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活动课教学思考

2018-01-19吴晓宁

考试周刊 2018年20期

摘 要: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中考历史学科改革带来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历史活动课教学是避免中考改革弊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途径的观点,并就历史活动课教学如何与中考改革兼容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历史活动课;历史常规课;中考改革

历史学科活动课是一种新的历史教学课型,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占有独立的地位。它以注重通过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为基础,以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历史学科活动课的设置是新课改的亮点,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集中体现。但自2017年开始福建省中考历史科目实行全省统考,2018年开始历史科目实行闭卷统考,这些改革给历史常规课、历史活动课的教学方式都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思考中考改革带来的影响以及历史活动课教学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 中考改革带来的影响

1. 考试方式變化带来的认识误区

考试方式由各地区自行组织命题改为全省统一命题、部分地区由开卷考变为闭卷考,首先影响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基于应试的目的,加上观念的保守,教师把知识的讲授完成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重视史实、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授课本上的问题和材料时,一般是自己念答案,让学生记答案。这实际上是把学生当复印机,而没有教学生如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造成学生只会生搬硬套、不假思索,不习惯独立思考,不习惯合作学习,更谈不上创新思维。

对学生而言,中考成绩是摆在第一位的,决定了他们升学的结果。许多学生认为活动课与考试无关,甚至认为活动课有作秀、浪费时间之嫌。又由于历史中考涉及初中六册教材内容,学生要花很多时间来记忆理解,这难免又回到新课改以前死背书、背死书的局面。

2. 试题考查形式的要求

就目前中考命题的趋势而言,对学生的要求更加侧重考查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查要求更多地体现在主观题型,而主观题型的训练也常常是教学的重难点。

历史中考常见的主观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文字型材料题是历史主观题中的传统题型。更多地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表型材料题指以图片、图表、图画(包括漫画)、地图等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题型。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的特点。图表型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理解掌握知识的范围,这是学生备考应考的薄弱环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时政型材料题也是中考常见的题型,它注重关注热点,沟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通过对现实的观察,通过现象看本质,用历史思维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3.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中考考查形式的变化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观念上的保守、趋利性的心理与考试考查要求构成了一对矛盾,造成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弊端。

二、 历史活动课教学是避免中考改革弊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途径

1. 在课程内容和目标上,历史学科活动课与历史常规课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二者的共同目标。历史常规课中有一些较为抽象的历史概念、复杂的历史现象,对初中生来说接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可以在活动课中去体验、感悟,并可用于解决活动课中出现的问题;借助历史活动课的形式可以检验学生对历史常规课所学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历史活动课中培养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历史常规课所学,对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丰富学生对历史常规课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开展历史活动课需要以大量的材料为基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首先是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在活动课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学会思考,为自己的主题、论点寻求史料依据和理论依据。其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分辨不同的材料来源,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甄别,培养对史料的辨析能力。再者学生的观点、思维能在活动课中得到碰撞,甚至形成“头脑风暴”,了解他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思维方式进一步活跃,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最终有利于在应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三、 历史活动课教学与中考改革兼容的方法和策略

1. 历史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注意活动课教学不能单纯为活动而活动,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注意能对学习的内容起到强化、拓展的作用。

例如: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6课活动课《图说红军长征》就是对课程的强化和拓展。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可以围绕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通过歌唱、讲述、朗诵、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讲述、表现红军长征的故事。使学生的诸项特长得到培养和发挥,会更契合课改精神。然后通过老师的分析和引导,将原本在学生的头脑中“长征就只是一个简单的模糊的印象”转化为对长征的真实感受,引领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并将它们真正融入到内心世界。

2. 试题的命制上从考查知识记忆到侧重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转变,通过试题的有效命制,考查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历史现象归纳、比较、概括和解释的能力。

例如:

【泉州市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

26.泉州市各中学八年级开展“走进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endprint

【歌词识史】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1)歌词描述的是哪一年、哪一历史事件?

(本小题考查学生处理、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角色扮演】

某中学八年级(1)班将编排《西安事变》课本剧,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创作)、《松花江上》(1936年创作)、《大刀进行曲》(1937年创作)。

(2)假如你是生活在1936年12月西安的爱国文艺青年,要用歌声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将士宣传抗日,你会选择上述歌曲中的哪一首?请分别从词、曲的角度,说明你选择该歌曲的理由。

(本小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学习分享】

1931-1945年,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

(3)请写出你搜集的一首创作于上述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的名称。(不得与前面的三首歌曲重复)

(本小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内容)

【问题探究】

近年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定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日本也是“二战”的“受害者”。

(4)你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本小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总之,在中考改革的背景下活动课课程不应该弱化、消失,反而更应该加强。教师应加强对历史活动课的理解和认识,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强化活动课教学,将活动课程理念融入到历史常规课程的教学中,以期达到历史常规课和活动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红梅.初中历史主题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2]王艺润.初中历史学科活动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

[3]泉州市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Z].泉州:泉州市教育局,2016.

作者简介:吴晓宁,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