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产地的生态环境综合规划与治理研究

2018-01-19姜文静冯立刚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茶区水土冲刷

姜文静,冯立刚

(河北行政学院法政教研部,河北石家庄 050031;河北工程大学社会科学部,河北邯郸 056038)

茶产地的生态环境综合规划与治理研究

姜文静1,冯立刚2

(河北行政学院法政教研部,河北石家庄 050031;河北工程大学社会科学部,河北邯郸 056038)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茶产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对茶产地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水土污染、茶区作物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管理以及茶农自身经营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就下一步如何改善茶产地的生态环境提出了综合规划与治理方面的一些观点。

茶产地;生态环境;水土流失;规划治理

中国是世界重要的产茶地,茶叶产出非常丰富,茶产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国茶区异常辽阔,在全国省份中,有浙江、安徽、湖南、台湾、四川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出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出产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主要茶叶。据统计,2016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4400万亩,总产量241万吨,其中出口约33万吨。种植茶叶,发展茶产业,弘扬中华茶文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扩大出口、传播中国文化、实现国民共同繁荣,意义重大。在4400万亩的茶产地中,如何对茶产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规划与治理,实现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1 茶产地的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茶产地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现象,不断侵蚀污染着我国宝贵的茶产地,在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下,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茶产地的生态现状,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治理,确保茶产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1.1 水土流失

中国土地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在此情况下,我国茶产地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一是茶区地表土被侵蚀流失,茶园土壤层厚度变薄,养分也随之流失,地表结构破坏,出现土地板结、地力缺失等情况。随之而来的是茶树根系外露,不利于吸水吸肥,长势变差,从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二是茶园因水土流失产量降低,茶叶质量变差。水土流失和过度利用导致茶区地力的流失,加之施肥管理不科学,进一步导致茶树长势不高,芽片薄瘦、不鲜嫩,出产毛茶品质不高,影响经济效益。三是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污染。水土的流失使得大量泥沙从茶园流失淤积到河流、水库、沟渠中,导致河床变高、水容量下降,土壤中的化学成分进入水中造成水资源污染。

1.2 水土污染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工业的发展,水土污染严重,存在大量的工厂废物排放,空气中弥漫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导致酸雨频繁;农业用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土壤结构发生变化,板结、沙化等情况逐步凸显,工业生活废水的排放更使得水资源污染严重。

1.3 部分茶区生物结构单一

一些茶区不重视茶园的综合生态环境,单纯种植茶树,动植物、微生物等生态环境必须生物缺乏,不利于茶园生态环境的总体可持续发展。

2 茶产地生态环境分析

2.1 茶园水土流失分析

经调查发现,部分产茶区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水土吸附能力变弱,加之暴雨冲刷,水土流失在不断加剧。诱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茶产地植被总量不够,水土吸附能力弱,部分茶区缺少总体生态规划,盲目追求茶园面积开发,甚至毁坏式开发,导致当地植被单一,生态抗害能力减弱,以福建省茶区为例,在上世纪50年代,茶区覆盖的植物有近5000种,据资料显示,目前已不足2500种,总量大幅度下降,成为茶区水土流失和土地侵蚀的重要因素;二是土壤结构恶化;三是种植管理不当,在除草方面对于茶园内草类进行根除性治理,致使茶园土壤裸露,在栽植方式上一些茶区还采用丛栽、单条栽等土壤冲刷量大的栽植模式,在地势利用上部分茶园采用省力的顺坡种植,但比等高种植水土流失增加8成,减产近3成。

2.2 水土污染

目前,我国各地茶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化学用品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水土污染;二是来自茶园外界的工业污染,尽管近些年国家正在努力治理工业污染,但一些产茶区周边还存在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工业废水排放等问题,不仅污染茶园水土还对茶树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三是养殖业污染。

2.3 茶园生态不完善

目前,各地茶园中,茶树成为茶园的主要甚至唯一生态作物。而在普遍意义上讲,一个生态环境中,生物构成越复杂,整个生态环境越能趋于良性循环。茶树随着树龄的增长,所在的土壤也会发生系列变化。例如土壤酸化、钙镁以及微量元素逐渐缺乏、铝类元素增加,需要微生物在土壤中进行硝化作用来维持土壤生态平衡。经过长期的种植利用而没有生态调整,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种植。

3 茶产地生态环境规划与治理

3.1 对茶区进行统一的开发规划和治理

对茶区的总体规划以及治理应由统一的政府机构专项指导和管理,新开辟茶园应以是否保护生态环境为标准,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茶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规划上应以因地制宜为指导,最大限度实现各茶园地形地貌与栽植的良性结合,实现绿化、涵水固土等作用,对发生的水土流失、污染要进行专项研究。特别是对土壤裸露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基础建设差的茶园,应当进行调整性规划,逐步实现退茶还林;对存在冲刷严重、坡度陡峭、径流多的茶园,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采取加固、栽植绿化、平整、开沟等方式进行修复整修。

3.2 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

目前,许多茶农还没有对水土流失问题有充分的认识,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茶叶的生产销售上,忽视了茶园的根本,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茶园的土壤资源将会越来越少,茶园的肥力、作物质量将不断下降,给茶园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茶园的水土流失绝不是自然定律,是人们对土地过度利用和索取的表现。长此以往,我国将有相当一部分茶区面临地力缺失、水土不再的情况,不再适合种植茶树。

