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认识及研究

2018-01-19汪仁玲

财会学习 2018年31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指标体系绩效评价

汪仁玲

摘要:本文主要以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认识及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基本原则为主要依据,从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方法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应用效率。

关键词: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近几年,我国政府部门加强了教育资金投入,但教育经费的需求同供给间的矛盾依旧显著。为此,一定要给予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在我国教育事业长远发展中充分的发挥出,以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本文主要研究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具体如下。

一、绩效评价的概述

绩效主要由效益与成绩构成。有学者提出绩效评价为单位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与特定的评价程序,利用合理的评价方式、依据评价的内容及标准对评价对象的综合能力展开不定期评价。为此,综合来讲,教育绩效评价,即是政府内部拨款部门,依据特定的评价方式与程序,对评价的内容进行有效管理与评价,即财政拨款,如教育经费等,及对拨付的教育款项利用状况,探究其是否合理、真实,对应用效果展开对应的考核与评价,进而明确拨款资金利用状况。

二、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一)3E原则。其包含效率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效率性主要探究过程是否高效;经济性主要探究过程是否节约;有效性主要探究结果是否实现既定目标。当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以规模为基本目标取向,而并非是效益,政府部门的关注点为每一年财政经费的增长速度与增长量,但教育部门的着重点为资金是否按时到位、是否能够争取到更多的经费。因资金利用部门欠缺绩效意识,致使一些教育支出项目对最终的效果与目标重视力度不足,而一味的追求经济节省,或是忽视效果单一的追求效率,致使资金耗费;或是追求表面效果不重视财政资源的实际状况,最终导致综合效果不佳。基于此,需对教育资金的应用状况展开合理充分的绩效评价,切勿独立的或是片面的去探究某个要素,需对效率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这三个要素展开全面分析,进而实现整体评价的目标。

(二)导向性和完整性有机结合的原则。所谓完整性主要指的是评价指标布设需从不同的层面反映教育经费支出的特性与涵义,及支出活动对现代化社会发展带来的正面或是负面的影响,另外需给予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激励性与导向性高度重视。导向性为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利用与布设能够有效引导评价主体注重评价内容,并且逐渐朝着评价标准的道路前进。而激励性指的是评价结果会为评价客体带来巨大影响,进而形成激励作用,推动现代教育目标实现。

(三)操作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的原则。需从客观的角度对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进行评价,务必要以会计数据为中心,且这些数据务必要具备较强的准确性、可比性以及连续性。为此,在构建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时,不但要从理论上重视指标的合理行,还要满足当前具体工作状况,切实可行,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与现实价值。

(四)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的原則。对于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而言,定量分析非常重要,其主要以数量形式提供教育经费支出信息与目标实现情况的信息,披露和反映所存的问题,对教育经费利用的效率性、有效性以及经济展开综合评价与监测。而定性分析指的是通过计算数量来对评价内容进行分析,而利用对评价主体展开充分描述与分析来将评价结果准确的反映出。设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定量分析需同定性分析有机结合,需以定量分析为中心,通过计算定量指标来获取基本的评价结果,之后在应用非定量指标对所获取的评价结果进行校正,以完善定量分析所存的问题,让最终的评价结果与真实水平更接近。

三、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具体设计

(一)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思路。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需从三方面进行考虑,其中包含消费者、政府以及债权人。从政府的层面看,第一,政府不单是保证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的构建者,同时还需行使行政权利,负责调控财政资源;第二,政府还是教育经费最大的拥有者,所以其十分关注高校资产利用状况、利用效率以及利用的实效性和对社会与国家的贡献,并且还能评价与监督教育管理人员所开展的管理活动。从债权人与消费者的层面看,其注重的是学校的投入产出率、财务情况、负债程度、发展水平以及资金筹集能力等。为此,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需将学校教育经费的效率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充分的反映出。

(二)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内容。第一,领导班子的综合素养。主要指学校现任领导班子的道德素养、整体能力等,细分包含职业道德、协调能力、决策水平、敬业精神、知识体系、组织能力、创新精神等等。第二,基本管理能力。主要指在保证学校教学正常进行的组织体系、激励和约束制度、内部管理形式、各项基础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以及后勤服务等构建与落实情况。第三,教师整体素养。主要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术地位、文化素养、科研主动性、敬业精神、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整体状况。第四,社会整体贡献。具体通过科研成果及教学成果反映。教学成果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质量上和教学成果的发表上等。教学成果具体体现在论文数、学术专著数以及研究成果获奖数等。第五,事业发展战略。主要是指学校利用的包含专业发展、基础建设、学科建设以及科研投入等各个方面的策划。

四、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有效方式

(一)定量指标评价有效方式。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内的定量指标,事实上取数需以会计为基础,从会计报表内直接获取所需的数值。遵循着简便易行这个基本原则,定量指标的评价方式能够利用加权平均法,将权重体系与指标体系详细列出,明确单向评估值以后,再利用加权平均法对综合评估值进行计算。即在已有的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不同级别相应的标准分值基础上,明确每个指标得分,之后将各类指标分数总计出来,外加利用加权平均法对综合评估分数进行计算。评价组织能够切实依据学校各类指标得分状况,对学校的特性展开分析,以准确衡量学校发展潜力,进而分类定位为积极扩大型、保守稳健型、整体发展型等。还能把某高校的绩效指标得分和同地区学校平均分进行对比,进而判断此学校核心竞争力。其标准分能够应用全省或是全国高效统计资料,利用相对值作为实际衡量标准,构建评估标准值,要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固定化。

(二)定性指标评价有效方式。对于定性指标可以采用专家评议计分法,选择六人以上的评议小组,保证该小组由多个专家组构成,先明确各评议指标的实际权重,再切实依据各专家评分,将各指标的平均分计算出来,最终合计出总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深入探究与优化,有关部门需同项目和经费使用对象的特点相结合,对个性和共性问题展开深入探究,以期为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同功,王桂雪.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 (03):19-22+26.

[2]张倩,冯树清.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26 (02):21-24.

[3]王伟,冯树清.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14 (01):21-26.

[4]刘荣.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9 (05):57-58.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指标体系绩效评价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