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优化探讨

2018-01-17范力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优化策略乡村振兴

范力军

摘 要:农民职业化是破解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困境的核心举措,职业化教育则是培育职业农民的根本途径。针对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农民荒、本土人才缺乏、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难题,该文分析了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在人才预测、创新创业师资、课程建设、组织机制、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012-03

1 引言

農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比较收益的持续下降[1]、外出务工收入的不断上涨,这2个方面的推拉因素,导致农业生产陷入“谁来种地”的尴尬处境。农民身份的世袭性[2]、长期的离农教育,使农业生产面临“谁愿种地”的局面。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兼业化、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与日益普及的农业科技不相适应,导致“谁会种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自2012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职业农民培育,2017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职业农民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作为职业农民培育的根本途径,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学术界围绕农民职业化内涵(王敏琴,2015、童洁,2018)、影响因素(丁远,2018、张维刚,2018)、发展困境(刘婕,2017、杨道衡,2017)、教育培训内容(马建富,2016、张水玲,2017)、教育培训模式(陈池波,2013、王玉东,2018)、国外农民教育培训经验(于利华,2012、杨波,2014)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丰硕研究成果。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的职业农民供给不足状况,对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从整体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2 内涵界定

2.1 农民职业化 农民职业化是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是身份的转变;是农民以谋生为目的向农业经营利润最大化的转变,是目的的转变;传统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职业农民要兼顾规模化生产、市场经营、产供销一体化方面的工作,是工作内容的转变;传统农民依靠农业经验生产,任职门槛低,职业农民需要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技能,任职要求较高,是任职资格的转变[3]。

2.2 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体系主要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广义的教育体系主要是指人才预测体系、师资体系、课程体系、培训体系、经费体系[4]。本文将立足广义教育体系视角对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进行分析。

3 乡村振兴对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的新要求

3.1 乡村振兴需要通过职业化教育体系解决“农民荒”难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农民荒”。当前的“农民荒”现象在很多农村地区是普遍存在的[5],其主要表现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数量的严重不足,更为严峻的是新生代农民在农业比较收益较低的情况下有着很强的“脱农”意愿。与此同时,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5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时代已经到来[6],并且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农业后继乏人的尴尬困境,这就需要通过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3.2 乡村振兴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本土型职业农民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乡村振兴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而这3个体系的构建对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文化水平方面:有学者通过实际调研得出,超过70%的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为小学以下,势必对农业科技的快速推进造成一定影响[7]。(2)技术水平方面: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妇女化现象的日益突出、现代农业技术的日益革新等因素导致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能满足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林宁(2017)等学者通过实际调研也得出当前农民急需技能培训。(3)经营管理能力方面: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培育职业农民要以培育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但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一直存在重技术推广轻经营管理能力培育的现实问题[8]。

3.3 乡村振兴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农民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工农剪刀差的长期存在,致使农业劳动力处于老龄化、兼业化状态。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并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农民参与。一方面,乡村振兴是农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业由传统的种养产业发展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需要大量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在农村传统产业基础上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这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创新,丰富农村经济增长点,吸引新一代农民扎根农村。

4 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的发展困境

4.1 缺乏与农村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预测体系 我国农业现代化是基于农村土地分散经营基础上的小农现代化发展模式,而工农业收入剪刀差的长期存在,又使得小农现代经营模式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为此中央提出了通过培育职业农民破解人才困境。与此同时,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新动能不足等问题又制约着职业农民的培育。特别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等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路径提出以后,相关的人才难题更加突出。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作为培育职业农民的主要途径,未能及时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要预测人才需求结构,导致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当中面临人才难题。

4.2 缺乏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创新创业师资体系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在于加快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这就需要大量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职业农民通过产业创新与融合来实现。职业农民的培育离不开完善的创新创业师资体系。我国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的尴尬之处就在于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一方面,职业教育师资整体缺乏,在数量上不能满足职业农民培育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的创新创业师资多数是高校、科研机构的兼职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优化策略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