在茶区水土流失的治理上,我们一要加强地表覆盖,防止土壤裸露。土壤裸露的直接后果是雨水冲刷造成水土的流失,特别是丘陵茶区,茶园有坡度,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我们可在茶树间隙种植其它共生经济作物,或将秸秆、绿肥、杂草覆盖在地表,在除草时应采用割草方式,既遏制草与茶树争肥,又利用矮草覆盖土层,减少茶园土壤的径流冲刷,充分发挥地表作物固土保水作用,改善土质,提升地力。二要对茶区进行针对性规划治理。优化治理建设茶区的沟渠等排水系统,对茶区坡度陡峭的沟渠进行降坡截长、防冲刷建设,实现沟渠排水顺畅缓排,防止坡度陡峭的雨水急流冲刷;变更固有的茶树栽植方式,对于雨水冲刷严重、地势不平坦的茶园推广利用多条栽、铺草等方式进行覆盖绿化,建设密植、高坡型茶园,达到固土保水目的;坡度过高超过30度的,茶区应统一规划是否退茶还林,低坡度的,应因地制宜,尽可能对土地进行平整治理,减少因坡度造成的雨水冲刷。三要积极推广茶园间作技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而茶产量较低、采用丛栽的茶园,可以间作种植油桐等经济作物以及果树。茶园间作可以大幅提高茶园绿化面积,提升茶园土壤利用率;还可以形成地表保护层,降低雨水冲刷地面强度,减轻茶园降水径流,有研究表明,间作种植的茶园,同样降水强度下,水土冲刷量只占未间作种植茶园的五分之一;多种类间作的作用下,容易促成茶园生态构建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茶园经济效益。

3.3 开展茶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治理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整体大环境在遭到破坏,茶是对污染承受力较差的作物,茶产地在茶区建设规划和治理上,需要慎重。在茶区规划建设上,应当尽可能将养殖场、污染性工厂、塘坝、主要道路修建在茶区,已经建设的应当尽快拆除迁移;在茶区绿化方面,严禁毁林开发,茶区荒山、田间地头、道路两侧要补充栽植树木,确保茶区绿化;在农药及化肥使用上,应有专业机构明确农药化肥使用限制,形成统一管理规范,对茶区使用农药化肥情况进行监督;在耕作方式上,应当提倡多使用有机肥料、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在外来污染治理方面,需要茶产地政府提高对茶区的重视程度,将茶区生态保护同本地总体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在杜绝外来污染,保护茶区生态的同时,实现本地茶产品质量的提高。

3.4 改良茶区生态种植模式

一些茶区还在以单纯种茶的模式进行种植,这种方式简单省力,但对于茶园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持以及优化不利,不仅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已经有部分茶园去除原有单纯的茶园耕作模式,进而采取多种类茶、树、草共生生态茶园耕作模式,保持水土,优化生态环境,互利共存。以部分江西九岭白茶区为例,他们将整个茶园立体群落化,茶园中不仅栽植茶树还栽植桤木和草本植物,实现了茶园中高层有乔木,中层有茶树,下层有草本植物,土壤有蚯蚓、微生物的群落种植:桤木根系发达,可以保水土,不与茶树争氮肥,在光照强烈时可为茶树遮光,落叶作为生态的有机肥料;草本植物采用当地蓝花草,喜匍匐生长,可当绿肥。四个层次的群落生态,既保证了生态的良性发展,也保证了茶农不减产,避免了水土的流失。

3.5 改良耕作模式

在茶园除草方面,应尽量避免除草剂方式除草,改用人工割草或栽植绿肥等方式,保证地表覆盖的同时,利用草本植物保证绿肥添加。广泛推广铺草技术,利用秸秆等覆盖于茶树行间,用于滋补地力、保持土壤湿度。铺草技术成本低廉,节省劳动力,对于治理水土侵蚀流失性价比很高,铺草后还能够保持土壤冬暖夏凉。

3.6 开展茶叶种植创新

茶叶的出产,对茶园的土壤、水质、空气依赖很重,而我国严峻的水土大气污染形势,很难说能在一个整体污染的大环境下得到大改善。2016年,世界首例无土栽培茶叶在位于河北石家庄的茶园种植成功,该茶园采用无土盆栽方法,在用水上使用经处理的净化水加湿;用肥上用氮、磷、钾等十余种微量元素调配营养液;在环境上利用多元现代化的大棚技术构建适合光合作用的气候条件,众所周知,河北因为气候、水土、大气等原因,茶产量较少,而无土栽培茶叶技术的成功,可以让我们利用高科技技术摆脱传统茶园所面临的水土、大气污染,为茶产业的发展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我国茶产地生态环境在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在规划治理茶产地生态环境时,除了在茶区整体规划时加入环保原则,还要对茶区绿化、水利工程、坡面茶园因地制宜的进行整理修复;除此之外,对于茶农,应广泛宣传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先进的茶树耕作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发无土栽培等新型茶树种植技术,确保我国茶产业不断发展变革。

[1]王维明,林敬兰,陈文祥等.福建省山地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5(7):28-39.

[2]胡敬辉.闽清茶园的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J]策.福建水土保持,1992(1):16-17.

[3]陈翠兰,邓汉明.建瓯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1998(1):33-34.

[4]徐国强.开发茶文化旅游振兴茶业经济 [J].茶业通报,1998(04):39-40.

[5]韦幼青.梧州旅游文化建设邹议[J].梧州学院学报,2009(02):6-8.

[6]吴倩.茶文化绿色生态旅游发展思考[J].贵州农业科学,2011(12):245-247.

河北行政学院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XYKT016)。

姜文静(1979-),女,河北沧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学。冯立刚(1980-),男,河北宁晋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茶区水土冲刷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自定义的浪
自定义的浪
透射槽波探测技术对煤层冲刷带的研究与应用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气泡对点蚀状态管道冲刷腐蚀的数值模拟
中国茶的四大茶区
故乡的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