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8-01-18欧阳春荣何庭发何江勤明家琪

现代园艺 2018年9期
关键词:赣州市中药材基地

欧阳春荣,何庭发,何江勤,明家琪

(1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和粮食局 341000;2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赣州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产,丘陵山区气候和无污染的环境,保证了中药材原料的品质。近年来,赣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府发 [2016]27号文)精神,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作为培育新的农业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举措,狠抓中药材基地建设。赣州市农粮局专门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组,采取走上去、走出去、走下去调研的方式,主动与省厅进行产业规划对接,先后赴定南、全南、信丰、章贡区等地考察,通过深入农户、企业和基地,掌握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了解赣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1 种植现状

中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1]赣州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市,农业生产盲目性大,科技含量低,难以适宜市场经济的需求,因而大力发展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赣州市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境内地形复杂,地域差异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种质资源丰富。[3]201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0.57万hm2,总产量2.27万t,总产值2.76亿元。其中大田种植面积0.24万hm2,林地种植面积0.34万hm2。全市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如下。

1.1 基地建设情况

经调查统计,全市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57个,基地总面积0.44万hm2,总产量1.48万t,总产值1.86亿元。3.33hm2以下基地72个,其中1.33hm2以下基地47个,1.33~3.33hm2基地 25 个;3.33hm2及以上基地 85个,其中 3.33~6.67hm2基地 15 个,6.67~20hm2基地 32个,20~33.33hm2基地 13 个,33.33~66.67hm2基地 9个,66.67hm2及以上基地16个。

1.2 种植品种结构

201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共57个。1年生品种12个,种植面积706.67hm2,产量1713 t,产值5128万元;多年生品种45个,种植面积0.50万hm2,产量2.1万t,产值2.25亿元。单个品种种植面积达333.33hm2及以上有 6个,半夏 1160hm2、厚朴966.67hm2、龙脑樟 4692hm2、草珊瑚 393.13hm2、薏仁366.67hm2、罗汉果358.8hm2。有17个品种列入了2017年省重点品种,种植总面积0.30万hm2,具体品种为半夏、龙脑樟、草珊瑚、枳壳、黄栀子、吴茱萸、铁皮石斛、葛(根)、七叶一枝花、金樱子、黄精、太子参、夏枯草、前胡、桔梗、白花蛇舌草、粉防己。

1.3 种植区域布局

除经开区、蓉江新区没有中药材种植外,章贡区等18个县(市、区)均有种植。种植面积达333.33hm2以上的有全南、信丰、宁都和石城4县。全南县1640hm2,主要为厚朴、灵芝和黄柏,面积分别为940hm2、256hm2和200hm2。信丰县 1200hm2,主要为水半夏,面积1160hm2。宁都县686.67hm2,主要为龙脑樟、黄栀子和银杏,面积分别为 400hm2、145.13hm2和 86.67hm2。石城县420hm2,主要为薏仁,面积366.67 hm2。其中信丰县、石城县还是2017年省中药材种植重点县。

2 主要举措

根据赣州市委、市政府扶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要求,认真指导各地根据气候、土壤、水质等因素,结合各自的中药材资源禀赋、传统种植习惯,因地制宜选择中药材种植品种和种植区域,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鼓励各地采用“公司+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组织形式,结合产业精准扶贫,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壮大。

2.1 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市生物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的要求,明确了由局领导任推进小组的成员,相关科室负责该工作的联络员和信息员,组建的QQ群和微信群,确保信息的畅通,确保第一时间知道当前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也确保落实有关工作时效性,做到不拖后腿。各中药材种植县(市、区)也加强了本地中药材产业的组织领导,有专门的主管部门、业务站室和工作人员,如全南、宁都成立了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全南县继续执行《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府办发[2016]52号)。

2.2 明确工作任务

按赣州市生物制药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分配的任务,结合赣州市制药工业的特点,根据本地气候、土壤、水质等综合因素,提出中药材种植适宜地域,规划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引进种植新的品种。利用精准扶贫平台,以“联村联户”为切入点,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公司+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组织形式,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全南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以厚朴公司为产业发展龙头,通过免费赠送厚朴、黄柏苗给农户,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种植。坚持走出去的发展路子,加强了广东省韶关市制药企业、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公司的合作,通过全南县林下生态经济中草药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种植中药材原料。兴国县依靠中药材经纪人、合作社、加工企业带动,将中药材列入精准扶贫发展产业。章贡区提出以青峰医药集团为龙头,全力建设青峰药谷。与赣南医学院科研产业处药学院开展了合作事项对接,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浙江杭州、广西南宁、广东深圳等地客商到沙河镇仰坪山、沙石镇铜锣谷和青峰药谷进行实地考察。

2.3 争取扶持政策

在省政府组织的中药材产业调研会上,积极呼吁上级出台产业扶持政策,2017年10月25日,省农业厅下发了《2017-2018年江西省中药材种植以奖代补项目实施方案》,按照先建设后补贴的原则,对按要求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验收合格的项目单位,按规定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1年生中药材按不高于3000元/hm2进行补贴;多年生中药材新建基地按不高于7500元/hm2标准进行补贴。积极向市政府有关领导、市财政局等有关领导和部门呼吁,争取出台支持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各中药材种植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多数地方将中药材产业列入产业精准扶贫行列,开展调研,出台扶持政策。如宁都县高度重视和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制定帮扶计划。全南县2012年就印发了扶持政策,对新建林下种植中草药的,给予3000元/hm2补助;对开发33.33hm2以上集中连片基地的,享受县招商引资的有关奖励和扶持政策,对其基础设施建设给以一定的奖补等。兴国县将中药材列入精准扶贫发展产业,出台产业奖补政策,对种植0.07hm2以上的贫困户,奖补4500元 /hm2;0.3hm2以上的,奖补 7500 元 /hm2。

