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艺术专业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2018-01-17王亚红

中国陶瓷工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艺术

王亚红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浙江 杭州 31123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生为本。唐代大家韩愈在《师说》中有云“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但要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而且要传授道理,就是要教书育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的范例,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大学教育阶段更是如此,学生在大学期间是人生观世界观确定的关键时期,是学习生存技能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这束阳光不仅要温暖学生的内心,更要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其责任之重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社会变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1998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象牙塔内的高校教师队伍也在发生着变化——大量年轻教师的涌入,教师队伍的壮大一方面使整个队伍青春焕发;另一方面使整个队伍良莠不齐,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问题凸显,陶瓷艺术专业教师队伍表现得尤为突出。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不同学校在陶瓷艺术专业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在重专业、轻教学的背景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陶艺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江西省的高校中,有许多学校开设了陶瓷艺术专业,为了研究方便特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四所院校为调查对象,它们分别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和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1.1 现状调查

通过官方网站查询、相关工作人员问询和教师直接采访的方式对陶瓷艺术专业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并汇总,如表1所示。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在五种主要的教师继续教育方式中,均呈现稳定的增长方式。其中参加学术会议占比最高,访问学者总体人次数从2013年开始有了显著变化,2012年以前基本没有访问学者,2013年有4人次访问学者,2016年达到了26人次,相比之前有很大进步。部分学校将出国访学或国内知名高校访学进修作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同时,学校为鼓励青年教师出去访学或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制度的改变导致青年教师走出去提升自己的比例显著增加;培训学习总体人次数不多,每年情况基本稳定,据了解教师参加的培训学习内容多为与职称评聘相关,与教师专业相关的课程涉及较少;学术会议总体人次数较多,据了解参加学术会议的多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和副教授,助教和讲师参与的较少。随着景德镇陶瓷大学博士点、硕士点等学科建设力度的加大,景德镇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及评估、学界与业界的日益融合等,在陶艺专业教师群体之间的学术研究之风日益盛行,尤其是高层次高级别国内外陶艺专业重量级大师的交流互动增强,学术讲座总体次数较多,并且形成了常态交流机制,但陶瓷技艺传承人进校讲座次数偏少。攻读学位总体人次数较少,2011年以前基本没有教师攻读学位,2012年有4人次攻读学位,2013年有5人次攻读学位。随着景德镇陶瓷大学博士点授予单位获批,以及学校晋升教授需要有博士学位的制度约束等,近两年相比之前有很大进步。

图1 陶艺专业教师演变情况Fig.1 The variation in the education status of ceramic art teachers

1.2 存在问题

根据上述情况发现以下问题:

1.2.1 学校政策力度不够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终生学习阶段,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作为专业教师,如果不能够及时融入到现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潮流之中,仍然以旧观念、旧知识、旧方法传道授业解惑,必然不会受学生欢迎,同时,在科研上更无法获得前沿性突破。

就陶艺教师的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学校的政策力度偏弱,应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强化效果。继续教育有关的积极鼓励型政策在现实中执行效果不佳,严格规范型政策又很难真正落实。

1.2.2 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单一

就陶艺专业教师短期的继续教育而言,主要形式有两类:第一,强制性的教育,往往与职称评定挂钩;第二,积极鼓励型的教育,因专业课程需要的教师查漏补缺型培训学习。继续教育内容的单一,导致教师对培训学习的认识有局限性,主动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较少。

1.2.3 师资结构断层严重

在现有陶瓷艺术专业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年龄偏大,具有初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年龄偏小。学术会议的参与需要相当的理论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这样的门槛使得广大中青年教师望而却步,小部分老教师却疲于应付,这些对于学术会议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

1.2.4 对陶瓷艺术专业认识不足

现有的学术讲座多邀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就艺术、美学和教育方面的问题展开专题讲座,这对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不无裨益。但是陶瓷艺术有一半的“工艺”血统,学术讲座很少邀请具有扎实操作功底的老艺人来校讲座,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 对 策

