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腹水综合征病因与防控

2018-01-18孙宝权杨帆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周龄腹水肉鸡

孙宝权 杨帆

(1,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223100;2,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高良涧街道畜牧兽医站 223100)

肉鸡腹水综合征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报道于美国,当时是雏火鸡发病,当初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高海拔有关,因而叫 “高海拔病”,由于本病主要发生于幼龄肉仔鸡,又称仔鸡水肿病,此外,本病也称肺动脉高压综合征、右心衰综合征;该病是肉鸡生产中的重要综合征之一。临床上常以腹水,右心扩张,肺水肿、充血及肝脏病变为特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该病是一种多因子导致病鸡腹腔内积聚大量浆液性液体进而引起病肉鸡死亡的综合性疾病。本病发生严重影响肉鸡产业发展,给肉鸡生产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应引起肉鸡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1 发病特点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和早春多发,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于其他季节,这与在该季节鸡舍内通风不良造成缺氧环境有关;从发病日龄上看本病多发于4~5周龄的肉鸡,发病率一般为3~5%,死淘率高达20%,这与此时肉鸡迅速生长、需要大量氧气有关。

2 发病机理

由于肉鸡生长速度较快,心肺功能不能满足和适应快速增长的肌肉组织对血氧的需要所致;另外,外界环境中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肉鸡心肺功能不全,循环障碍,血中液体随着血压的升高,从血管中渗出,流入腹腔,慢慢积聚,最终形成腹水[1]。

3 病因

3.1 环境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畅,空气不流通,鸡舍内氨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鸡舍内灰尘较多均可引发肉鸡腹水综合征;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气不足,肉鸡血氧分压降低,肺动脉压增高,引起右心肥大,从而引发该病发生;鸡舍内寒冷、低温潮湿、慢性缺氧、光照控制不合理等均可引发腹水综合征;此外,种蛋在孵化期间如果高温高湿,通风不良,也可引起雏鸡早期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3.2 营养因素

肉鸡食用的日粮能量浓度过高,使用颗料饲料,高蛋白质或高油脂造成营养过剩,饲喂的菜子饼中芥子酸含量高,饲料出现霉变或霉菌毒素中毒,料中食盐含量过高,饲料中的VA、VE、VC、矿物质磷、微量元素硒缺乏或被拮抗消耗时都可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3.3 品种因素

AA肉鸡与艾维茵等肉鸡品种腹水综合征发病率高于其他品种,肉公鸡发病率高于母鸡,在生产中为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人们多选育生长发育快的肉鸡来进行育种,由于其生长速度过快,其心肺功能往往不能保持与其同步发展,导致了本病的发生。

3.4 疾病与药物因素

肉鸡患有某些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等疾病及其他细菌性疾病均可引起供氧不足造成腹水,肝脏病变引起肝硬化腹水;长期大量使用或过量使用药物如磺胺类会对鸡的内脏实质器官造成损害从而使机体机能下降引起腹水。此外,食盐中毒、药物中毒、消毒剂中毒 (煤焦油类)、植物毒素中毒等都易诱发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3.5 其他因素

据张克春等报道[2],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病率与饮水中Na+含量有关。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病率与饮水中Na+含量呈正相关。

4 临床症状

病鸡食欲不振或不食,羽毛凌乱,精神沉郁,神情疲倦,呆立,不愿活动,呼吸困难,头部发绀。腹部膨满下垂,皮肤变薄发亮,呈水袋状,触诊有明显波动,针刺腹腔则可流出淡黄色液体。严重者皮肤淤血发红,有的病鸡站立困难,以腹部着地呈企鹅状,行动迟缓,呈鸭步样。病鸡多在出现腹水后的1~3d内死亡,死亡率为10~30%。

5 病理变化

肺部水肿、充血;心包积液,心脏肿大、表面有白色点状小病灶,右心室、右心房扩张增大,心腔内有凝固的血凝块;肝脏充血,边缘变厚,有斑点或结节,并有胶冻样物附着;肾脏充血肿大,有尿酸盐沉积;肠道广泛充血;腹腔积液常见清亮呈稻草色或有出血性渗出物;胸肌与大腿有皮下气肿。

6 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病因、并结合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变化易作出初步诊断。

