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京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

2018-01-18王月

考试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土库曼斯坦留学生

摘要:随着高端战略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有着越来越重大的意义。中亚国家留学生这个充满活力的群体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在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等方面的程度。中亚地区民族多、文化多元、语言上既有相通性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跨文化适应方面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个体差异性。近年来,来京留学的土库曼斯坦学生人数上升较快,土库曼斯坦学生对中亚国家学生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在北方工业大学学习的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总结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在学业适应、心理适应、语言适应、日常生活适应等方面的特点,并且建议根据该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在教学、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文化适应能力,以更好地在中国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

一、 跨文化适应的概念

20世纪初,跨文化适应研究在美国开始出现,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ed field)、拉尔夫·林顿(Ralf Linton)、梅尔维尔·赫斯科维茨(Melville Herskovits)等人于1936年在《文化适应研究备忘录》中最早提出“文化适应”的概念,即不同的两个文化群体之间发生了长时间的直接的文化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导致的文化模式的变化。杨军红(2005)在其博士论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中将文化适应定义为:“在异国文化里的居留者对新环境的适应,具体包括短期逗留、定居、亚文化间的流动迁徙及社会变迁等情形”。杨文还将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 跨文化适应研究的开端

此阶段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移民的心理健康问题,20世纪初,美国人口统计发现住院的患者中移民的比例较高,其他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也发现了此问题,即移民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

(二) 跨文化适应研究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人们将研究的视角转向移民病人的生病的心理原因上,主要研究的是跨文化接触产生的不良后果。此阶段的研究偏向理论研究,缺乏实验研究。

(三) 跨文化适应研究的黄金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跨文化适应研究的方法不断丰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对象包括移民、留学生、难民、旅游者等。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也都将跨文化适应问题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视角,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借鉴。

与跨文化适应密切相关的是跨文化交际学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学者Edward hall于1959年在《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中提出,该作品第一次把文化和交際结合起来,此书的出版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科的诞生。在我国,跨文化交际在80年代初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国璋先生在1980年《现代汉语》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的文章,讨论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作者提出表面上意义一样的词汇在文化内涵上并不对等。刘珣(2006)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二、 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Dieter Danckwortt把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归为四个方面:1. 客观存在的适应强迫,客观环境要求留学生一定要适应留学所在国家的环境,文化差异越大,对适应性的要求也就越高。2. 留学生的主观因素,如留学生的个人兴趣等。3. 留学生个人的适应能力,如对新环境、新规则、新的思维方式的适应能力。4. 他人给予的帮助。

陈慧(2003)等人认为跨文化适应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部分构成:

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外部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变化(life change),跨文化接触中存在一系列生活变化,如饮食习惯、生活节奏、气候等。2.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社会支持是预测心理适应的显著因素,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获得社会支持的来源除家庭外还有本国的同胞和当地人。3. 时间对心理适应的影响(Psychology adjustment over time),留学生来京学习后在不同的时间文化适应能力是不同的,但研究者们并未达成一致。4. 文化差距(Cultural distance)。文化差距是旅居者体验到的压力与适应问题的调节变量。文化差距越大,适应就越困难。5. 歧视与偏见(Prejudice & discrimination)。歧视和偏见对旅居者的文化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内部因素:1. 评价和对应方式(Appraisal & coping styles),对生活变化的不同认知和评价方式会影响旅居者的适应。2. 人格(Personality),一个人的人格会影响跨文化适应的水平。3. 应对资源:知识和技能(Coping resources: knowledge & skills),知识和技能能够增加对新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4. 人口统计学因素(Demographic factors),性别、年龄、教育、职业和收入是适应过程的影响因素。

结合前人对影响跨文化适应因素的研究,本文将影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内外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总结分析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水平和特点。

三、 跨文化适应的阶段

Dieter把留学生的适应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 观光者阶段,此阶段的留学生对留学生活充满了好奇感和新鲜感,对留学生活充满的期待。2. 纠葛阶段,此阶段的留学生文化适应方面变得吃力,如处理不好可能会出现沮丧、挫折、抑郁的情况,对留学生活产生影响,严重者可能排斥留学生活甚至使学习中断。3. 稳定适应阶段,此阶段的留学生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生活环境的熟悉,会逐渐根据实际情况找回平衡点,对留学生活的满意度既不像第一个阶段那样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也不像第二阶段那样低。4. 归国前阶段,此阶段的留学生对留学生活的满意度进一步上升,对留学国家充满了感情,既有对留学国家的不舍,也有对自己能否适应回国后生活的担忧。endprint

