内控、对财务的内控、对资产的内控、对工作流程的内控等,并要保证所有控制活动的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内控管理要有及时性。不管是事前进行监管、事中进行控制还是事后进行评估和反馈,都要把握速度的控制,尽可能使用较少的时间去进行各项工作,以便减少时间成本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内控管理要有准确性。内部管理不管是在发现风险上还是在进行改进和处理过程中,都应该具有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和实际性的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措施,能把握住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而不是浅显的停留在次要矛盾上。

内控管理要有有效性。内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减少风险的发生频率和程度,以使得能够达到公司预期的收益,因此,企业会进行各项内控活动并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如果内控管理不具有有效性,不能促进企业最终目的的完成,那么内控管理就不具有实际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要想使内控管理做到上述几点的要求,就需要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将内控流程、人员安排、工作要点等内容固定在规章制度中,以便具有统一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企业建立内控制度时应从整体规划方面将其划分为控制环境的分析、控制程序的建立、会计系统的建立这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对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职工素质、预算管理和报告制度等环节进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涉及范围广、应用环节众多,因此,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必然存在某些问题。

二、现有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有的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出现有不少的问题,如内控意识浅薄,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缺乏优秀的内控人才,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存在问题,内控环节中无法及时提供一手资料,缺乏有效的内控评估体系和追责体系等。不管是意识层面上的问题还是制度层面上的问题,我国内控管理中都有着较多的不规范,这种不规范的来源之一就是我国内控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试想如果企业中的信息化水平较高,那么不管是信息的获取、流通、分析和整理,都能够及时并准确的完成,也就不会再出现无法提供内控一手资料的问题。在企业中的各种审批制度、评估体系与追责体系如果完全能够进行信息化操作并在电子终端上呈现,那么各项体系和制度也就能够在这种公考透明环境下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较高水平的信息化也能够弥补内控人员自身素质的不足,使整个内控管理在计算机控制下变得容易控制,以减少人工和脑力的使用。尽管信息化在企业内控管理中承担着基础性设施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在内控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内控信息技术研发方面,从理论、方法、技术到产品都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是由于我国的强劲需求,信息化的发展空间还是较大的。

三、信息化在内控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是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人财物的静态和动态状况都抽象化为数字,以便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不失真的传递,其表现为的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在现有的企业内控管理中,信息化的理论方法可以体现为数字管理理论,信息化的技术和产品可以体现为各种系统程序的应用,比如ERP信息系统、人力规划系统、财务共享服务等等。不管信息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他都深入到企业内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ERP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信息手段,能够实现对企业各项资源从采购、使用、保存等全方面的把控,从而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節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也使得最终的管理成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计算机助力下的财务共享服务能够采用信息化的手段高效的处理各种财务流程,并且在互联网环境下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流通与传播。

(一)应用于货物的控制

企业传统的货物需求预测、订购、运输、储存和运用等环节都是人工操作,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和经验主义,因此准确度和时效性上做的有所欠缺。但是在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技术应用下,出现了各种货物的管理理论和相应的管理系统,如库存管理系统、订货系统等。信息化的应用,使货物需求预测能够更符合市场未来的预期和公司现有的能力,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货物的供需平衡,减少库存成本。信息化的应用使货物的使用过程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容易让管理者看到资源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能为日后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甚至能从中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自身缺陷。

(二)应用于资金的控制

不管是资金的筹集、投资、运营还是分配,都应该在信息化操作下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复杂的资金管理过程更加准确和迅速,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与耗时。目前我国在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上,不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不断更新和替换原有的操作系统,使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在信息化平台上呈现,如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在资金运用过程中能够减少失误,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可以将这些纷繁复杂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归纳并分析,以便供企业决策者了解企业现有的财务状况,并以此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应用于对人员的控制

人力资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不断走向信息化,传统的人事招聘、绩效考核、工资核算、员工培训等环节不断被信息化的技术与手段所代替。企业在人事招聘中会通过数据库来检查应聘者的相关信息,并使用各种软件来测试应聘者的能力与素质;在绩效考核中,信息化边缘企业对员工实行全方面的绩效考核和评估,由于员工所有的业绩和工作表现都已被数字化,因此很容易公正公平的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并且在人力资源的供应和需求预测上,信息化的测算也能够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各方环境现状等因素,预测中较为准确的人员需求数量。除此之外,我国现有的内控人员较为稀少,经验比较不足,因此通过在企业中使用信息化的方法和技术,使得人员操作更加便捷化和容易化,为填补人才和人才培养提供时间。

四、信息化在内控管理中的未来发展

尽管信息化在内控管理中应用较广且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了解到,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存在改进之处。未来,我国的信息化管理理论和方法一定会有所突破,不再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理论与方法,而是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内控管理理论。同时我国在信息化的技术和系统设计上也会取得长足发展,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会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招纳,并且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系统和技术的开发和设计。我国现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在未来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会不断提高,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凭借信息化实现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要求。

五、结束语

信息化在企业内控管理中的作用重大,每一个管理者都要提高信息化的使用意识和内控管理的重要意识,不断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J].中国总会计师,2008.

[2]罗小琴.浅谈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J].财会研究,2006.

[3]杨雄胜.内部控制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猜你喜欢

信息化管理企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