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高校新疆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成效研究的价值与路径

2018-01-19韦成功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0期

【摘要】经过近十年的教育实践和探索,内地高校新疆民考民大学生的培养取得了突出成效。科学的民族观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文化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保障。民族观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晴雨表,深入地、及时地、科学地总结和研究新疆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成效和经验,是民族团结、人才培养、战略大局服务等多重任务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民族观教育 民考民大学生 成效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四川高校新疆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十年成效研究(2006-2016年)”项目编号:SC16C00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014-02

随着国家对民族教育、教育扶贫、教育援疆工作的重视和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高校就读的机会逐渐增多。就全国范围而言,自1989年国家启动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以来,已累计招生6.4万余人。2016年相关援疆协作计划资料显示,到2020年的4年时间内,内地招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数将达到1万人。在援疆协作计划的招生中,有不同的考生类别,其中“民考民”是指少数民族学生在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时,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考生。他们步入大学往往面临着包括语言在内的更为复杂的文化适应、学业学习、民族交往等多重压力,在民族观引导方面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开展新疆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成效研究的重要意义

民族观是民考民大学生思想动向的晴雨表,是了解他们成长、现实交往、生活等各方面的窗口,也是评判民考民大学生培养教育成效的重要依据。科学开展新疆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成效研究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

一是有利于深化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研究,丰富民族观教育研究的视角,建立重要的研究分支方向。当前关于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理论研究体系逐渐形成并完善,不同角度、不同区域、不同院校,汉族或少数民族抑或是整体在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研究也趋于丰富。但纵观各类研究,聚焦于内地新疆民考民大学生的研究尚未看到。极少有的个别相关研究,虽是关于民考民学生的研究但要么是针对其它省份的某个民族生源的文化适应研究,要么是关于心理学、语言学方向的研究。虽有个别文章以内地民族班团结教育为主题,但亦只是限于某个院校范围,而尚不算是专门关于新疆民考民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分类研究。由此来看,内地新疆民考民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的学习跨度和经历,预示着对他们的民族观教育必然蕴含着不同于其他类别的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重要学术研究价值。

二是有利于加强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教育与日常管理,巩固校、地稳定和谐的局面。随着援疆协作计划招生人数的进一步扩大,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势必会进一步增加。一方面,他们在开放的校园内外,在与不同民族师生、不同社会人员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在直面市场经济的浪潮面前,既存在同龄大学生的共同问题,更存在特殊的文化适应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作为民族中的优秀青年,“三股势力”对其思想渗透的图谋从未停止过。而其中,大多数是來自新疆边穷民族地区、接受“双语”教育的民考民学生遇到的文化适应情况最为困难,面临的思想冲击最为突显,需予以的关怀最为迫切。若没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因诸如文化生活个别细节问题引起同学矛盾、冲突以至形成校内外的群体性事件,更甚者被“三股势力”蛊惑利用。由此,开展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成效研究,有利于补齐以往研究短板,从最难处下手,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进而巩固校、地稳定和谐的局面,在重大社会问题面前首先确保高校安定。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育援疆工作水平,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教育扶贫的精准性,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在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等会议精神政策指引下,各援疆高校和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十分重视协作计划民族学生的培养,深入开展了包括民族观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服务新疆发展贡献了教育力量。《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教育部及民族司工作要点分别提到了要“加强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新疆教育发展水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指导意见和要求的落实,离不开对过往民族观教育成效的深入考察和总结。它能为内地新疆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下一步更为科学地开展提供依据,直接为援疆协作计划的推进、内地民族班的改革和发展、民考民学生的培养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为长效服务新疆提供重要智力支持,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水平、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等方面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

四是有利于培养熟悉内地和新疆的少数民族人才骨干,形成区域经济、文化互动的重要桥梁。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以及新疆极具重要的战略地位,涉及内地和新疆的经济、文化活动来往的频率将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展、地区逐渐覆盖。在开放、共享的区域经济和文化互动中,需要一批熟悉内地和新疆、有使命感的的人才队伍。至今,援疆协作计划民考民大学生毕业绝大多数回到新疆工作,已成为新疆各个行业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双语”教育,民族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深厚,是担负民族文化交融桥梁、发展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团结本族和各族人民的相当重要乃至最为重要的未来力量。为此,开展成效研究无疑利于培养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桥梁作用的民族骨干对伍,为联通内地和新疆发展积蓄人才提供保障。

二、开展新疆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成效研究的方法和路径

第一,研究应建立在对较长时段的考察基础上。开展关于教育的成效研究一般需要基于一段较长的周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更像农业,而不是工业。对就读于内地高校的新疆民考民大学生(以下亦简称:民考民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取得的成效开展研究,也需要追溯到一定的时间。爱因斯坦曾说过:“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一般来说,这样的时间跨度,比较的理想的应该涵盖一名大学生从入校学习到就业工作再到成家立业的各方面稳定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认为:“三十而立。”无论是传统文化观念还是现代职业生涯规划,30岁都可视为成人思想观念的稳定阶段。以此为参照,要考察民族观教育的成效,考察时间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长,所选对象大概是大学入学开始至之后的10年左右为宜。

第二,研究应构筑立体的考察视角并形成完整的研究逻辑路线。从考察和研究的内容上看,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新疆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其中,既包括对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制度建设、举措的调查,也要包括对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状况的分层分类调查。前者是教育过程的显现,后者是教育结果的呈现。具体来说,可围绕内地高校新疆民考民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成效,从“两个阶段、两个层面、两部分”开展实证研究。“两个阶段”指学生在校阶段和毕业后阶段。“两个层面”一个指的是关于政策制定、举措落实、机制建设等教育层面取得的成效;另一个层面指的是大学生民族观本身变化提高所显示的成效。“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指的是外部包括老师同学对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的评价,另一部分是民考民大学生对在校期间民族观教育的评价。二是总结民族观教育的成效。通过以上“两个阶段、两个层面、两部分”的实证研究,某种程度上较为充分地、客观地、立体地展现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取得的成效。进而科学总结得失,发掘原因分析和教育规律。三是完善内地高校新疆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第三,研究应科学设计调查量表,充分借助网络等手段开展调研。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状况及变化是调查的重点部分。这部分是研究数据的核心,影响着相关结论。难点则在于,由于生源所在学校分散,毕业去向分散,时间跨度大,所涉及的单位、部门、人员多,时空跨度大、对象数量多等因素对调查的设计以及调查的开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采取的方法,对于在校学生及学校相关部门和老师,主要以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为主,对于已毕业的学生则主要以网络调查、电话调查、追踪调查为主。在调查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不同的调查类型。由于调查的方法和对象所处的阶段不同,调查量表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整。例如,对于已毕业的学生,其量表中的一级指标主要侧重于教育学习的回顾性和总结性,对于在校的学生,其量表的一级指标体系主要偏向于现状调研,如表1所示。在调查获得的数据和材料基础之上,再运用SPSS软件进行立体性分析研究。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运用LISREL软件对影响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状况的因素和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把握民考民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相关规律。

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依据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包括跨文化适应等相关理论,在综合多学科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到2020年内地高校将招万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601/t20160111_227 470.html,2016年1月11日

[2] 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moe_177/201008/93785.html,2010年8月

[5]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64/201602/t20160205_229511.html,2016年2月5日

[6]關于印发《教育部民族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EB/OL].http://www.moe.gov.cn/s78/A09/A09_gggs/A09_sjhj/201602/t20160224_230434.html,2016年2月24日

作者简介:

韦成功(1981.12-),男,壮族,广西来宾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