陶艺专业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师自身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对陶瓷艺术人才的培养,乃至于整个陶瓷艺术产业的发展均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的系统认识,立足于陶瓷艺术的专业特点,建议从以下四点解决陶瓷艺术专业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完善学校政策,注重抓落实

学校政策的制定应以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所制定的有关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其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加大积极鼓励型政策对陶瓷艺术专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引导力度。以鼓励教师成为访问学者为例,访问学者受到一定的经济压力,因为做访问学者需要脱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工资收入会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做访问学者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两项开支合计起来对每位普通的高校教师来说可能都是一年收入的总和。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在制定政策时首先要考虑在时间的安排上争取给每位教师都留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其次要考虑在资金上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帮助教师,比如全额报销学费和住宿费,工资收入不变等。通过以上努力相信参加访问学者继续教育的教师数量一定会大幅度增加。

其次,落实陶艺专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政策。以敦促教师参加攻读博士学位为例,教师对参加攻读博士学位兴趣不大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博士入学考试难度很大,不仅有难度较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测试,而且还有难度较高的英语测试;其次,博士顺利毕业难度更大,要想如期毕业至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5到20万字左右的专业论文,并且要通过多道盲审关,对选择这条道路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拼智慧和毅力的艰苦旅程。要想更多的教师参加攻读学位的继续教育,学校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将获得博士学位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和职务评聘等制度相关联,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教师选择学位的攻读。

学校制定出的一系列积极鼓励型政策和一系列严格规范型政策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效果,分年龄段实施。无论是积极鼓励型政策还是规范约束型政策,都要加大经费、考核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让陶艺专业教师在思想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达到教师进步、学校学科发展与学生受益等多赢的效果。

2.2 丰富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形式灵活多样

在当前背景下,对陶艺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保持与时俱进,框架上主要包含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三个部分。

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继续教育旨在普及与教育和教学相关的法律知识,将教师的行为规范在法规要求的范围内,使每位教师首先是一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进而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使教师达到较高的师德水平。只有自身是知法守法、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教出知法守法、品德高尚的学生,政策法规的普及和道德素养的提高是陶瓷艺术专业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要积极开展与道德法规和师德教育方面相关的讲座和竞赛,将枯燥的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以灵活互动的形式呈现并吸引更多的陶瓷艺术专业教师参与进来。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永无止境,作为职业化教师,每位称职的教师其实都有严格的内在提升需求。以培训学习为例,陶瓷艺术专业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的人数较少,究其原因,多数教师一方面认为身处瓷都景德镇,有关陶瓷的知识都能学到,不需要培训学习;另一方面认为专业培训课程单一,对自己没有吸引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首先应该帮助陶瓷艺术专业教师树立形成“大陶瓷”观——以世界的眼光看陶瓷,而不仅仅局限于景德镇;其次,“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校应丰富专业培训课程的内容,陶瓷艺术是多种学科的综合,除了陶瓷外还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和材料工艺学等方面的知识,陶瓷艺术专业教师除了通常的查漏补缺型培训学习外,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课程可以列入培训学习范畴。以项目为导向,因人因具体专业方向而异,鼓励跨界进修学习,从而使得陶艺专业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育理论的继续教育旨在通过多种继续教育方式提高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使每位教师都能达到较高的教育技术水平。当前陶瓷艺术专业教师缺乏教育理论的学习,绝大多数教师在高等教育阶段接受是成为陶艺家的教育而不是成为陶艺教师的教育,陶艺家与陶艺教师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是陶艺专家与教育专家的融合。大多数陶艺专业教师是设计艺术学出身,而非教育学出身,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基本是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环节进行的。同时,由于当前高校考核教师的侧重点在于科研项目、论文发表和美术大赛获奖等,这类制度某种程度上引导教师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减少,为此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的陶瓷作品,而不会花时间学习教育理论。这些先天的和后天的因素必然导致陶瓷艺术专业教师缺乏对教育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学校应该组织各类形式有关教育理论的继续教育,帮助陶艺教师树立高尚的教育理论观。由于受到“温水煮青蛙效应”影响,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心理等教育理论的学习,一方面要常抓不懈;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学习先进区域或国外的先进经验,从而使得陶艺专业教师真正成为陶艺专业与教育专业兼有的陶艺教育家。

