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文化交流视域下的清代外销瓷青花描金耶稣受洗图餐盘解读

2018-01-17

中国陶瓷工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描金外销餐盘

程 婷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中国的对外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贸易往来愈加频繁,有“驰命走驿, 不绝于时月 ;商胡贩客, 日款于塞下”的盛况(《后汉书·西域传》),更是为汉以后各王朝和各民族的对外往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汉代由于受到航海技术水平的限制,当时我国的陶瓷外销以陆运为主。至唐代,随着社会的繁荣和上升,并且造船和航海技术有所提高,海上航线开通后,我国瓷器得以大量出口。到了明代,西方人的参与加速了陶瓷的外销。清朝虽然为了抵御外来的侵略暂时地实行过海禁,但清代瓷器在技艺上秉承了历代的精良传统,并且瓷画装饰也达到了艺术高峰。所以清代仍是历代海上瓷器贸易的繁荣时期,此时的外销重心也由亚洲、非洲转向欧洲。

外销瓷可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另一种是西方人提供的造型及图案,按照他们所提供的图纸制作出来的瓷器;还有一种就是西方人提供装饰元素,由中国工匠进行组合装饰,制作出来的瓷器,既有西方人要求的图案,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纹饰做装饰,即中西文化元素融合的瓷器。”[1]所以,清代的瓷器在造型及装饰等方面都增添了许多异国风情,融入了欧洲的文化风格及审美情趣。在造型上出现了形状奇怪的欧洲餐具及生活器具,装饰上色彩更加丰富明艳,纹饰图案也加入了西洋元素,如欧洲人物肖像、圣经故事、纹章瓷等。

清代青花描金耶稣受洗图餐盘(见图1),是清代康熙到雍正年间(约1715年—1725年)以西方宗教为题材的外销瓷。虽以西方宗教为题材,我们却不难看出,青花描金耶稣受洗图餐盘融入了不少中国风景元素及绘画技法,是典型的中西文化元素融合的瓷器。“是中国传统的制瓷工艺于欧洲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不仅是研究欧洲国家历史的重要文物,也是中国与欧洲国家友好往来的见证。”[2]

青花描金耶稣受洗图餐盘与其它青花瓷一样,属釉下彩瓷器,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下烧成。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且稳定,并且釉下彩纹饰不褪色,这些特点在青花描金耶稣受洗图餐盘上得到鲜明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青花描金耶稣受洗图餐盘的描金工艺,这一工艺让青花瓷器的色彩有了新的突破,它是用材料在已经制成瓷器的釉面上绘画,然后二次入窑进行低温固化。清代的制瓷工匠们不再局限于传统陶瓷单调的色釉装饰,使用纯金提炼金粉,在瓷器上通过描金的手法来装饰,使瓷器展现出更加华丽的艺术效果。由于“青花描金”结合了釉下青花和釉上低温描金这两种装饰技法,这两种技法工序的工艺处理又有较大区别,将它们融于一瓶,实为不易,需要多次入窑才能烧制成功,对烧制的技艺也是有极高的要求。

青花描金耶稣受洗图餐盘取材于圣经故事,该盘画面中耶稣正在河中接受约翰的洗礼,约翰是一名传教士,该画中耶稣双手合十置于胸前,面对着约翰低头身体呈鞠躬状表现出谦卑受教的心,对面的约翰一手拿着权杖,另一只手置于耶稣头上给耶稣施洗,该画面内容源自《圣经》中马太福音3章16节所描述的情节,在瓷盘的边缘椭圆形装饰中我们可以看到“Mat.3.16”的字样。在中国瓷器的图案上,此盘是最早描绘《圣经》情节图案的器物之一。瓷盘的上边缘画有一只鸽子,鸽子下面简单几笔线条,把经书中所表述的“从天而降”表现的淋漓尽致。正如经书上所言:“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圣灵仿佛像鸽子一样从天而降落在他的身上。”沿盘中心的最里面一圈,绘有六个椭圆状的开光,椭圆状开光里面绘制的是中国风景,该图案由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盘沿上画满了花果纹,并且有四个天使藏身于其中,天使的周身与耶稣和约翰一样部分运用了描金技法点缀。天使在《圣经》中是上帝的使者,代表着纯洁、美好、善良……在西方,天使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因此从这个图案上我们也能看出当时欧洲人的审美情趣。

图1 青花描金耶稣受洗图餐盘Fig.1 Gold-traced blue and white plate with the picture of“Baptism of Christ”

此盘绘制的图案中,运用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勾勒出花草、石头、鸽子等装饰性纹饰。以青花(釉下彩)为底,再以描金(釉上彩)突破原来的色彩,使整个画面增添了富丽堂皇之美。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拥有瓷器是贵族的象征,是奢侈品的代表,描金工艺所体现出的华丽之感,正符合瓷器在当时欧洲所暗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图案虽以《圣经》故事为主题,但其中也含入了中国风景画,但并没有使人有不和谐之感。无论是从整个构图的布局、色彩还是局部的刻画,都体现出工匠高超的装饰技巧。

青花描金耶稣受洗图餐盘总体上给我们一种庄重、大气、华丽的感觉,这与当时康熙、雍正年间的社会平和安定有关。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使“整个上层社会都沉浸于挥霍财物、夸耀富有的风气中, 所有官窑的瓷器装饰尽显富贵、奢侈之气。民窑受官窑影响, 也制造那些极尽装饰、具有富贵之气的瓷器。”[3]清代瓷器的精美不仅在于制作工艺及装饰技巧的精湛,更在于它的包容——能够接纳和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并融入于其身。清代瓷器的开明与交融,在这些融入了外来文化的外销瓷中展现得非常充分、透彻,透出一种开明、包容的大气之美。

[1] 吴依萤. 明清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外销瓷帘美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 2016.

[2]金辉. 清代外销瓷中的西方文化因素[J]. 博物馆研究, 2010: 2.

[3]耿丽娜. 乾隆青花矾红描金彩盘鉴赏[J]. 收藏界, 2009: 4.

猜你喜欢

描金外销餐盘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 墨彩描金瓷艺作品
湛静斋款花开富贵描金兽耳葫芦瓶
动物世界
卡通娃娃收纳包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