2.4 服务基地建设

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接待樟树等地种植大户来赣州考察,引进种植主体落实赣州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强产业调研,掌握推介适合赣州市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宣传种植效益,引导农民种植,现有水半夏、铁皮石斛、平卧三七、紫苏、中华葛等品种被农户广泛接受,进一步丰富了赣州市药材种植品种,唤起了大家发展药材种植的积极性。服务落户企业和现有基地,加强技术指导,提升种植水平和种植效益。如水半夏品种,是信丰的传统种植品种,该县种植面积稳定在933.33 hm2,产量在0.75万t左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脉产业发展,破解难题,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形成了赣州市信丰县特色的水半夏种植原料基地,种植的区域由大阿镇,辐射到油山、西牛、正平、嘉定镇等10多个乡镇。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产业建设合力未形成

建设中药原料基地,是中药产业发展的一个基础工作,但因为中药原料属工业原料作物,一般由药材公司负责收购,农民自发种植,规模小,风险小。制药企业建设自己的原料基地积极性不高,在缺少订单、缺少规模的情况下,产销对接不畅,很难把握市场变化,在品种选择、区域布局等方面如何推进原料基地建设,发展难度大,农民种植的风险大。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工口、农口、药企、药农的积极参与,急需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3.2 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产业布局不集中,发展粗放分散,生产零散细碎,点多面广,缺少拳头品种、主打产品,传统项目多、特色项目少,产品同质化。缺乏规模效应,小、杂、散、弱局面突出,组织化程度低,如全市157个基地,其中1.33hm2以下的占65.3%。中药材是资金、技术、劳动密集产业,当前,基地建设水平较低,栽培管理上缺乏核心技术和人才,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能力弱。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区域布局不明显,地方特色不突出,更谈不品牌效益。销售渠道较单一,目前全市还没有自由交易的药材市场,没有健全的收购体系。

3.3 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够

没有建立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体系,产、供、销信息缺乏,抗风险能力弱,持续增收困难。基层技术人员普遍不足,缺乏中草药种植技术人才,技术指导乏力,技术短缺,经验不足,盲目生产,粗放管理现象普通存在。扶持力度小,目前,市级层面还没有出台扶持中药材种植的政策,县级层面,除少数几个地方结合产业扶贫有点扶持外,绝大多数地方基本上都没有出台中药材种植方面的奖励和补助政策,不利于引导和鼓励广大种植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影响产业发展壮大。

4 发展对策

4.1 强化认识,加大宣传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农业、中医药管理、工业管理等部门合力推进,中药材生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材生产体系。江西省提出了“中医药强省”战略口号,赣州市也下发了《生物制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将中医药产业纳入重点发展行列。建议各地要强化认识,广泛宣传《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抓住机遇,加快赣州中医药原料基地建设,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来打造,纳入精准扶贫优先发展的农业产业,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扩大赣州药材种植规模,建设一批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争取在全省的药材原料中占一席之地。

4.2 健全机构,加大投入

建议市、县要按“五个一”的扶贫机制要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坚持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导向,以企业、合作社、大户投入为主体,以信贷资金投入为补充的筹资原则,多元化、多层次增加中药材投入。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中药材发展奖补资金和工作经费,重点扶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整合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向中药材生产基地倾斜,改善基地设施条件。

4.3 广建基地,打造品牌

把建设中药材原料基地列入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对外推介,引进有资金、有市场、有技术、善管理的原料生产企业、加工企业落实赣州,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助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中医药事业发展。[4]出台鼓励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中药材生产开发。鼓励中药材收购、加工企业自建原料基地,示范推广苗木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整套生产技术,鼓励中药材生产基地GAP的标准化规范化,以销定产、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发展。[5]以现有种植的中药材为基础,以县为单位,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主推1~2个品种,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做大影响,形成地方药材原料品牌。

4.4 加强指导,强化服务

收集信息,筛选推广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适应市场需求的中药材品种。做好参谋,向市委、市政府建言,反映农民呼声,争取出台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扶持鼓励政策,更好地调动种植的积极性。根据农民对种植中药材的品种类型要求,了解、熟悉种植技术,加强指导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培训,组织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加强与高等院校、药材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建立健全药材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产前、前中、产后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中。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标准体系,指导农民切实按照标准和技术规程生产,促进产品质量效益提升。创造条件走出去,到樟树药都去对接,寻找原料购买企业,建立产销合作关系。

(收稿:2017-12-21)

参考文献:

[1]陈士林,黄林芳,王瑀,等.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信息,2005,22(2):3-5.

[2]张斐斐,黄林海,吴海洋,等.赣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6(2):17-20.

[3]程齐来,刘霞,张道英,等.江西信丰金盆山林场药用植物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15-1416.

[4]苏薇薇,刘晓勇,吴忠.试论我国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0(5):45-49.

[5]冉懋雄.我国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J].中国现代中药,2008,10(3):3-6.

猜你喜欢

赣州市中药材基地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赣州市户外拓展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老骥伏枥 为霞满天
——庆祝江西省赣州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启航
我的基地我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