刘珣将跨文化交际中由不适应到适应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蜜月阶段,刚接触新的文化环境,对听到见到的一切都感到新奇。2. 挫折阶段,渡过第一个阶段后开始觉得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不适应,有人可能产生消极回避的态度,严重者想离开这一文化环境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就是所说的“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3. 调整阶段,经历了挫折阶段后,人们开始调整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寻找适应环境的方法。4. 适应阶段,经过调整后,对生活的环境感到渐渐习惯。

四、 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对象

陈慧(2004)将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统一社会的成员”(members of the same society),指的是长期居留在某个社会文化中的非本文化群体中的个体,如移民、难民等,他们长期居住在当地;第二类是“不同社会的成员”(members of different societies),指的是短期居留在一个社会文化中的非本文化群体中的个体,也被称为“旅居者”(sojourner)。旅居者包括商人、留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传教士、外交人员和旅行者。

高校留学生是跨文化适应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因为留学生在高校相对集中、稳定,样本容易采集,因此,本文研究的样本为北方工业大学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

五、 调查问卷及访谈

根据Ward的观点,跨文化适应应从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心理适应(psychological adaptation)和社会文化适应(sociocultural adaptation)。心理适应是以感情反应为基础,指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心理适应的表现是在跨文化接触中没有或较少产生抑郁、焦虑、孤独、失望、想家等负面情绪。社会文化适应指的是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能否与当地人进行有效的接触。考虑到留学生来华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课和汉语,因此,我们在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业适应和语言适应,以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在华的跨文化适应情况。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文将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从四个方面来考察:学业适应、心理适应、语言适应、社会文化适应。

问卷的第一部分为学生个人信息,考虑到问卷中的问题涉及文化适应的话题,学生答题时会有所顾虑,因此,我们没有问及学生的姓名,主要收集的信息包括性别、学习汉语年限。

问卷的第二部分为测试题目,学业适应、心理适应、语言适应、日常生活适应每个模块10道客观性选择题,测试的题目为封闭性问题,每个题有五个选项,描述了自己适应不同情况的等级水平。

我们共发出问卷27份收回问卷22份,有效问卷20份,其中男生11人,女生9人,平均学习汉语年限2.5年。我们分析了这20名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将学生各方面的适应情况统计如下:我们先统计出选择每个选项的人数,粗略看出学生的适应情况;然后将每题中选择适应水平较高的学生的百分比计算出来,以更精确地反映学生的情况。

2. 访谈设计

设计访谈的目的是更加深入了解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在学业适应、心理适应、语言适应、日常生活适应每个方面的情况。

访谈问题如下:

你为什么来中国留学?你在中国毕业后有什么打算?你的父母对中国有什么了解?

你觉得中国和你们国家的关系怎么样?你觉得老师上课有意思吗?你希望老师怎么讲课?

你觉得上课迟到是否正常?在中国上课和在你们国家上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是如何知道北方工业大学的?你经常想家吗?你想家时会做什么?你是不是经常自己做饭?做什么饭?如果你不能毕业会有什么后果?你学习汉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知道什么学习汉语的方法?你刚来中国时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北京空气不好时你会做什么?你会在红灯时过马路吗?你更喜欢住在学校里还是学校外面?为什么?你最喜欢中国的哪方面?最讨厌中国的哪方面?

我们共对11名土库曼斯坦籍学生进行了访谈,对每个题目较有代表性的回答如下:

来中国为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来中国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来中国是父母的决定。

来中国留学对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能赚到高薪;毕业后想和中国人合作做生意;毕业后想在中国工作;想在中国学习石油相关的专业,回国后很好找工作。

3 多数学生家长对学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学生所学的专业信息、课程信息等了解得不深入;有三位同学说父母很了解中国,包括中国的饮食、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4 学生们普遍认为中国同自己的國家有良好的关系

5 在问及老师上课是否有意思及中国的老师和自己国家老师的区别时,学生有这几种答案

1)中国老师上课比较有意思。2)中国的老师要求太严格,上课不许迟到,在土库曼斯坦,如果是公费学校,老师要求很松,上课迟到10分钟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是可以的;在自费学校,老师要求较严格。3)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对留学生的要求比对中国学生的要求低,能感觉到学校对留学生给予了照顾。4)关于期末考试的成绩,一名土库曼斯坦的同学说,在他的国家,如果考试考了50多分,可以通过给老师买礼物等方式让老师提高成绩,因此,土库曼斯坦的大学生很少有作业,因为考试不及格时有解决的办法;而这种情况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6 学生普遍反映老师讲得很好,不用做出改变。

7 多数学生认为上课迟到是不应该的,但自己却经常迟到,他们想按时到教室上课,但自己有时太懒惰,很难坚持下去。

8 中国的课程基本都是在课堂讲授的,在中亚国家,老师会偶尔带学生出去进行课外实践;有部分学生反映中国老师上课时课堂活动偏少,在他们国家,课前会听音乐并且跟着音乐跳舞以打起精神上课。endprint