学校通过开展道德法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继续教育课程,使陶瓷艺术专业教师具有较为全面、立体的知识体系,从而最终把教师塑造成为品格优良、专业过硬、教学科学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2.3 完善师资结构,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教育

师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两方面,当今江西省陶瓷艺术专业师资情况普遍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年龄结构不合理,两头大中间小,大部分在40岁以下,50岁以上经验丰富的教师数量次之,40-50岁之间的中年教师数量最少;其次,职称结构不合理,初级和中级职称占比最高,教授职称次之,副教授职称最少。并最终形成了大部分的青年教师职称较低,小部分的年长教师40-50岁之间的中年教师数量稀少职称较高,处于中间层次的教师数量稀少。

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等师资结构不合理将会产生不良影响:第一,在短时间内,诸如在参加学术会议这类教师继续教育方式中,真正能够参与进去、有话语权的永远只有那些年长的教授们,在项目评审、学术交流、学科发展等方面不便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第二,从长远看,再过5到10年,那些年长的教师由于退休而退居工作二线,但是能够在各方面接替他们的教师能力尚未达到,对学科的持续发展、学校影响力的打造、陶艺行业的持续繁荣等都面临断层现象。

因此,学校应该及早认清师资结构断层的危害,并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学校应该从政策上鼓励优秀的青年教师努力晋升职称,从而填补陶瓷艺术专业教师师资结构的断层带;其次,学校应该要求富有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的老教师帮助广大的青年教师,革新和完善老带新制度,通过这种老带新制度的实行,师资队伍就会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并促进陶瓷艺术专业积极有序的向前发展。师资队伍质量提升工程常抓不懈,形成进出有序的合理流动机制,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自我培养与外部招聘相结合,营造教师晋升与成长的良好氛围,靠良好的制度留人育人。

2.4 突出陶瓷艺术的专业性,举办大量丰富的主题讲座

陶瓷艺术包括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两大组成部分。传统陶艺植根于我国传统美学思想,注重工艺性。现代陶艺植根于现代美学思想,注重观念性。

现有关于陶瓷艺术专业的学术讲座多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的知名学者就美术、美学和教育方面的问题展开专题讲座。但很少举办有关陶瓷各个门类具体操作技法的专题讲座,这是对于陶瓷艺术工艺性的忽视,是不了解陶瓷艺术专业特征的表现。学校应该积极邀请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老艺人为教师举办专题讲座或开展专题教学,这样不但可以使广大教师能够很好地学到这些技法,而且可以将这些技法尽可能地传承下去,从而推动陶瓷艺术的健康全面发展。

3 结 语

陶瓷艺术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陶瓷艺术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只有正确面对陶瓷艺术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它,只有科学地制定陶瓷艺术专业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对策才能促进陶瓷艺术的向前发展。

[1]王思震. 教师论[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53.

[2] 杨永善. 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回顾[J]. 艺术设计, 2000,(3):9-11.

[3] 杨荣昌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6: 181, 194.

[4] 王港. 我国体育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 2008: 10, 19, 100.

[5] 王敏. 论中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完善与发展[D]. 长春师范学院硕士论文, 2011: 8.

[6] 王德军. 高校美术教师专业化现状及对策[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1: 18.

[7] 曹明亮. 论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31-33.

[8] 王亚红, 冯颖. 陶瓷艺术专业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研究[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4, (5): 88-89.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艺术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纸的艺术
“疯狂”的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爆笑街头艺术
陶瓷鉴赏
当代陶艺