7 防控措施

7.1 预防

预防本病主要是加强肉鸡饲养与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在日粮中添加营养调控剂等办法来预防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7.1.1 加强饲养与管理工作,改善饲养环境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饲喂霉变饲料;调控好舍内的温度,管理好鸡舍内热源,严防煤气泄漏中毒;搞好环境卫生,做好鸡舍内外消毒与鸡群日常保健工作,做好鸡新城疫、禽流感等有关疫苗的免疫接种;合理调控光照,可在肉仔鸡2周龄晚上采取间歇性光照,即2~3周龄光照1h、黑暗3h,4~5周龄光照1h、黑暗2h,6周龄至出栏光照2h、黑暗1h。调整好饲养密度,一般肉鸡群平均密度为14~15只/m2,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减少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及灰尘的含量,使之有充足的氧气。此外,种蛋在孵化后期,应加强通风换气,有条件的可向孵化箱内补充氧气,以利于鸡胚的心肺发育。

7.1.2 实行早期限饲

由于该病发生的日龄越来越小,采取早期限饲能有效地减低腹水综合征发病率。一般常在2~3周进行适当限饲,喂给90%左右的正常日粮,在以后时间里恢复自由采食,既不影响增重又能减少该病的发生机率。

7.1.3 合理搭配饲料

日粮中能量浓度不宜太高,适当延长粉料饲喂时间,一般在2~3周龄使用粉料,4周龄到出栏给予颗粒料;饲料中食盐不宜过量,钙磷比例要平衡,在日粮中适当补充维生素,尤其是VE、VC含量要充足,补充钾离子及碳酸氢钠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在饲料中添加L-精氨酸酸、亚麻油、利尿药,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7.1.4 使用营养调控剂

在日粮中添加一些营养调控剂如抗氧化剂、ω-3脂肪酸、肉碱、辅酶Q和染料木黄酮等均可以降低肉鸡腹水征的发生率 [3]。

7.1.5 培育新的肉鸡品种

培育对缺氧和腹水症都有高度耐受性的肉鸡品种,使肉鸡脏肺形态机能完全适应快速生长的需求[4],使之适应更广泛的外界环境,降低代谢和生理紊乱的发生率,达到完美的平衡与统一。

7.1.6 减少应激反应,避免中毒

在生产中注意使用对肾脏、肝脏毒性较大的磺胺类等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其他抗生素类药物也不能过量使用。

7.1.7 钙颉颃剂

研究表明Ca2+信号参与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导致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维拉帕米与硝苯地平分别是钙通道阻断剂、阻滞剂,在肉鸡生产中使用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药物可降低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率与肉鸡腹水心脏指数。

7.1.8 其他药物

饲喂含脲酶抑制剂的丝兰属植物的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肉鸡腹水综合征的死亡率;使用ET-1受体颉颃剂BQ123可显著抑制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塑的形成和发展,对因低温诱发的肉鸡腹水综合征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用[5];组胺H1与H2受体颉颃剂扑尔敏和西咪替丁可降低肺动脉高压肉鸡的右心衰竭率,扑尔敏还可以降低右心肥大指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可降低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率和右心肥大,有效维护右心功能[5]。在饲料中添加Se和中草药(丹参、黄芪、首乌、五味子、赤芍、当归和甘草)能显著降低腹水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6]。

7.2 治疗

本病无特效疗法,以下措施有助于减少死亡和损失。

(1)用无菌针头抽出腹水,注入青链霉素各2万IU,每只口服双氢尿噻6mg,每日2次。严重者同时肌注10%的安钠咖0.1ml,对全群饮水中添加VC。

(2)选用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以防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等疾病的继发感染。但禁用磺胺类、头胞类等增加肾脏负担的药物。

(3)采用中草药治疗。采用大青叶60g、菌陈30g、栀子45g、虎杖30g、大黄20g、车前草35g粉碎后混于50kg饲料中混饲3d[7],有一定效果。

8 小结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环境、营养、遗传、疾病与药物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代谢综合征。在肉鸡生产中应尽可能地为之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合理搭配饲料,供给充足的营养 (注意限饲、低能量浓度等),强化日常饲养与管理工作,在日粮中添加营养调控剂、钙颉颃剂及其他药物等方法来减少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率。

[1]杨卉.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5):112-113.

[2]张克春,王小龙,张慎行,等.肉鸡腹水综合征病因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1996(8):14-16.

[3]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河北综合试验站.肉鸡腹水征的发生机理及其调控[J].北方牧业,2015(12):30,2015(13):27.

[4]宋逸成.肉鸡腹水征的致病因素与防制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10):33-34.

[5]魏楠,杨群辉,胡建民.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与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4):81-83.

[6]李建喜,杨志强,王学智,等.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病学的氧应激机制及其防治[J].中国兽医学报,2003(4):372-374.

[7]刘明奎,田真.肉鸡腹水征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J].养禽与禽病防,2003(9):28-29.

猜你喜欢

周龄腹水肉鸡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褐壳蛋鸡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