9. 多数同学是通过朋友介绍的方式来到学校学习的。

10. 所有同学都会经常想家,这与问卷中的调查结果较为一致。

11. 想家时学生们会给父母打电话和他们聊天。

12. 同学们都喜欢自己做饭,做自己国家风味的食品,因为吃不惯学校的食堂。

13. 一些同学没有正面回答不毕业的后果,但表示自己会非常努力地学习,一定要毕业;一名同学说如果不能毕业爸爸会打死他;一名同学说如果不能毕业父母会很难过,他们不会让他继续在中国读书,回家后不得不去当兵。

14. 多数同学表示学汉语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一名同学认为汉语的声调很难学;两名同学认为汉字非常难。

15. 学生学习汉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多写汉字、多聊天、看中国电影、读中文书、交中国的女朋友。有两名同学不知道学习汉语有什么方法。

16. 学生刚来中国时不适应的方面主要有:气候、食物、空气、不会用筷子、听不懂中国人说话、没有朋友。

17. 空气不好时,学生们会采取以下措施:戴口罩,但觉得戴口罩很难受;吃水果;不离开宿舍;用面膜.

18. 所有受访同学均表示不会在红灯时过马路,即使有很多中国人在红灯时一起过马路自己也不会跟风。但学生们认为中国人的这个习惯非常不好。

19. 受访的绝大多数同学均表示更喜欢住在校内,因为校内更加方便、安全,住在校外很麻烦,需要找中介来租房子,还需要交水费电费等;1名受访同学更喜欢住在校外,认为校外很自由。

20. 多数同学最喜欢中国的文化、名胜古迹;最讨厌的地方包括交通、空气、人太多、公共厕所太脏。

六、 解决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对策

(一) 重视学生来京前的语言培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

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来京之前可在当地孔子学院等汉语培训机构学一些简单的交际用语以应对刚到中国时的不适应。同时可参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留学生来中国留学时之所以会遇到文化冲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以自己国家的情况来审视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缺乏对文化多元化的认识,他们多数倾向用本国文化价值标准去对别国文化行为进行评价和判断,这样的做法有时有其合理性,但有时确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到中国后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的预期差别很大,对中国人的行为和思想表示出了很大的困惑,不知如何与当地人沟通交流。所以,留学生应多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包容开放的态度来对待文化上的差异,做到入乡随俗。此外,来京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应多了解北京,北京方方面面的特点,自己如何较快地适应在京的留学生活。

(二) 提高学生对汉语重要性的认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本身隐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因素,因此,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对一个国家或民族认识的过程。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一般会讲俄语和土库曼语,学生在刚来中国时对汉语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是很充分,因为中亚国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俄语交流,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特别是一些学生对汉字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为提升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学生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学生方面,应充分考虑自己来华留学的目的,将汉语与自己未来的专业课及工作结合起来,与能否深入了解中国结合起来;听、说、读、写应全面发展,有部分学生和中国的朋友学习了一些常用口语,认为只要能交流就万事大吉,疏忽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几个月下来,发现自己不认识汉字,不知道语法规则,成为了汉语的“文盲”。学校方面,应加强宣传,激发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三) 组建学生团体,实现老生对新生的引领

中亚五国的留学生相互之间的认同感较高,特别是同一国家的留学生,“扎堆”现象非常明显。学校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建立中亚国家留学生的社团组织,为学生的交流搭建平台,发挥老生的优势,在开学时,老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自己刚来中国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老生也可以介绍在中国生活、学习方面的其他经验以及和中国人打交道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等等。同时,学校可以组织社团进行相应的参观体验活动,提高新生的归属感,早日克服跨文化适应中遇到的问题。

(四) 提高教师的跨文化适应指导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對引导学生适应留学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来京中亚留学生的学前教育和辅导,使学生们了解中国和中亚国家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 与其他国家留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

学校会有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学校可创造机会,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相互交流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包容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加强交流,降低跨文化适应的难度。

参考文献:

[1] Dieter Danckwortt, D. Probleme der A np as sung aneine fremde Kultur: Eine sozialpsy chologische Analyseder Auslands bidung.Hamburg,1959:52.

[2] Redfield. R., Linton. R., Herskovits, M. JMemorandum on the study of acculturation.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36(38):149-152

[3] Searle, W. And Ward, C. The prediction of psych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adjustment during crossculturaltransi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0.

[4] 陈慧.《在京留学生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5] 陈慧,等.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

[6] 许国璋.Culturally — 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现代外语,1980.

[7]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8]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9] 文娜.中亚留学生在疆的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D].硕士论文,2012.

作者简介:

王月,北京市,北方工业大学国际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文化适应土库曼斯坦留学生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土已收获小麦逾165万吨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
跨境教育中的跨文化适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