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8田程代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1期
关键词:不良事件

田程 代琳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技术操作得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技术操作得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采用护理安全教育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升学生操作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安全教育;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为女性。依据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学生平均年龄(21.2±1.02)岁。对照组学生平均年龄(21.3±1.03)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對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为教学重点,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对课程自行听讲,对教授的重点内容共进行记录,自行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及时完成课后作业。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教育:(1)教学设计:根据学科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组织进行模拟护理操作目标教学和结果标准教学,探究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准确,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2)教学安排:①提升认知:通过多种方式讲述护理规范操作和步骤,使学生能够明确护理操作风险,具备处理护理风险的能力,可在危急时刻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②知识强化:教师对学生的护理操作进行指导和示范,在演示过程中将护理安全知识灌输其中,提升安全意识;评价护理操作是否正确,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3 判定标准

采用自制护理技术操作评分表对两组学生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评分,共分为四部分:规范操作、消毒隔离、器械准备、安全意识,每个部分总分25分,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护理质量评分为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技术操作得分比较

对比两组护理技术操作得分,观察各项平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出现护理纠纷1例、输液配液错误1例、器械核对错误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对照组出现护理纠纷3例、输液配液错误4例、器械核对错误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数据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2,P=0.037<0.05)。

3 讨 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患者及其家属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护理要求和风险意识也逐渐提升。因患者个体差异,大众式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个体性差异,护理风险尤由此增加。确保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是新形势下对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之一。本次实验,对观察组学生采用护理安全教育,由实验数据可知,观察组学生在规范操作、消毒隔离、器械准备、安全意识等技术操作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2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数据说明护理安全教育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护理安全教育全程重视安全意识培养,教育过程中不断管灌输护理安全知识,由此规范护理技术操作,从而规避风险。护理技术操作作为护理人员上岗必备工作技能之一,对护理操作和认知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采用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升学生护理质量,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加速痊愈。

综合上述,护理安全教育运用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不仅能学生技术操作水平,还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汪艳霞.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12(9):6-7.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管分析
ICU年轻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应用现状
居民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研究
妇产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与对策
婴儿培养箱不良事件总结及国内外监管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