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的有效阅读指导需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

2018-01-18高菊��

考试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有效阅读内驱力

高菊��

摘要: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阅读所达到的效果不仅与基础积淀、阅读方法等紧密关联,更与阅读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教师习惯指导上偏重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忽略了阅读心理的研究与指导。在笔者看来,语文的有效阅读指导需要了解并进一步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调动提高语文阅读的内驱力。

关键词:有效阅读;阅读心理;阅读目的;内驱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就阅读的指导而言,有时往往处在一种无为的状态中。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教学中,我在阅读心理的把握上做了一些努力,即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利用外在环境的因素来控制学生的唤醒水平,唤醒其认知的需要,重在激活个体的成就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阅读目的,把握阅读心理。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那些先贤的论述才去读书的。读书本身是一种需要,一种原自内心的驱动力。不是常说语文的内涵与外延与生活相等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要以不同的方式在阅读文本,阅读生活。由此看来,每一位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书籍的渴望和喜爱,激活阅读内驱力。从而让所有的阅读变为有效阅读。

其次,把握阅读心理应了解学生的阅读目的。

阅读目的大致有下面几类。一类如消遣型。这种类型阅读时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指向性,阅读者本身只是为了在忙碌之后进行身心的放松。一类如猎奇型。这类阅读具有某种强烈的特定阅读目的,多以满足固有的兴趣为出发点来进行选择。一类如广泛获取信息型。往往通过阅读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大多以报纸或时尚类杂志为阅读对象。一类如增长学识型。这类阅读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它是建立在自己原先阅读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识,完善知识系统而进行的。

就学生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阅读都停留在前三者的水平上。因此我们教师关于阅读指导的第一要务,便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读书目的,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高尚读书目的的读者。从心理学的需要层面来提高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样在阅读动机上学生就会有持久的推动力。

再次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认知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激发阅读好奇心就是激发内在动机,心理学的研究与实验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者引入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是维持内在动机的有效途径。就阅读指导而言,如果我们用“设疑”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达到自身的和谐。通过兴趣的迁移来激发阅读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获得美的享受。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凡是会读书的孩子,他们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远远高于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

把握和了解了阅读心理后,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指向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外在动机的培养上。内在的动机一个逐渐养成的漫长的过程,我们在培养学生内在动机的同时,要从外部进行强化。培养学生的阅读外在动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对学生阅读提出较高期待,确立一个明确且适当的阅读目标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试验,一群心理学家在一所小学随机抽取几个人,告知老师和他们自己,说这些孩子有天赋,因为有较高的心理期待,这些孩子今后发展的果然很好。这个道理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告知或者暗示的形式,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期待。对学生的阅读,一个有期待的教师不能让其处于自然状态。学生会在阅读期待中潜意识强化自己的阅读效果,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

(2)及时反馈学生的阅读结果,通过强化与奖赏训练不断巩固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阅读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 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强化是阅读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主题强化、研究阅读展开阅读竞赛。建立较好的奖励机制。使学生学有所得,又有满足感和收获感。比如开展红楼梦专题阅读,可以以班级办报的形式发表学生的优秀见解的文章,或许可以为培养未来的作家有些微帮助。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学会读书,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该敦促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要养成有意阅读、专注阅读、持续阅读的习惯,把阅读行为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当阅读策略由教师外部控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控制,这就意味着阅读转化为内在的需求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的终身学习受益。

(4)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会“拿来”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我们在吸收书中的知识是应该是有目的有选择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通过阅读培养的是思考和运用的能力,不是培养盲从的书虫。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可以脱离实际的生活。“实践的探究模式反对过分依赖外来的理论”学生要通过阅读更好地了解生活,学会生存的技能。

(5)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感受阅读的快乐

阅读时一定要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并把书籍当作是产生快乐的源泉,这样,阅读的效果自然十分显著。学校教师与家长应该联起手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样的环境能让学生放松身心,感受读书的乐趣,达到增长学识涵养精神的目的。

总之,我们教育者要想提高阅读指导的效率,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效,就不能忽略学生的阅读心理。我们充分了解了学生的阅读心理,就会让我们的指导事半而功倍。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1.

[2] 陳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6.

[3] 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207.

[4] 张鸿苓主编.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高菊,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内驱力
培养内驱力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神秘的内驱力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的“维他命”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聋校语文课堂的有效阅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